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塑料加工应用技术 > 一种玻璃钢拱形方管生产模具及玻璃钢拱形方管的制作方法  >  正文

一种玻璃钢拱形方管生产模具及玻璃钢拱形方管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1 03:15:57

本申请涉及桥梁建造的,尤其是涉及一种玻璃钢拱形方管生产模具及玻璃钢拱形方管。

背景技术:

1、利用玻璃钢拱形方管和混凝土制造钢管双臂空心桥梁是一种新型建造桥梁的方式。具体为在底部做拱形支撑方管为梁,再在上侧铺板、浇注混凝土,省去了传统在桥梁做磨具和做梁的步骤,从而缩短了整体工期,提高了制梁的效率。玻璃钢拱形方管是一种轻质、高强、耐腐蚀的非金属拱形方管,是将具有树脂基体重的玻璃纤维按工艺要求逐层缠绕在旋转的模具上。因玻璃钢制成的拱形方管兼具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被广泛应用在制梁的技术领域中。

2、模具,指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在制造钢管双臂空心桥梁时,能够直接在对应是生产模具的外侧缠绕浸润有玻璃钢原液的纱线,在玻璃钢固化后形成玻璃钢拱形方管,将玻璃钢拱形方管与模具脱离,留下成型的玻璃钢拱形方管用于铸桥。生产模具的应用提高了梁结构制作的便利性。

3、现有的将模具和产品脱离的方式通常是将模具的两端设置有锥度差异,通过抽取模具的一端,将模具和产品分离。在玻璃钢拱形方管与模具脱离过程中,由于制作拱桥的矩形弧管的生产模具本身是矩形且带有弧形,在生产模具的两端设置锥度差异,弧形的设计仍然使得生产模具和玻璃钢拱形方管之间相互干涉,导致生产模具与玻璃钢拱形方管难以脱离,降低了脱模的便利性。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拱形模具脱模困难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生产模具及玻璃钢拱形方管。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生产模具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生产模具及玻璃钢拱形方管,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对应设置;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之间设置有调整腔;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之间设置有至少两组第一伸缩单元和第二伸缩单元,所述第一伸缩单元和所述第二伸缩单元设置在邻近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的两端端部的位置;所述第一伸缩单元和所述第二伸缩单元相互连接且能够产生相互伸缩运动。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一伸缩单元和第二伸缩单元之间产生相对伸缩运动,能够缩小调整腔,使得上模具和下模具相互靠近,从而使得模具脱离玻璃钢拱形方管,便于脱模。

5、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伸缩单元包括第一伸缩座,所述第一伸缩座的一端与所述上模具相连接,另一端开设有伸缩槽;所述第二伸缩单元包括第二伸缩座和伸缩螺杆,所述第二伸缩座与所述下模具相连接;所述伸缩螺杆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伸缩座上,所述伸缩螺杆与所述伸缩槽螺纹连接。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伸缩槽与伸缩螺杆螺纹连接,使得第一伸缩单元和第二伸缩单元相互靠近,从而使得调整腔缩小,有利于脱模。

7、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伸缩单元还包括调节蜗轮和调节蜗杆,所述调节蜗轮固定连接在所述伸缩螺杆上,且与所述第二伸缩座转动连接;所述调节蜗杆设置在所述第二伸缩座上,且与所述调节蜗轮相互啮合。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调节蜗轮和所述调节蜗杆相互啮合,调节蜗杆能够带动调节蜗轮转动,并对调节蜗轮起到限位的作用,以调节伸缩螺杆与伸缩槽的位置关系,有利于以较小的驱动力驱动模具与模具制成的玻璃钢拱形方管分离。

9、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调节蜗杆上安装有驱动部,所述驱动部能够驱动所述调节蜗杆转动,进而所述调节蜗杆带动所述调节蜗轮转动。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驱动部带动调节蜗杆转动,调节蜗杆能够带动调节蜗轮转动,进而能够带动伸缩螺杆在伸缩槽内转动,为调整腔的伸缩提供驱动力。

11、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还包括至少两组端部机构,分别设置在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的两端端部,且向相反的方向设置。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端部机构,能够对模具起到支撑作用,且能够带动模具旋转,便于纱线缠绕在模具上。利用端部机构分别设置在模具的两端,能够产生牵引便于生产模具与玻璃钢拱形方管的分离。

13、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端部机构包括:安装板,分别安装在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的两端端部;对接法兰,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对接法兰的上端高于所述上模具的顶端,下端高于所述下模具的底端;连接轴,安装在所述对接法兰上;所述连接轴设置在同一直线上。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对接法兰的上端高于上模具的顶端,下端高于下模具的底端,能够对在纱线缠绕进行隔挡,有利于玻璃钢拱形方管矩形断面的成型。利用连接轴能够对模具起到支撑作用。利用连接轴在同一直线上为脱模提供发力点和发力方向,有利于生产模具和玻璃钢拱形方管的分离。

15、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还包括若干隔板,分别设置在所述上模具内和所述下模具内,能够支撑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隔板能够增强上模具和下模具的强度,避免较长的上模具和下模具在安装时发生变形。

17、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上模具内的隔板伸出所述上模具的端口处,并延伸至所述下模具内,并与所述下模具内的隔板之间留有间隙,能够形成上模具和下模具之间的配合连接。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上模具的隔板伸入下模具内,能够与下模具配合连接,以保证上模具和下模具之间的稳定连接,能够限定上模具和下模具之间的位置关系,避免偏移的情况。

19、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玻璃钢拱形方管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20、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玻璃钢拱形方管由本申请所提供的生产模具制作而成。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直接在生产模具上缠绕浸润有玻璃钢拱形方管的纱线制成玻璃钢拱形方管,节省了制梁工序,缩短了整体工期。利用玻璃钢制成的拱形方管,能够提高方管使用的耐久性,提高桥梁的寿命。

22、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玻璃钢拱形方管适于相互连接,能够组成玻璃钢拱形方管组合结构。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适于相互连接的玻璃钢拱形方管,避免在需要更长的玻璃钢拱形方管时,需要重新制作更长的模具再通过缠线制作玻璃钢拱形方管的重复作业,减少了施工工序,节约了施工时间。

24、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5、1.利用第一伸缩单元和第二伸缩单元产生伸缩运动,能够调节调整腔的大小,进而能够实现上模具和下模具的相互靠近,有利于玻璃钢拱形方管和生产模具产生间隙,进而达到分离的效果;

26、2.利用端部机构能够在缠绕纱线时对模具起到支撑作用,且能够带动模具旋转;端部机构的连接轴为脱模提供发力点和发力方向,为脱模提供便利;

27、3.多个玻璃钢拱形方管能够相互连接组成更长的玻璃钢拱形方管,能够避免重复作业,提高施工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玻璃钢拱形方管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具(2)和下模具(3),所述上模具(2)和下模具(3)对应设置;所述上模具(2)和下模具(3)之间设置有调整腔(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钢拱形方管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单元(5)包括第一伸缩座(51),所述第一伸缩座(51)的一端与所述上模具(2)相连接,另一端开设有伸缩槽(5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玻璃钢拱形方管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伸缩单元(6)还包括调节蜗轮(63)和调节蜗杆(64),所述调节蜗轮(63)固定连接在所述伸缩螺杆(62)上,且与所述第二伸缩座(61)转动连接;所述调节蜗杆(64)设置在所述第二伸缩座(61)上,且与所述调节蜗轮(63)相互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玻璃钢拱形方管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蜗杆(64)上安装有驱动部(65),所述驱动部(65)能够驱动所述调节蜗杆(64)转动,进而所述调节蜗杆(64)带动所述调节蜗轮(63)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钢拱形方管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两组端部机构(7),分别设置在所述上模具(2)和下模具(3)的两端端部,且向相反的方向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玻璃钢拱形方管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机构(7)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钢拱形方管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隔板(8),分别设置在所述上模具(2)内和所述下模具(3)内;所述隔板(8)的周边与所述生产模具的内壁部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玻璃钢拱形方管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具(2)内的隔板(8)伸出所述上模具(2)的端口处,并延伸至所述下模具(3)内,并与所述下模具(3)内的隔板(8)之间留有间隙,能够形成上模具(2)和下模具(3)之间的配合连接。

9.一种玻璃钢拱形方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钢拱形方管(1)由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生产模具制作而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玻璃钢拱形方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钢拱形方管(1)适于相互连接,能够组成玻璃钢拱形方管(1)组合结构。

技术总结本申请涉及一种玻璃钢拱形方管生产模具及玻璃钢拱形方管,其涉及桥梁建造的技术领域,其包括: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对应设置;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之间设置有调整腔;上模具和下模具之间设置有至少两组第一伸缩单元和第二伸缩单元,所述第一伸缩单元和所述第二伸缩单元设置在邻近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的两端端部的位置;所述第一伸缩单元和所述第二伸缩单元相互连接且能够产生相对伸缩运动。本申请通过第一伸缩单元和第二伸缩单元之间产生相对伸缩运动,能够让调整腔缩小,上模具和下模具相互靠近,使得生产模具和玻璃钢拱形方管分离,便于脱模。技术研发人员:时强,汤学红,戴云,刘琳,王伟,杨楠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新核新材料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026技术公布日:2024/7/4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3/21224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