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非机动车,自行车装置制造技术 > 一种纯电动特种车底盘的制作方法  >  正文

一种纯电动特种车底盘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1 08:15:06

本技术涉及汽车制造的,具体为一种纯电动特种车底盘。

背景技术:

1、目前对于封闭的场内运输环境,如化工园区、钢厂、电厂等场景,传统燃油车排放超标、噪音污染严重,同时动力性差,维修保养较为频繁,同时车辆在大吨位运输工况下,车辆的故障率频发,

2、现有场内特种车辆仍采用传统燃油底盘,污染严重,且不符合未来发展趋势。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纯电动特种车底盘,用于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3、一种纯电动特种车底盘,包括车架,其特征在于,贯通驱动桥和驱动后桥通过后悬架安装于所述车架上,所述转向轴通过前悬架安装于所述车架上,轮胎分别安装在所述转向轴、贯通驱动桥和驱动后桥上,所述换电系统与所述车架连接,且所述换电系统通过高压线束与驱动电机连接,所述驱动电机和变速器通过动力悬置与所述车架连接,并且通过传动轴连接所述贯通驱动桥以及所述驱动后桥,所述驾驶室和所述车架连接,转向系统与所述车架以及转动轴连接,制动系统与所述车架、转动轴、贯通驱动桥以及驱动后桥连接,整车控制系统通过控制换电系统、驱动电机、变速器、转向系统、制动系统来实现整车运行。

4、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车架为槽型梁铆接车架,包括平行设置的左纵梁总成和右纵梁总成,横向固定在左纵梁总成和右纵梁总成之间的加强型横梁,横向固定设置在左纵梁总成和右纵梁总成之间的第二飞机梁、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飞机梁下方的中间支座、固定设置在所述左纵梁总成和右纵梁总成外侧的支撑板、横向固定设置在左纵梁总成和右纵梁总成之间的尾梁。

5、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前悬架为板弹簧式前悬架,包括第一板弹簧、减震器和横向稳定杆,所述第一板弹簧、减震器以及横向稳定杆的上端与所述车架铰接,所述第一板弹簧、减震器以及横向稳定杆的下端与所述转动轴栓接。

6、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后悬架为板弹簧式后悬架,包括第二板弹簧、骑马螺栓、上推力杆、下推力杆、平衡轴及中间支撑,所述第二板弹簧分别设置在所述平衡轴的两端并通过骑马螺栓与其栓接,所述上推力杆和下推力杆一端与所述车架栓接,另一端与所述贯通驱动桥、驱动后桥栓接,所述中间支撑设置在所述平衡轴中部两侧,并与平衡轴和所述车架栓接。

7、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转向系统为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包括方向盘、转向电机、液压助力式转向机、转向油罐、转向拉杆、转向油罐,所述方向盘设置于所述驾驶室内并与其栓接,所述转向电机、液压助力式转向机、转向油罐与所述车架栓接,所述转向拉杆两端分别与所述液压助力式转向机和所述转向轴栓接,所述转向油罐连接于所述转向电机、液压助力式转向机、转向油罐之间。

8、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制动系统为电动气压制动系统,包括电动空压机、脚制动阀、手制动阀、储气筒、气管路,所述电动空压机、储气筒与所述车架栓接,所述脚制动阀、手制动阀与所述驾驶室栓接,所述气管路连接于所述电动空压机、脚制动阀、手制动阀、储气筒之间。

9、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整车控制系统包括:电机控制器、四合一控制器、整车控制器,所述电机控制器、四合一控制器、与所述车架栓接,所述整车控制器与所述驾驶室栓接。

10、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驾驶室包括驾驶室本体、工作平台、前悬置、后悬置和翻转装置,所述工作平台固定设置在所述驾驶室本体的右侧并与所述车架栓接,所述前悬置与后悬置设置在驾驶室本体的下方并与所述车架铰接,所述翻转装置为液压伸缩杆并设置在所述驾驶室本体的下方,所述液压伸缩杆的一端与驾驶室本体铰接,另一端与所述车架铰接。

11、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2、通过采用的纯电驱动技术使车辆零排放,满足了环保的要求;后背式换电系统大大缩短了充电时间,提高了车辆作业效率;槽型梁铆接车架,其静载安全系数大于4,保证车架在场内恶劣工况下具有足够的试用寿命;可翻转宽体偏置驾驶室提高了发动机舱的可维修性,也加大了驾驶员的视野,保证车辆在场内道路狭窄且弯道较多的工况下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整车电子控制系统提供了高效的能量管理和整车智能运行控制,增大了续航里程和操控舒适性。

技术特征:

1.一种纯电动特种车底盘,包括车架,其特征在于,贯通驱动桥(5)和驱动后桥(6)通过后悬架(9)安装于所述车架上,转向轴通过前悬架(8)安装于所述车架上,轮胎(7)分别安装在所述转向轴、贯通驱动桥(5)和驱动后桥(6)上,换电系统(1)与所述车架连接,且所述换电系统(1)通过高压线束与驱动电机(2)连接,所述驱动电机(2)和变速器(3)通过动力悬置与所述车架连接,并且通过传动轴连接所述贯通驱动桥(5)以及所述驱动后桥(6),驾驶室和所述车架连接,转向系统(11)与所述车架以及转动轴连接,制动系统(12)与所述车架、转动轴、贯通驱动桥(5)以及驱动后桥(6)连接,整车控制系统(14)通过控制换电系统(1)、驱动电机(2)、变速器(3)、转向系统(11)、制动系统(12)来实现整车运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纯电动特种车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为槽型梁铆接车架(15),包括平行设置的左纵梁总成(1501)和右纵梁总成(1502),横向固定在左纵梁总成(1501)和右纵梁总成(1502)之间的加强型横梁(1503),横向固定设置在左纵梁总成(1501)和右纵梁总成(1502)之间的第二飞机梁(1504)、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飞机梁(1504)下方的中间支座(1505)、固定设置在左纵梁总成(1501)和右纵梁总成(1502)外侧的支撑板(1506)、横向固定设置在左纵梁总成(1501)和右纵梁总成(1502)之间的尾梁(150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纯电动特种车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悬架(8)为板弹簧式前悬架,包括钢第一板弹簧(801)、减震器(802)和横向稳定杆(803),所述第一板弹簧(801)、减震器(802)以及横向稳定杆(803)的上端与所述车架铰接,所述第一板弹簧(801)、减震器(802)以及横向稳定杆(803)的下端与所述转动轴栓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纯电动特种车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悬架(9)为板弹簧式后悬架,包括第二板弹簧(901)、骑马螺栓(902)、上推力杆(903)、下推力杆(904)、平衡轴(905)及中间支撑(906),所述第二板弹簧(901)分别设置在所述平衡轴(905)的两端并通过骑马螺栓(902)与其栓接,所述上推力杆(903)和下推力杆(904)一端与所述车架栓接,另一端与所述贯通驱动桥(5)、驱动后桥(6)栓接,所述中间支撑(906)设置在所述平衡轴(905)中部两侧,并与平衡轴(905)和所述车架栓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纯电动特种车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系统(11)为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包括方向盘(1101)、转向电机(1102)、液压助力式转向机(1103)、转向油罐(1104)、转向拉杆(1105)、转向油罐(1106),所述方向盘(1101)设置于所述驾驶室内并与其栓接,所述转向电机(1102)、液压助力式转向机(1103)、转向油罐(1104)与所述车架栓接,所述转向拉杆(1105)两端分别与所述液压助力式转向机(1102)和所述转向轴栓接,所述转向油罐(1104)连接于所述转向电机(1102)、液压助力式转向机(1103)、转向油罐(1104)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纯电动特种车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系统(12)为电动气压制动系统,包括电动空压机(1201)、脚制动阀(1202)、手制动阀(1203)、储气筒(1204)、气管路(1205),所述电动空压机(1201)、储气筒(1204)与所述车架栓接,所述脚制动阀(1202)、手制动阀(1203)与所述驾驶室栓接,所述气管路(1205)连接于所述电动空压机(1201)、脚制动阀(1202)、手制动阀(1203)、储气筒(1204)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纯电动特种车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整车控制系统(14)包括:电机控制器(1401)、四合一控制器(1402)、整车控制器(1403),所述电机控制器(1401)、四合一控制器(1402)、与所述车架栓接,所述整车控制器(14)与所述驾驶室栓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纯电动特种车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室(13)包括驾驶室本体(1301)、工作平台(1302)、前悬置(1303)、后悬置(1304)和翻转装置(1305),所述工作平台(1302)固定设置在所述驾驶室本体(1301)的右侧并与所述车架栓接,所述前悬置(1303)与后悬置(1304)设置在驾驶室本体(1301)的下方并与所述车架铰接,所述翻转装置(1305)为液压伸缩杆并设置在所述驾驶室本体(1301)的下方,所述液压伸缩杆的一端与驾驶室本体(1301)铰接,另一端与所述车架铰接。

技术总结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纯电动特种车底盘,涉及汽车制造的技术领域。其技术要点是:后背式换电系统大大缩短了充电时间,提高了车辆作业效率;槽型梁铆接车架,其静载安全系数大于4,保证车架在场内恶劣工况下具有足够的试用寿命;可翻转宽体偏置驾驶室提高了发动机舱的可维修性,也加大了驾驶员的视野,保证车辆在场内道路狭窄且弯道较多的工况下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整车电子控制系统提供了高效的能量管理和整车智能运行控制,增大了续航里程和操控舒适性。技术研发人员:杨志龙,陈龙,王伟超,李铭,肖冰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质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130技术公布日:2024/7/15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2/23092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