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副车架碰撞吸能装置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1 07:47:46
本技术涉及前副车架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前副车架碰撞吸能装置。
背景技术:
1、副车架是支撑前后轴和悬架的支架,使车轴和悬架通过它与“主车架”相连,主要起到阻挡振动和噪音,并减少其对车厢的暴露的作用,传统的前副车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受撞击吸能缓冲效果差,或者受撞击损坏时更换维修吸能装置价格昂贵,因此我们设计了一种前副车架碰撞吸能装置。
2、专利号cn202321446432.6为的一篇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具有吸能功能的前副车架,包括架体,架体的前段外侧设置有缓冲板,缓冲板的外壁固定有弹性钢片,弹性钢片的外壁嵌装有多个均布的阻尼橡胶块,缓冲板靠近架体的一侧壁固定有多个均布的阻尼减震器,阻尼减震器的外端和架体外壁固定连接;该实用新型通过架体前侧设置的缓冲板能够在受到冲击时压缩阻尼减震器,从而能够实现吸能缓冲,从而对车架本体形成有效的防护,避免刚性接触冲击力较大而受损,延长了车架的使用寿命,但是该实用新型存在以下问题:其一该吸能结构主要通过缓冲板来起到吸能缓冲效果,吸能效果过差,并且撞击损坏后,其吸能结构需要整体替换,维修价格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通过设置吸能筒结构、四层弹性钢板而解决了现有前副车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受撞击吸能缓冲效果差,受撞击损坏时更换维修吸能装置部件多,维修费用多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前副车架碰撞吸能装置,包括架体,所述架体的左端前后设有一对吸能筒结构,所述吸能筒结构的左端设有缓冲结构,所述吸能筒结构包括支撑连接架,所述支撑连接架的右端螺栓连接在架体上,且所述支撑连接架的左端设有一号空腔,所述一号空腔的右端设有蜂窝吸能装置,且所述蜂窝吸能装置的左端连接一号活动筒,所述一号活动筒的筒内右侧设有第一弹力件,所述第一弹力件的左端设有二号活动筒。
4、作为一种优选,所述二号活动筒的筒内右侧设有第二弹力件,所述第二弹力件的左端设有三号活动筒,所述三号活动筒的左端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上下两端设有螺纹孔a。
5、作为一种优选,所述二号活动筒的筒内设有二号轴肩,所述三号活动筒的外表面适配设有三号台阶,所述二号活动筒的外表面设有二号台阶,所述一号活动筒的筒内适配设有一号轴肩,且所述一号活动筒的外表面设有一号台阶,所述一号空腔的腔内设有限位轴肩。
6、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第二弹力件为弹簧件,第一弹力件为弹性胶泥。
7、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缓冲结构包括一对u型连接座,所述u型连接座的u型连接臂上设有上下对称的螺纹孔b,所述螺纹孔b与螺纹孔a结构相匹配。
8、作为一种优选,所述一对所述u型连接座的左端均设有矩形板,所述矩形板左端均匀分布四层弹性钢板。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0、(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吸能筒结构,三号活动筒受撞击向右移动使得第二弹力件受力形变,形成第一次吸能防御,而二号活动筒受撞击向右移动,使得第一弹力件形变,形成第二次吸能防御;另外一号活动筒受撞击向右移动,使得蜂窝吸能装置形变,形成第三次吸能防御,三重防御能有效消除撞击力对架体可能形成的伤害。
11、(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第一弹力件、第二弹力件和蜂窝吸能装置,当撞击力较小时,第一弹力件、第二弹力件完全吸收撞击能量,撞击解除后可以使得三个活动筒复位,无需更换吸能筒结构部件;而当撞击力较大时,第一弹力件、第二弹力件无法完全吸收撞击能量,使得蜂窝吸能装置变形,也只需要更换蜂窝吸能装置,极大地降低了成本。
12、(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四层弹性钢板,撞击力首先作用在弹性钢板上,使得弹性钢板自身的形变能够抵消部分撞击力,优化吸能效果。
13、综上所述,该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多重缓冲防御,吸能效果好的优点,尤其适用于前副车架结构技术领域。
技术特征:1.一种前副车架碰撞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架体(1),所述架体(1)的左端前后设有一对吸能筒结构(2),所述吸能筒结构(2)的左端设有缓冲结构(3),所述吸能筒结构(2)包括支撑连接架(21),所述支撑连接架(21)的右端螺栓连接在架体(1)上,且所述支撑连接架(21)的左端设有一号空腔(22),所述一号空腔(22)的右端设有蜂窝吸能装置(23),且所述蜂窝吸能装置(23)的左端连接一号活动筒(24),所述一号活动筒(24)的筒内右侧设有第一弹力件(25),所述第一弹力件(25)的左端设有二号活动筒(2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副车架碰撞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号活动筒(26)的筒内右侧设有第二弹力件(27),所述第二弹力件(27)的左端设有三号活动筒(28),所述三号活动筒(28)的左端设有连接件(29),所述连接件(29)的上下两端设有螺纹孔a(2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前副车架碰撞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号活动筒(26)的筒内设有二号轴肩(211),所述三号活动筒(28)的外表面适配设有三号台阶(212),所述二号活动筒(26)的外表面设有二号台阶(213),所述一号活动筒(24)的筒内适配设有一号轴肩(214),且所述一号活动筒(24)的外表面设有一号台阶(215),所述一号空腔(22)的腔内设有限位轴肩(216)。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前副车架碰撞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力件(27)为弹簧件,第一弹力件(25)为弹性胶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副车架碰撞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结构(3)包括一对u型连接座(31),所述u型连接座(31)的u型连接臂上设有上下对称的螺纹孔b(32),所述螺纹孔b(32)与螺纹孔a(210)结构相匹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前副车架碰撞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一对所述u型连接座(31)的左端均设有矩形板(33),所述矩形板(33)左端均匀分布四层弹性钢板(34)。
技术总结本技术涉及一种前副车架碰撞吸能装置,包括架体,所述架体的左端前后设有一对吸能筒结构,所述吸能筒结构的左端设有缓冲结构,所述吸能筒结构包括支撑连接架,所述支撑连接架的右端螺栓连接在架体上,且所述支撑连接架的左端设有一号空腔,所述一号空腔的右端设有蜂窝吸能装置,且所述蜂窝吸能装置的左端连接一号活动筒,所述一号活动筒的筒内右侧设有第一弹力件,所述第一弹力件的左端设有二号活动筒;通过设置吸能筒结构,形成三重防御,有效消除撞击力对架体可能形成的伤害;通过设置四层弹性钢板,弹性钢板自身的形变能够抵消部分撞击力,优化吸能效果。技术研发人员:杨凯文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智承汽车系统(浙江)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40117技术公布日:2024/6/30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2/22900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