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1 08:10:45
本技术涉及摩托车,具体涉及一种摩托车。
背景技术:
1、目前摩托车用户对摩托车座高有明确的要求,不同身高不同性别的用户对摩托车的座高是完全不一样的,甚至相同身高不同身材比例的用户对摩托车座高的要求都不一致,而作为摩托车研发时所设计的座高是参照社会平均人群身高设定,则如何调整摩托车坐垫高度是非常有必要的,而市场上商品摩托车几乎不具备调整坐高的功能,有的调整座高范围也不大,改装市场中有通过改变后悬架减震器长度(改制减震)、改变摇架结构中的连杆调整坐高,繁琐、成本高且未经过科学计算,存在干涉、断裂等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针对摩托车中央直推悬架结构,在不通过更换减震器总成的情况下,仅需简单的更换后减震器安装位置,便能实现多种不同座高调整。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摩托车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摩托车,包括车架、后减震器和平叉,所述后减震器的上下接头分别安装在车架和平叉上,所述后减震器的上下接头在车架和平叉上的安装位置可调用于调节坐垫高度。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调节后减速器在车架和平叉上的位置,能够调节摩托车坐垫高度,使得摩托车坐垫高度选择更多。
5、进一步,所述车架上设有多个用于安装后减震器上接头的上安装孔,所述平叉上设有多个用于安装后减震器下接头的下安装孔。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后减震器的上下接头固定在不同位置的上安装孔和下安装孔内,对后减震器的安装位置进行调节,使得后减震器的支撑角度发生改变,能够调节摩托车坐垫的高度。
7、进一步,所述上安装孔设置有两个,包括靠近车头的上安装孔ⅰ和靠近车尾的上安装孔ⅱ。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后减震器的上下接头固定在不同位置的上安装孔和下安装孔内,对后减震器的安装位置进行调节,使得后减震器的支撑角度发生改变,能够调节摩托车坐垫的高度。
9、进一步,所述上安装孔ⅰ的水平高度低于上安装孔ⅱ。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两个上安装孔形成高度差,使得后减震器分别安装在两个上安装孔内时坐垫高度差较大。
11、进一步,所述下安装孔设置有两个,包括靠近车头的下安装孔ⅰ和靠近车尾的下安装孔ⅱ。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后减震器的下接头固定在下安装孔ⅰ或下安装孔ⅱ中,改变后减震器的支撑角度,能够对摩托车坐垫的高度进行调节。
13、进一步,所述下安装孔ⅱ的水平高度低于下安装孔ⅰ。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两个下安装孔形成高度差,使得后减震器分别安装在两个下安装孔内时坐垫高度差较大。
1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含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车架和平叉上的至少两个安装孔用于装配后减震器上下接头,后减震器上接头在车架有至少两个位置可以选择安装,后减震器下接头在平叉上也有至少两个位置可以选择安装,构成多种座高选择。
技术特征:1.一种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1)、后减震器(2)和平叉(3),所述后减震器(2)的上下接头分别安装在车架(1)和平叉(3)上,所述后减震器(2)的上下接头在车架(1)和平叉(3)上的安装位置可调用于调节坐垫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上设有多个用于安装后减震器(2)上接头的上安装孔(11),所述平叉(3)上设有多个用于安装后减震器(2)下接头的下安装孔(3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安装孔(11)设置有至少两个,包括靠近车头的上安装孔ⅰ和靠近车尾的上安装孔ⅱ。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安装孔ⅰ的水平高度低于上安装孔ⅱ。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安装孔(31)设置有至少两个,包括靠近车头的下安装孔ⅰ和靠近车尾的下安装孔ⅱ。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安装孔ⅱ的水平高度低于下安装孔ⅰ。
技术总结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摩托车,涉及摩托车技术领域,包括车架、减震器和平叉,所述减震器的上下接头分别安装在车架和平叉上,所述减震器的上下接头在车架和平叉上的安装位置可调用于调节坐垫高度;通过调节后减震器在车架和平叉上的位置,能够调节摩托车坐垫高度。技术研发人员:龙泽祥,邹林江,李俭超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隆鑫通用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109技术公布日:2024/7/15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2/23063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