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用可调节接地舷梯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1 07:14:26
本技术涉及船用舷梯,特别是涉及一种船用可调节接地舷梯。
背景技术:
1、舷梯是装在船舶侧舷用来供乘员上下船用的活动扶梯,船航行时被吊起,折拢存放于甲板边,使用时放下悬挂于舷侧;
2、舷梯的接地端在使用时会直接触地,在非平静海况下,船体有一定程度的上下及前后晃动幅度,舷梯端部直接触地的接地方式会导致舷梯的端部随船体的晃动而出现较大程度的磨损,减少了船舷的使用寿命,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船用可调节接地舷梯。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船用可调节接地舷梯,解决舷梯端部直接触地的接地方式会导致舷梯的端部随船体的晃动而出现较大程度的磨损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船用可调节接地舷梯,包括舷梯主体,所述舷梯主体的一侧底部设置有内衬板,内衬板底面中心处设置有连接轴,连接轴的外部通过转轴连接有轴框架,所述轴框架的底部中心处设置有旋转盘,所述旋转盘的外部套设有滚轮连接座,且滚轮连接座的端部之间通过转轴套设有橡胶滚轮;
3、所述连接轴配合轴框架构成倾斜角度调节件,轴框架配合旋转盘和滚轮连接座构成旋转角度调节件。
4、优选的,所述连接轴两端皆做圆角处理,连接轴与轴框架之间留有旋转间隙。
5、优选的,所述旋转盘截面呈“工”字形设计,滚轮连接座的中心处开设有供旋转盘设置的圆孔,旋转盘的中间部分卡合在滚轮连接座的圆孔内。
6、优选的,所述旋转盘的顶部开设有注油孔,所述注油孔的底端连通旋转盘与滚轮连接座的连接间隙。
7、优选的,所述橡胶滚轮与滚轮连接座顶端之间留有间隙,且橡胶滚轮的表面做磨面处理。
8、优选的,所述舷梯主体的端部上方设置有支撑轴,所述支撑轴的外部套设有延展踏板。
9、优选的,所述延展踏板的表面开设有用于防滑的交错条纹。
10、优选的,所述舷梯主体的顶部两侧皆设置有若干组下插座,一侧若干组下插座内插设有一组侧扶手。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2、1、本实用新型中,设置了连接轴、轴框架、旋转盘和滚轮连接座,连接轴配合轴框架构成倾斜角度调节件,配合船体上下起伏时的角度调,轴框架配合旋转盘和滚轮连接座构成旋转角度调节件,配合船体前后偏转时的调整,从而避免了舷梯主体硬性触地时磨损大的问题。
13、2、本实用新型中,舷梯主体的端部上方设置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外部套设延展踏板,延展踏板作舷梯主体的延伸,通过绕连接轴旋转的方式使端部触地,减少舷梯主体端部与地面之间的落差。
技术特征:1.一种船用可调节接地舷梯,包括舷梯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舷梯主体(1)的一侧底部设置有内衬板(2),内衬板(2)底面中心处设置有连接轴(3),连接轴(3)的外部通过转轴连接有轴框架(4),所述轴框架(4)的底部中心处设置有旋转盘(5),所述旋转盘(5)的外部套设有滚轮连接座(6),且滚轮连接座(6)的端部之间通过转轴套设有橡胶滚轮(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用可调节接地舷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3)两端皆做圆角处理,连接轴(3)与轴框架(4)之间留有旋转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用可调节接地舷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盘(5)截面呈“工”字形设计,滚轮连接座(6)的中心处开设有供旋转盘(5)设置的圆孔,旋转盘(5)的中间部分卡合在滚轮连接座(6)的圆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船用可调节接地舷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盘(5)的顶部开设有注油孔(7),所述注油孔(7)的底端连通旋转盘(5)与滚轮连接座(6)的连接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用可调节接地舷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滚轮(8)与滚轮连接座(6)顶端之间留有间隙,且橡胶滚轮(8)的表面做磨面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用可调节接地舷梯,其特征在于:所述舷梯主体(1)的端部上方设置有支撑轴(9),所述支撑轴(9)的外部套设有延展踏板(1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船用可调节接地舷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延展踏板(10)的表面开设有用于防滑的交错条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用可调节接地舷梯,其特征在于:所述舷梯主体(1)的顶部两侧皆设置有若干组下插座(11),一侧若干组下插座(11)内插设有一组侧扶手(12)。
技术总结本技术涉及船用舷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船用可调节接地舷梯,包括舷梯主体,所述舷梯主体的一侧底部设置有内衬板,内衬板底面中心处设置有连接轴,连接轴的外部通过转轴连接有轴框架,所述轴框架的底部中心处设置有旋转盘,所述旋转盘的外部套设有滚轮连接座,且滚轮连接座的端部之间通过转轴套设有橡胶滚轮,所述连接轴配合轴框架构成倾斜角度调节件,轴框架配合旋转盘和滚轮连接座构成旋转角度调节件,配合船体上下起伏时的角度调和前后偏转时的角度调整,避免舷梯主体硬性触地时磨损大的问题。技术研发人员:徐心明,陈佳程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中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225技术公布日:2024/7/4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2/22667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