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静压轴流风机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5 13:02:06
本技术涉及空气处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高静压轴流风机。
背景技术:
1、列间空调,是机房精密空调的一种,应用于高热密度数据中心,列间空调内的主要耗能部件包括压缩机和离心风机,离心风机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列间空调的能效高低,现有的离心风机在实际应用时,其气流冲击损失过大导致能效过低,主要原因是:气流在风机壳体内流动时有部分气流冲向列间空调内侧壁,造成了动能损失,针对以上问题,需要进行改良,满足降低器件耗能的使用需求;
2、现有的轴流风机一般包括电机以及风轮,风轮装在电机的外转子上,风轮上设有叶片,然后再将电机通过支架固定在空调换热器附近,电机带动风轮转动时,气流经过换热器,然后经过电机,最后经过风轮被加压送出,这种方式安装的轴流风机产生的气流,无法产生足够的压力驱使气流经过空调换热器,也就无法达到高静压出风的远距离送风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能效低,损耗大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静压轴流风机,提高能效,满足使用需求。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高静压轴流风机,包括壳体、风轮组件及导流组件;
4、所述壳体设有风道,所述风轮组件设有至少一个叶片,所述叶片位于风道,所述叶片设有第一内弧面;
5、所述导流组件包括若干个的肋叶,所述肋叶位于风道,所述肋叶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肋叶设有第一导风面,所述第一导风面与所述第一内弧面相对设置。
6、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包括内环体和外环体,所述内环体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外环体的中心轴线重合设置,所述风道位于内环体和外环体之间,所述肋叶的端部与内环体和/或外环体连接。
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风面呈内凹弧面状或呈斜面状。
8、进一步的,所述导流组件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设有第一端部、本体及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与其中一个肋叶连接,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一端部间距设置,所述本体与任意一个肋叶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肋叶呈弧状设置。
10、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和导流组件一体成型。
11、进一步的,所述风轮组件还包括电机,所述电机设于内环体并驱动叶片转动。
12、进一步的,所述电机位于第一内弧面的一侧。
13、进一步的,所述高静压轴流风机还包括防护网,所述防护网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导流组件位于防护网和叶片之间。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在壳体内安装固定状态的肋叶和转动的叶片,每个肋叶均设有第一导风面,在叶片和肋叶的共同作用下,将进入风道的气流方向进行导流和向中心聚拢,降低对壳体内侧壁的冲击,降低气流的动能损耗,满足高静压出风的远距离送风使用需求。
技术特征:1.一种高静压轴流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风轮组件(2)及导流组件(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静压轴流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包括内环体(11)和外环体(12),所述内环体(11)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外环体(12)的中心轴线重合设置,所述风道(13)位于内环体(11)和外环体(12)之间,所述肋叶(31)的端部与内环体(11)和/或外环体(1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静压轴流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面(311)呈内凹弧面状或呈斜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静压轴流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组件(3)还包括支撑件(32),所述支撑件(32)设有第一端部(321)、本体(322)及第二端部(323),所述第一端部(321)与其中一个肋叶(31)连接,所述第二端部(323)与所述第一端部(321)间距设置,所述本体(322)与任意一个肋叶(31)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静压轴流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肋叶(31)呈弧状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静压轴流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和导流组件(3)一体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静压轴流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轮组件(2)还包括电机(22),所述电机(22)设于内环体(11)并驱动叶片(21)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静压轴流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22)位于第一内弧面(211)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静压轴流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静压轴流风机还包括防护网(4),所述防护网(4)与所述壳体(1)连接,所述导流组件(3)位于防护网(4)和叶片(21)之间。
技术总结本技术涉及空气处理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静压轴流风机;包括壳体、风轮组件及导流组件;所述壳体设有风道,所述风轮组件设有至少一个叶片,所述叶片位于风道,所述叶片设有第一内弧面;所述导流组件包括若干个的肋叶,所述肋叶位于风道,所述肋叶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肋叶设有第一导风面,所述第一导风面与所述第一内弧面相对设置;通过在壳体内安装固定状态的肋叶和转动的叶片,每个肋叶均设有第一导风面,在叶片和肋叶的共同作用下,将进入风道的气流方向进行导流和向中心聚拢,降低对壳体内侧壁的冲击,降低气流的动能损耗,满足高静压出风的远距离送风使用需求。技术研发人员:吕东建,郭勇炬,陈望明,温选锋,黎祥松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海悟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201技术公布日:2024/7/23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5/26549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