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控制调节装置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 一种电子设备控制方法、介质及电子设备与流程  >  正文

一种电子设备控制方法、介质及电子设备与流程

  • 国知局
  • 2024-07-30 09:25:36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温度控制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控制方法、介质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1、用户使用手机时,不同用户群体/个体对手机性能、声音、亮度等有着不同的需求,而这些需求往往会增加手机功耗,最后以发热的形式被用户所感知。

2、而现有的手机温度调节方案过于单一,不能满足不同用户对手机性能的不同需求,也不能提升用户使用时的热体验、保证重度用户性能体验。

3、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电子设备控制方法、介质及电子设备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提出了本发明,以提供解决或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的手机温度调节方案过于单一,不能满足不同用户对手机性能的需求不同的问题。

2、在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获取个体用户的电子设备使用习惯;

4、获取全量用户的电子设备使用习惯;

5、根据所述个体用户的电子设备使用习惯和全量用户的电子设备使用习惯的比较,判断用户所属类别;

6、根据所述用户所属类别对应的控制模式对所述电子设备的性能参数进行控制。

7、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

8、所述用户类别包括重度用户、中度用户和轻度用户;

9、所述控制模式包括与重度用户对应的性能优先模式、与中度用户对应的均衡模式以及与轻度用户对应的温度优先模式。

10、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用户所属类别对应的控制模式对所述电子设备的性能参数进行控制,包括:

11、根据所述用户所属类别获取对应的控制模式;

12、从所述控制模式中选择对应的电子设备的性能参数挡位,以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按照所述挡位运行。

13、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获取个体用户的电子设备使用习惯,包括:获取所述个体用户对电子设备中应用的日均使用时长;

14、所述获取全量用户的电子设备使用习惯,包括:通过大数据采集获取使用所述应用的全量用户的平均日均使用时长。

15、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个体用户的电子设备使用习惯和全量用户的电子设备使用习惯的比较,判断用户所属类别,包括:

16、若所述个体用户对电子设备中应用的日均使用时长不小于与所述全量用户的平均日均使用时长相关的第一时长阈值,则判断所述个体用户为重度用户;和/或

17、若所述个体用户对电子设备中应用的日均使用时长大于与所述全量用户的平均日均使用时长相关的第二时长阈值且小于所述第一时长阈值,则判断所述个体用户为中度用户;和/或

18、若所述个体用户对电子设备中应用的日均使用时长不大于所述第二时长阈值,则判断所述个体用户为轻度用户。

19、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从所述控制模式中选择对应的电子设备的性能参数挡位,以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按照所述挡位运行,包括:

20、对于重度用户,选择电子设备的cpu和/或gpu的第一主频点运行所述电子设备;

21、对于中度用户,选择电子设备的cpu和/或gpu的第二主频点运行所述电子设备;

22、对于轻度用户,选择电子设备的cpu和/或gpu的第三主频点运行所述电子设备,

23、其中所述第一主频点大于所述第二主频点,所述第二主频点大于所述第三主频点。

24、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

25、所述获取所述个体用户对电子设备中应用的日均使用时长包括:获取所述个体用户对电子设备中多种类型的应用的日均使用时长的均值;

26、所述通过大数据采集获取使用所述应用的全量用户的平均日均使用时长包括:通过大数据采集获取使用所述多种类型的应用的全量用户的平均日均使用时长的均值。

27、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获取个体用户的电子设备使用习惯,包括:获取所述个体用户在使用电子设备时的预设亮度日均值;

28、所述获取全量用户的电子设备使用习惯,包括:通过大数据采集获取全量用户在使用电子设备时的预设亮度日均值。

29、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个体用户的电子设备使用习惯和全量用户的电子设备使用习惯的比较,判断用户所属类别,包括:

30、若所述个体用户在使用电子设备时的预设亮度日均值不小于与所述全量用户在使用电子设备时的预设亮度日均值相关的第一亮度阈值,则判断所述个体用户为重度用户;和/或

31、若所述个体用户在使用电子设备时的预设亮度日均值大于与所述全量用户在使用电子设备时的预设亮度日均值相关的第二亮度阈值且小于所述第一亮度阈值,则判断所述个体用户为中度用户;和/或

32、若所述个体用户在使用电子设备时的预设亮度日均值不大于所述第二亮度阈值,则判断所述个体用户为轻度用户。

33、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从所述控制模式中选择对应的电子设备的性能参数挡位,以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按照所述挡位运行,包括:

34、对于重度用户,选择电子设备的第一亮度值运行所述电子设备;

35、对于中度用户,选择电子设备的第二亮度值运行所述电子设备;

36、对于轻度用户,选择电子设备的第三亮度值运行所述电子设备,

37、其中所述第一亮度值大于所述第二亮度值,所述第二亮度值大于所述第三亮度值。

38、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

39、所述获取个体用户的电子设备使用习惯,包括:获取所述个体用户在使用电子设备时的预设音量日均值;

40、所述获取全量用户的电子设备使用习惯,包括:通过大数据采集获取全量用户在使用电子设备时的预设音量日均值。

41、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个体用户的电子设备使用习惯和全量用户的电子设备使用习惯的比较,判断用户所属类别,包括:

42、若所述个体用户在使用电子设备时的预设音量日均值不小于与所述全量用户在使用电子设备时的预设音量日均值相关的第一音量阈值,则判断所述个体用户为重度用户;和/或

43、若所述个体用户在使用电子设备时的预设音量日均值大于与所述全量用户在使用电子设备时的预设音量日均值相关的第二音量阈值且小于所述第一音量阈值,则判断所述个体用户为中度用户;和/或

44、若所述个体用户在使用电子设备时的预设音量日均值不大于所述第二音量阈值,则判断所述个体用户为轻度用户。

45、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从所述控制模式中选择对应的电子设备的性能参数挡位,以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按照所述挡位运行,包括:

46、对于重度用户,选择电子设备的第一音量值运行所述电子设备;

47、对于中度用户,选择电子设备的第二音量值运行所述电子设备;

48、对于轻度用户,选择电子设备的第三音量值运行所述电子设备,

49、其中所述第一音量值大于所述第二音量值,所述第二音量值大于所述第三音量值。

50、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51、检测所述个体用户的电子设备是否为首次开机;

52、若所述个体用户的电子设备为首次开机,加载默认控制模式;

53、若所述个体用户的电子设备为非首次开机,加载上一次开机时所使用的控制模式。

54、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55、在预设时间间隔后,重新获取所述个体用户的电子设备使用习惯;

56、根据重新获取的使用习惯,更新所述控制模式。

57、在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多条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适于由处理器加载并运行以执行第一方面的电子设备控制方法。

58、在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中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的电子设备控制方法。

59、方案1.一种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60、获取个体用户的电子设备使用习惯;

61、获取全量用户的电子设备使用习惯;

62、根据所述个体用户的电子设备使用习惯和全量用户的电子设备使用习惯的比较,判断用户所属类别;

63、根据所述用户所属类别对应的控制模式对所述电子设备的性能参数进行控制。

64、方案2.根据方案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65、所述用户类别包括重度用户、中度用户和轻度用户;

66、所述控制模式包括与重度用户对应的性能优先模式、与中度用户对应的均衡模式以及与轻度用户对应的温度优先模式。

67、方案3.根据方案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用户所属类别对应的控制模式对所述电子设备的性能参数进行控制,包括:

68、根据所述用户所属类别获取对应的控制模式;

69、从所述控制模式中选择对应的电子设备的性能参数挡位,以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按照所述挡位运行。

70、方案4.根据方案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71、所述获取个体用户的电子设备使用习惯,包括:获取所述个体用户对电子设备中应用的日均使用时长;

72、所述获取全量用户的电子设备使用习惯,包括:通过大数据采集获取使用所述应用的全量用户的平均日均使用时长。

73、方案5.根据方案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个体用户的电子设备使用习惯和全量用户的电子设备使用习惯的比较,判断用户所属类别,包括:

74、若所述个体用户对电子设备中应用的日均使用时长不小于与所述全量用户的平均日均使用时长相关的第一时长阈值,则判断所述个体用户为重度用户;和/或

75、若所述个体用户对电子设备中应用的日均使用时长大于与所述全量用户的平均日均使用时长相关的第二时长阈值且小于所述第一时长阈值,则判断所述个体用户为中度用户;和/或

76、若所述个体用户对电子设备中应用的日均使用时长不大于所述第二时长阈值,则判断所述个体用户为轻度用户。

77、方案6.根据方案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控制模式中选择对应的电子设备的性能参数挡位,以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按照所述挡位运行,包括:

78、对于重度用户,选择电子设备的cpu和/或gpu的第一主频点运行所述电子设备;

79、对于中度用户,选择电子设备的cpu和/或gpu的第二主频点运行所述电子设备;

80、对于轻度用户,选择电子设备的cpu和/或gpu的第三主频点运行所述电子设备,

81、其中所述第一主频点大于所述第二主频点,所述第二主频点大于所述第三主频点。

82、方案7.根据方案4-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83、所述获取所述个体用户对电子设备中应用的日均使用时长包括:获取所述个体用户对电子设备中多种类型的应用的日均使用时长的均值;

84、所述通过大数据采集获取使用所述应用的全量用户的平均日均使用时长包括:通过大数据采集获取使用所述多种类型的应用的全量用户的平均日均使用时长的均值。

85、方案8.根据方案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86、所述获取个体用户的电子设备使用习惯,包括:获取所述个体用户在使用电子设备时的预设亮度日均值;

87、所述获取全量用户的电子设备使用习惯,包括:通过大数据采集获取全量用户在使用电子设备时的预设亮度日均值。

88、方案9.根据方案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个体用户的电子设备使用习惯和全量用户的电子设备使用习惯的比较,判断用户所属类别,包括:

89、若所述个体用户在使用电子设备时的预设亮度日均值不小于与所述全量用户在使用电子设备时的预设亮度日均值相关的第一亮度阈值,则判断所述个体用户为重度用户;和/或

90、若所述个体用户在使用电子设备时的预设亮度日均值大于与所述全量用户在使用电子设备时的预设亮度日均值相关的第二亮度阈值且小于所述第一亮度阈值,则判断所述个体用户为中度用户;和/或

91、若所述个体用户在使用电子设备时的预设亮度日均值不大于所述第二亮度阈值,则判断所述个体用户为轻度用户。

92、方案10.根据方案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控制模式中选择对应的电子设备的性能参数挡位,以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按照所述挡位运行,包括:

93、对于重度用户,选择电子设备的第一亮度值运行所述电子设备;

94、对于中度用户,选择电子设备的第二亮度值运行所述电子设备;

95、对于轻度用户,选择电子设备的第三亮度值运行所述电子设备,

96、其中所述第一亮度值大于所述第二亮度值,所述第二亮度值大于所述第三亮度值。

97、方案11.根据方案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98、所述获取个体用户的电子设备使用习惯,包括:获取所述个体用户在使用电子设备时的预设音量日均值;

99、所述获取全量用户的电子设备使用习惯,包括:通过大数据采集获取全量用户在使用电子设备时的预设音量日均值。

100、方案12.根据方案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个体用户的电子设备使用习惯和全量用户的电子设备使用习惯的比较,判断用户所属类别,包括:

101、若所述个体用户在使用电子设备时的预设音量日均值不小于与所述全量用户在使用电子设备时的预设音量日均值相关的第一音量阈值,则判断所述个体用户为重度用户;和/或

102、若所述个体用户在使用电子设备时的预设音量日均值大于与所述全量用户在使用电子设备时的预设音量日均值相关的第二音量阈值且小于所述第一音量阈值,则判断所述个体用户为中度用户;和/或

103、若所述个体用户在使用电子设备时的预设音量日均值不大于所述第二音量阈值,则判断所述个体用户为轻度用户。

104、方案13.根据方案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控制模式中选择对应的电子设备的性能参数挡位,以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按照所述挡位运行,包括:

105、对于重度用户,选择电子设备的第一音量值运行所述电子设备;

106、对于中度用户,选择电子设备的第二音量值运行所述电子设备;

107、对于轻度用户,选择电子设备的第三音量值运行所述电子设备,

108、其中所述第一音量值大于所述第二音量值,所述第二音量值大于所述第三音量值。

109、方案14.根据方案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110、检测所述个体用户的电子设备是否为首次开机;

111、若所述个体用户的电子设备为首次开机,加载默认控制模式;

112、若所述个体用户的电子设备为非首次开机,加载上一次开机时所使用的控制模式。

113、方案15.根据方案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114、在预设时间间隔后,重新获取所述个体用户的电子设备使用习惯;

115、根据重新获取的使用习惯,更新所述控制模式。

116、方案16.一种计算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多条程序代码,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代码适于由处理器加载并运行以执行方案1-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17、方案17.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中存储有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方案1-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18、本发明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一种或多种有益效果:

119、在实施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通过收集用户大数据分析个体用户与全量用户在应用类型使用时长、最大亮度、最大音量等方面的差异,进而相应地调整手机的性能参数控制,从而满足不同用户对手机性能的不同需求。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30/14941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