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发动机及配件附件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 一种分离式导轨及应用分离式导轨的内曲线径向柱塞马达  >  正文

一种分离式导轨及应用分离式导轨的内曲线径向柱塞马达

  • 国知局
  • 2024-07-27 13:15:01

本发明涉及内曲线柱塞马达,尤其涉及一种分离式导轨及应用。

背景技术:

1、当前现状:内曲线径向柱塞马达是液压传动系统中的重要动力输出元件,其具有良好的低速稳定性和高输出扭矩等特点,通常在传动系统中不需要在传动系统中增加齿轮箱减速机构进行减速,可实现低速运转设备的直驱传动,同时内曲线液压马达还有较好的工艺加工性和较小外形尺寸,可应用于低速重载的大型设备中,如工程机械、船舶方向转舵操控系统、特征车辆驱动装置等。

2、在内曲线液压马达设计中,低速稳定、高可靠性是广大设计开发人员的追求目标,通过改善内曲线液压马达内部运动件的运动受力状态,改变内曲线液压马达滚柱与导轨接触过程的运动特征,尤其是在启动或低速重载工况下,减少滚柱接触过程中与内曲线导轨接触滑动摩擦,提高结构部件的耐久性进而提升内曲线液压马达的工作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分离式导轨,可有效改变内曲线液压马达内曲线导轨的结构特性,在不影响滚柱结构的装配关系下,通过改变滚柱在启动和低速重载下的受力状态,使滚柱在与内曲线导轨接触过程中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降低滚柱与内曲线导轨的滑动摩擦,提高结构部件材料疲劳损伤,提高马达整机的可靠性。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离式导轨,包括定子导轨、设置在定子导轨两侧的弹性导轨;

4、其中所述定子导轨的内部设置有连续多条曲线曲面;在其两侧沿内曲线曲面形状设置有弹性导轨。

5、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导轨的内表面径向凸出于所述定子导轨的内表面。

6、再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弹性导轨与所述定子导轨的截面为u形。

7、本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应用分离式导轨的内曲线径向柱塞马达,包括输出轴;

8、转子,其设置在所述输出轴上,并沿所述输出轴的径向开设有多个柱塞孔,并在所述柱塞孔内设置有柱塞;在所述柱塞孔的侧壁还开设有配流通道;

9、分离式导轨,其包括定子导轨和位于其两侧的弹性导轨;

10、滚柱,其位于所述分离式导轨与所述柱塞之间,并与分离式导轨之间形成滚动摩擦;

11、马达壳体,其包括通过轴承设置在所述输出轴上的前壳体和后壳体;其中在所述马达壳体上设置有可连通所述配流通道的马达进油口、马达回油口;在所述输出轴与所述前壳体之间设置有所述分离式导轨。

12、进一步的,在所述输出轴与所述转子之间设置有弹性挡圈、调整垫片、柱塞密封环。

13、再进一步的,所述前壳体通过轴承ⅰ和轴承ⅱ设置有在所述输出轴上;

14、其中在所述前壳体的端侧通过骨架密封圈、格莱圈ⅰ、密封圈固定板、密封圈ⅰ、前端盖螺钉设置有前端盖。

15、再进一步的,所述后壳体通过轴承ⅲ设置在支撑轴上,并在所述后壳体内且环绕支撑轴设置有配流盘,其中在所述配流盘与所述后壳体之间形成有流盘回油环槽和配流盘进油环槽;所述支撑轴与所述输出轴同轴布置;

16、所述配流盘回油环槽和配流盘进油环槽之间通过格莱圈ⅲ进行隔离,并分别通过后壳体内部通道与马达回油口和马达进油口连通,其中配流盘回油环槽和配流盘进油环槽通过径向交替相间的配油口,随着马达转子的转动交替与转子上的配流通道相通,从而实现进油和回油的功能。

17、再进一步的,在所述后壳体的端侧通过螺钉ⅱ设置有后端盖;所述后端盖与所述后壳体之间设置有密封圈ⅳ;所述后端盖与所述支撑轴之间设置有弹性挡圈ⅰ,在所述后壳体与所述支撑轴之间设置格莱圈ⅴ;在所述后端盖和配流盘之间设置有格莱圈ⅲ和格莱圈ⅳ。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

19、1.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20、一种分离式导轨结构,采用组合结构形式,在导轨两侧沉槽中安装非金属导轨结构件,通过结构的尺寸改善滚柱与内曲线马达导轨的接触特性。改变滚柱工作过程中的运动状态,以此改善滚柱与导轨间的润滑特性,降低了滚柱和内曲线导轨的结构摩擦磨损,提高马达接触副结构件的寿命。同时避免了通过提高加工精度或采用高端热处理工艺来增强滚柱与导轨结构强度制造方法,降低了整体制造成本。

21、2.结构载荷稳定、润滑可靠。

22、一种分离式导轨结构,滚柱与内曲线导轨两侧面的非金属导轨接触产生接触摩擦力,在滚柱沿内曲线导轨上形成滚动摩擦,在滚柱与内曲线导轨表面上形成动压润滑油膜,综合滚柱运动过程中的载荷变化,使滚柱与内曲线表面和滚柱与柱塞凹槽表面的接触压力均衡,工作结构载荷稳定,可靠性高。

23、3.滚柱受力平衡,低速性能好。

24、一种分离式导轨结构,滚柱在随柱塞转子转动过程中,滚柱与定子导轨两侧的非金属导轨结构接触所产生的摩擦力所形成的驱动力矩可保证滚柱与柱塞凹槽表面所产生的流体压力均匀稳定,平衡滚柱在定子导轨表面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冲击载荷。使滚柱与定子导轨表面和滚柱与柱塞凹槽表面形成滚动接触,所形成弹性油膜可有效减轻内曲线马达在启动或低速工况滚柱与其接触构件间的摩擦磨损,提高内曲线马达在特定工况下的适用性,保证内曲线马达输出稳定扭转力矩。

25、4.接触表面剪切应力小,结构可靠性高。

26、一种分离式导轨结构,借助内曲线组合导轨弹性结构,利用滚轮与弹性导轨接触形成的摩擦力,确保内曲线马达在启动或低速重载工况下,滚柱在内曲线定子导轨表面实现滚动接触,形成动压润滑,减小滚柱与定子导轨接触表面的结构应力,避免结构表面摩擦磨损破坏,提高内曲线马达结构工作可靠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分离式导轨,其特征在于:包括定子导轨(16)、设置在定子导轨(16)两侧的弹性导轨(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导轨(14)的内表面径向凸出于所述定子导轨(16)的内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离式导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弹性导轨(14)与所述定子导轨(16)的截面为u形。

4.一种应用分离式导轨的内曲线径向柱塞马达,应用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分离式导轨;其特征在于: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分离式导轨的内曲线径向柱塞马达,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输出轴(1)与所述转子(11)之间设置有弹性挡圈(37)、调整垫片(38)、柱塞密封环(39)。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分离式导轨的内曲线径向柱塞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体(9)通过轴承ⅰ(8)和轴承ⅱ(10)设置有在所述输出轴(1)上;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分离式导轨的内曲线径向柱塞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体(19)通过轴承ⅲ(29)设置在支撑轴(30)上,并在所述后壳体(19)内且环绕支撑轴(30)设置有配流盘(33),其中在所述配流盘(33)与所述后壳体(19)之间形成有配流盘回油环槽(32)和配流盘进油环槽(34);所述支撑轴(30)与所述输出轴(1)同轴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分离式导轨的内曲线径向柱塞马达,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后壳体(19)的端侧通过螺钉ⅱ(28)设置有后端盖(26);所述后端盖(26)与所述后壳体(19)之间设置有密封圈ⅳ(25);所述后端盖(26)与所述支撑轴(30)之间设置有弹性挡圈ⅰ(27),在所述后壳体(19)与所述支撑轴(30)之间设置格莱圈ⅴ(24);在所述后端盖(26)和配流盘(33)之间设置有格莱圈ⅲ(22)和格莱圈ⅳ(23)。

技术总结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离式导轨,包括定子导轨、设置在定子导轨两侧的弹性导轨;其中所述定子导轨的内部设置有连续多条曲线曲面;在其两侧沿内曲线曲面形状设置有弹性导轨。本申请设计其结构特征可在内曲线马达启动或低速大扭矩内部构件润滑状况不充分的情况下实现滚柱在内曲线定子导轨上绕滚柱轴线旋转,在滚柱与内曲线导轨和滚柱与柱塞凹槽表面上形成动压油膜,提高内曲线马达重载工况下的工作可靠性,组合导轨中采用聚氨酯橡胶材料制作弹性导轨与滚柱接触连接并产生微小形变以增加转动中的接触摩擦力。这样可使内曲线马达滚柱与内曲线导轨表面和柱塞凹槽的接触副形成稳定的润滑油膜,提高内曲线液压马达可靠性。技术研发人员:董洪全,安高成,高凯,唐玲,张永胜,刘正忠,吕元元,冯伟,胡玉刚,王锦波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太原科技大学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6/13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6/12557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