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石油煤气及炼焦工业设备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 一种含碳物质高压进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  正文

一种含碳物质高压进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29 10:20:23

本技术涉及含碳物质热解气化,尤其涉及一种含碳物质高压进料装置。

背景技术:

1、生物质、垃圾等含碳物质的气化技术是能将其利用起来的最有潜力的技术之一,通过在气化炉内高温环境下将含碳物质转化为以一氧化碳和氢气为主的合成气,可以实现从低品位固态燃料到高品味洁净气体的转换。

2、为了提高气化效率和反应强度,气化炉应尽可能在高压环境下运行,当前进料系统主要采用螺旋给料器和气力输送装置,但当前进料系统都难以满足这一条件。

3、螺旋给料器:螺旋给料器的优势在于操作简单且可以连续进料,其输送规模区间一般在每小时1吨到20吨之间,为了实现高压运输,应将生物质、垃圾等含碳物质压缩紧凑,以形成一道屏障避免回火,但由于生物质等含碳物质物性复杂,当纤维素过高时很容易缠绕螺杆,导致进料不畅,且当物料在被压实后极易发生堵塞。

4、气力输送:气力输送装置具有结构紧凑、操作方便等优势,多用于粉体进料,目前在煤粉、石灰等密度较大的物料上的应用较为成熟,生物质颗粒过轻,进料气速难以调节,流化气速过低时,颗粒流动性差,反应不均匀,且气力进料对物料粒径要求极为严格,而生物质垃圾等含碳物质自身含水量较高,若采用气力输送则需要预处理环节对其进行脱水、破碎、研磨等较为精细的处理,增加了运转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含碳物质高压进料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螺旋给料器输送物料容易发生堵塞,以及气力输送对物料粒径要求高的技术问题。

2、本申请提供一种含碳物质高压进料装置,包括:

3、往复泵,所述往复泵的出料口连接有出料管道,所述出料管道出口的管径大于其进口的管径;

4、加热系统,所述加热系统设置在所述出料管道外侧或所述出料管道内侧。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料装置还包括保护气进口,所述保护气进口设置在所述出料管上。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系统设置在所述出料管道外侧时为电加热或夹套加热。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系统设置在所述出料管道内侧时为水冷壁,所述出料管道作为所述水冷壁的承压外壳。

8、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连接于往复泵出口和出料管道之间。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往复泵包括多个驱动装置和柱塞,并与多个出料管道相连。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料管道进口处设置有等径管段。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料管道进口和出口可以采取同心或不同心设置。

12、本申请有益效果如下:

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含碳物质高压进料装置,将出料管道设置为出口的管径大于其进口的管径,在生物质被压密实后将其推入管径逐渐变大的管道中,从而减少管道的阻力降,降低堵塞风险;物料在出料管道输送过程中,保护气进口可向出料管道中导入保护气体,避免反应器内的高压气体串出;并且往复泵推送物料没有对粒径的要求,避免了物料的精细处理环节,节约了运转成本;通过加热系统对出料管道进行加热使靠近管壁的物料热解,其热解液析出后会产生润滑效果,无需添加额外润滑剂,从而降低管道阻力,避免物料在出料管道汇总发生堵塞。

技术特征:

1.一种含碳物质高压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碳物质高压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装置还包括保护气进口,所述保护气进口设置在所述出料管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碳物质高压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系统设置在所述出料管道外侧时为电加热或夹套加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碳物质高压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系统设置在所述出料管道内侧时为水冷壁,所述出料管道作为所述水冷壁的承压外壳。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碳物质高压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连接于往复泵出口和出料管道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碳物质高压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泵包括多个驱动装置和柱塞,并与多个出料管道相连。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碳物质高压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管道进口处设置有等径管段。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碳物质高压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管道进口和出口可以采取同心或不同心设置。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碳物质高压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气进口至少为一个。

技术总结本技术公开一种含碳物质高压进料装置,包括往复泵和保护气进口,所述往复泵的出料口连接有出料管道,所述出料管道出口的管径大于其进口的管径;所述保护气进口设置在所述出料管上。本技术提供的含碳物质高压进料装置,将出料管道设置为出口的管径大于其进口的管径,在生物质被压密实后将其推入管径逐渐变大的管道中,通过加热系统对出料管道进行加热使靠近管壁的物料热解,其热解液析出后会产生润滑效果,无需添加额外润滑剂,从而降低管道阻力,从而减少管道的阻力降,降低堵塞风险。技术研发人员:马东钰,雷玉龙,裴世钊,张本凤,李瑞丹,岳军,宋文军,管清亮,岳博,王云杰,马宏波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清创晋华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031技术公布日:2024/5/27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6/13177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