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发动机及配件附件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 发动机冷却液循环装置的制作方法  >  正文

发动机冷却液循环装置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27 13:10:27

本申请涉及发动机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冷却液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发动机的油耗、排放法规的日益严苛,目前的发动机正在逐步向小排量增压的技术路线过度。同时,小排量发动机对动力性的开发目标也在不断提高,升功率、升扭矩等动力性指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2、高升功率、升扭矩的发动机能提供较好的动力性能,为了实现这个动力目标,发动机缸内的燃烧温度会随之升高、排气温度升高,这就导致了排气门的工作温度场的升高。排气门温度场是指排气门在工作环境中,经过冷却、散热之后所承受的温度影响,温度场越高,则对排气门的耐温要求更高。

3、排气门温度场的升高,会导致排气门的可靠性下降,严重时,排气门会因为受过高温度影响而发生断裂,导致发动机无法继续运转。目前,解决排气门温度场过高的方法比较被动,主要是为排气门选择更高耐温等级的材料来应对高温度场。选择高耐温等级材料,会大大增加排气门的制造成本,影响发动机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目前可供排气门使用的耐温材料最高只达到810℃左右,如排气门温度场超过此温度,则无法解决排气门的可靠性问题。

4、申请内容

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动机冷却液循环装置,能够有效降低缸盖的排气门阀座的温度。

6、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7、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动机冷却液循环装置,包括:缸盖进气侧和缸盖排气侧,所述缸盖排气侧对应设有至少两个相邻的排气门阀座8,相邻的两个排气门阀座8上方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冷却水套1、第二冷却水套2及第三冷却水套3;所述第一冷却水套1、第二冷却水套2及第三冷却水套3均设有独立的冷却液入水口;当冷却液进入冷却水套1、第二冷却水套2及第三冷却水套3后,对排气门阀座8进行冷却,并流向缸盖进气侧,形成冷却循环。

8、上述方案中,相邻的两个排气门阀座之间的区域形成鼻梁区7,所述第一冷却水套1设置于所述鼻梁区7上,冷却液通过第一冷却水套的入水口4进入冷却水套1中,使鼻梁区7得到冷却。

9、上述方案中,排气门阀座8上方分别设有第二冷却水套2和第三冷却水套3,冷却液分别通过第二冷却水套2的入水口5与第三冷却水套3的入水口6进入,分别对两个排气门阀座8进行冷却。

10、上述方案中,第二冷却水套2及第三冷却水套3均通向缸盖进气侧。

11、上述方案中,第一冷却水套1中的冷却液分流汇入至第二冷却水套2与三冷却水套3中,经第二冷却水套2及第三冷却水套3流入缸盖进气侧。

12、上述方案中,还包括水泵9,冷却液由水泵9压入进水道10并进入缸体排气侧11的水套内,再经缸体上水孔15进入缸盖排气侧13,以对缸盖排气侧13进行冷却。

13、上述方案中,冷却液流经缸盖排气侧13后经过第二冷却水套2及第三冷却水套3流入缸盖进气侧14,对缸盖进气侧14进行冷却。

14、上述方案中,冷却液经缸盖出水孔16流回缸体进气侧12的水套内。

15、上述方案中,还包括与缸体进气侧连接的出水道17,冷却液经出水道17流入发动机的散热器18,冷却液经过散热器18后进入节温器19,经过节温器19的冷却液回流至水泵9。

16、上述方案中,还包括排气门,排气门包括一体成型的杆部结构24及底盘结构23,杆状结构24中间设有中空孔21。

17、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可执行指令,用于引起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冷却液循环装置。

18、本申请实施例的发动机冷却液循环装置包括缸盖进气侧和缸盖排气侧,所述缸盖排气侧对应设有至少两个相邻的排气门阀座8,相邻的两个排气门阀座8上方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冷却水套1、第二冷却水套2及第三冷却水套3;所述第一冷却水套1、第二冷却水套2及第三冷却水套3均设有独立的冷却液入水口;当冷却液进入冷却水套1、第二冷却水套2及第三冷却水套3后,对排气门阀座8进行冷却,并流向缸盖进气侧,形成冷却循环,能够有效降低缸盖的排气门阀座的温度。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特征:

1.一种发动机冷却液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缸盖进气侧和缸盖排气侧,所述缸盖排气侧对应设有至少两个相邻的排气门阀座(8),相邻的两个排气门阀座(8)上方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冷却水套(1)、第二冷却水套(2)及第三冷却水套(3);所述第一冷却水套(1)、第二冷却水套(2)及第三冷却水套(3)均设有独立的冷却液入水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冷却液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排气门阀座之间的区域形成鼻梁区(7),所述第一冷却水套(1)设置于所述鼻梁区(7)上,冷却液通过第一冷却水套的入水口(4)进入冷却水套(1)中,使鼻梁区(7)得到冷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冷却液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排气门阀座(8)上方分别设有第二冷却水套(2)和第三冷却水套(3),冷却液分别通过第二冷却水套(2)的入水口(5)与第三冷却水套(3)的入水口(6)进入,分别对两个排气门阀座(8)进行冷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冷却液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冷却水套(2)及第三冷却水套(3)均通向缸盖进气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冷却液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冷却水套(1)中的冷却液分流汇入至第二冷却水套(2)与三冷却水套(3)中,经第二冷却水套(2)及第三冷却水套(3)流入缸盖进气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冷却液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泵(9),冷却液由水泵(9)压入进水道(10)并进入缸体排气侧(11)的水套内,再经缸体上水孔(15)进入缸盖排气侧(13),以对缸盖排气侧(13)进行冷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动机冷却液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冷却液流经缸盖排气侧(13)后经过第二冷却水套(2)及第三冷却水套(3)流入缸盖进气侧(14),对缸盖进气侧(14)进行冷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动机冷却液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冷却液经缸盖出水孔(16)流回缸体进气侧(12)的水套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动机冷却液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缸体进气侧连接的出水道(17),冷却液经出水道(17)流入发动机的散热器(18),冷却液经过散热器(18)后进入节温器(19),经过节温器(19)的冷却液回流至水泵(9)。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冷却液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气门,排气门包括一体成型的杆部结构(24)及底盘结构(23),杆状结构(24)中间设有中空孔(21)。

技术总结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冷却液循环装置;方法包括:缸盖进气侧和缸盖排气侧,所述缸盖排气侧对应设有至少两个相邻的排气门阀座8,相邻的两个排气门阀座8上方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冷却水套1、第二冷却水套2及第三冷却水套3;所述第一冷却水套1、第二冷却水套2及第三冷却水套3均设有独立的冷却液入水口;当冷却液进入冷却水套1、第二冷却水套2及第三冷却水套3后,对排气门阀座8进行冷却,并流向缸盖进气侧,形成冷却循环。通过本申请,能够有效降低缸盖的排气门阀座的温度。技术研发人员:秦志欣,孟成,刘聪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6/5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6/12518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