技术新讯 > 船舶设备制造技术 > 一种空气润滑系统及船舶的制作方法  >  正文

一种空气润滑系统及船舶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1 06:39:11

本技术属于船舶节能,具体涉及一种空气润滑系统及船舶。

背景技术:

1、船舶在航行过程中,为克服水体阻力所产生的能耗占总能耗的比重最大。肥大型低速船舶在航行中水体摩擦阻力占总阻力的70%-80%,为克服水体摩擦阻力消耗的能量较大,严重影响船舶航行的经济效能。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目的:本发明开发了一种空气润滑系统及船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船舶与水体的摩擦阻力较大的技术问题。

2、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空气润滑系统,包括

3、至少一个润滑子系统;

4、其中,所述润滑子系统包括:

5、气源单元,所述气源单元被配置为提供润滑气体;

6、多个分流单元,多个所述分流单元并联设置,所述分流单元和所述气源单元连接,所述分流单元被配置为接收所述气源单元提供的所述润滑气体;

7、多个空气释放单元,所述空气释放单元与所述分流单元连接,所述空气释放单元被配置为接收并释放所述分流单元中的所述润滑气体。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源单元包括:

9、气体压缩子单元,所述气体压缩子单元被配置为对所述润滑气体进行压缩处理;

10、气水分离子单元,所述气水分离子单元与所述气体压缩子单元连接,所述气水分离子单元被配置为接收压缩处理后的所述润滑气体,并进行气水分离处理。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流单元为两个;

12、至少一个所述分流单元包括节流孔板,沿所述润滑气体的流动方向,所述节流孔板的一端与所述气源单元连接,所述节流孔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空气释放单元连接。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气释放单元包括:

14、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壳体壁,所述壳体壁围合形成腔室,所述壳体壁上具有进气孔和至少一个排气孔,所述进气孔与所述腔室连通,所述排气孔与所述腔室连通;

15、第一板体,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壳体壁连接,所述第一板体位于所述腔室,沿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板体将所述腔室分隔形成第一子腔室和第二子腔室;所述第一子腔室与所述进气孔连通,所述第二子腔室与所述排气孔连通;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进气孔朝向所述第一板体的方向;

16、其中,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壳体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连通所述第一子腔室和所述第二子腔室。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壁包括:

18、第二板体;

19、第三板体,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三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板体位于所述第三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之间;

20、第四板体,所述第四板体与所述第二板体和所述第三板体连接;

21、第五板体,所述第五板体与所述第二板体和所述第三板体连接,沿第二方向,所述第四板体和所述第五板体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板体位于所述第四板体和所述第五板体之间;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

22、第六板体,所述第六板体与所述第二板体、所述第三板体、所述第四板体和所述第五板体连接;

23、第七板体,所述第七板体与所述第二板体、所述第三板体、所述第四板体和所述第五板体连接;沿第三方向,所述第六板体和所述第七板体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板体位于所述第六板体和所述第七板体之间,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24、其中,所述第二板体、所述第三板体、所述第四板体、所述第五板体、所述第六板体和所述第七板体围合形成所述腔室。

2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气孔位于所述第二板体,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板体的正投影覆盖所述进气孔;

26、所述排气孔位于所述第三板体;所述第三板体具有:

27、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为所述进气孔沿所述第一方向在所述第三板体上的投影区域;

28、第二区域,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二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区域靠近所述第五板体的一侧;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三板体的中心线穿过所述第二区域;

29、其中,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中的所述排气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之外的所述排气孔的直径。

3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五板体具有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为弧形,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弧形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五板体远离所述第一板体的一侧。

3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还具有凹槽,所述第三板体、所述第四板体、所述第五板体、所述第六板体和所述第七板体围合形成所述凹槽;

32、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凹槽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三板体远离所述第一板体的一侧。

3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六板体和所述第七板体对称设置,所述第六板体和所述第七板体均包括:

34、第一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板体连接;

35、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三板体连接;

36、其中,所述第六板体和所述第七板体中:两个所述第一侧板之间具有第一夹角β,满足:15°≤β≤45°;

37、所述第六板体和所述第七板体中:两个所述第二侧板之间具有第二夹角γ,满足:45°≤γ≤70°。

3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角β进一步满足:20°≤β≤35°;

39、所述第二夹角γ进一步满足:50°≤γ≤60°。

40、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板体和所述第三板体之间具有最小距离h1 cm,满足:17≤h1≤197;

41、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三板体之间具有最小距离h2 cm,满足:12≤h2≤77;

42、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凹槽具有最小深度h3 cm,满足:3≤h3≤50。

4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气孔的孔径为a mm,满足:30≤a≤300;

44、所述间隙具有最小距离b cm,满足:0.5≤a≤30。

45、第二方面,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船舶,包括:

46、如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润滑系统,所述空气润滑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润滑子系统;

47、船体,所述船体具有底面,所述空气释放单元与所述船体连接,所述空气释放单元位于所述底面;所述船体具有水线,所述水线位于所述底面靠近所述船体的一侧;所述气源单元与所述船体连接,所述气源单元位于所述水线远离所述底面的一侧。

4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面沿所述船体的船头至所述船体的船尾延伸设置,所述底面具有轴线、第一型线和第二型线;

49、多个所述空气释放单元沿所述第一型线依次间隔设置构成第一润滑模组;

50、多个所述空气释放单元沿所述第二型线依次间隔设置构成第二润滑模组;

51、其中,所述第一润滑模组和所述第二润滑模组位于所述底面靠近所述船头的一侧,所述第一润滑模组和所述第二润滑模组沿所述轴线对称设置;

52、多个所述空气释放单元依次间隔设置构成第三润滑模组,所述第三润滑模组位于所述船体的船舯处;所述第三润滑模组沿所述轴线对称设置。

53、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气润滑系统,用于润滑船舶与水体的接触面,本技术的空气润滑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润滑子系统,各个润滑子系统均包括气源单元、多个分流单元和多个空气释放单元;气源单元用于提供润滑气体;多个分流单元并联设置,并均与气源单元连接,以接收气源单元提供的润滑气体;每个空气释放单元均与一个分流单元连接,空气释放单元用于接收并释放分流单元中的润滑气体;本技术中设置气源单元提供润滑气体,润滑气体经过多个分流单元进行分流,润滑气体在分流后进入到空气释放单元,空气释放单元将润滑气体释放在船舶与水体的接触面,减少船舶与水体的摩擦力,减少由于水体摩擦为船舶带来的航行阻力,减少为克服水体摩擦带来的能量消耗,提高船舶的航行效能。

54、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船舶,包括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气润滑系统以及船体;空气润滑系统设置在船体中,以便在船体和水体的接触面释放润滑气体,对船体和水体的接触面进行润滑;本技术在空气润滑系统中至少设置一个润滑子系统,以便提供多个空气释放单元,提高润滑气体的释放面积,提高润滑气体释放位置选择的柔性;本技术的船体具有底面,多个空气释放单元设置在底面,以向船体和水体的接触面释放润滑气体,减少船舶与水体的摩擦力,减少由于水体摩擦为船舶带来的航行阻力,减少为克服水体摩擦带来的能量消耗,提高船舶的航行效能。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2/22463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