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电气元件制品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 板载连接系统的制作方法  >  正文

板载连接系统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31 18:34:42

本技术涉及一种板载连接系统,属于电子连接器件领域。

背景技术:

1、现有的板载连接系统,通常会在连接器上加装用于与外部设备连接的板端部,由此导致现有连接器的体积随着板端部的设置而逐步变大,无法再应用于小型连接器的场景。

2、有鉴于此,确有必要对现有的板载连接系统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板载连接系统,该板载连接系统能解决现有的连接器应用场景不够多样化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板载连接系统,包括箱体以及与所述箱体可拆卸连接的连接器,所述箱体内安装有电路板,所述箱体上开设有装配孔,所述连接器设有插入所述装配孔的插接部,所述装配孔的内侧壁上设有凸条,所述插接部的外侧壁上对应设有滑槽,所述插接部上还设有弹性臂,当所述插接部插入所述装配孔时,所述凸条收容在所述滑槽内并能够沿所述滑槽滑动,所述弹性臂在所述装配孔的挤压下发生形变,以使得所述连接器能够穿过所述装配孔与所述箱体固定并与所述箱体内的电路板电性连接。

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器还包括套设在所述插接部的外侧壁上的密封圈,当所述连接器与所述箱体连接时,所述密封圈被所述箱体和所述插接部在不同方向上挤压,以使所述插接部密封收容在所述装配孔内。

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插接部的外侧壁上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圈收容在所述密封槽内,并跟随所述插接部插入所述装配孔。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槽设置有两个,且相对设置在所述插接部的外侧壁上,所述弹性臂也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两个滑槽之间。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路板上设有安装孔,所述连接器上对应设有安装槽,当所述插接部插入所述装配孔后,所述安装槽与所述安装孔相互对位,以便利用定位件同时穿过所述安装槽与所述安装孔,实现所述连接器与所述电路板的固定连接。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臂的末端设有卡勾,当所述弹性臂穿过所述装配孔时,所述卡勾与所述箱体的内壁面相扣持,以限制所述插接部脱离所述装配孔。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器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导电端子与外壳,所述导电端子包括部分收容在所述外壳内的连接端以及暴露在所述外壳外部的自由端,所述插接部形成在所述外壳上,并能够带动所述自由端插入并固定在所述箱体的内部。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电端子上设有限位件,所述外壳内对应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件收容在所述限位槽内,以限制所述导电端子在所述外壳内转动。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壳内固定有定位件,所述连接端与所述定位件相互配合,以实现所述导电端子与所述外壳的固定连接。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板载连接系统通过将连接器直接与箱体进行可拆卸的连接,省略了原有的板端部,使得连接器更加小巧,应用场景更为多样化;同时,安装方便,具有实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板载连接系统,包括箱体以及与所述箱体可拆卸连接的连接器,所述箱体内安装有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上开设有装配孔,所述连接器设有插入所述装配孔的插接部,所述装配孔的内侧壁上设有凸条,所述插接部的外侧壁上对应设有滑槽,所述插接部上还设有弹性臂,当所述插接部插入所述装配孔时,所述凸条收容在所述滑槽内并能够沿所述滑槽滑动,所述弹性臂在所述装配孔的挤压下发生形变,以使得所述连接器能够穿过所述装配孔与所述箱体固定并与所述箱体内的电路板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载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还包括套设在所述插接部的外侧壁上的密封圈,当所述连接器与所述箱体连接时,所述密封圈被所述箱体和所述插接部在不同方向上挤压,以使所述插接部密封收容在所述装配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载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部的外侧壁上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圈收容在所述密封槽内,并跟随所述插接部插入所述装配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载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设置有两个,且相对设置在所述插接部的外侧壁上,所述弹性臂也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两个滑槽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载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上设有安装孔,所述连接器的导电端子上对应设有安装槽,当所述插接部插入所述装配孔后,所述安装槽与所述安装孔相互对位,以便利用定位件同时穿过所述安装槽与所述安装孔,实现所述连接器与所述电路板的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载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臂的末端设有卡勾,当所述弹性臂穿过所述装配孔时,所述卡勾与所述箱体的内壁面相扣持,以限制所述插接部脱离所述装配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载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导电端子与外壳,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收容在所述外壳内的连接端以及暴露在所述外壳外部的自由端,所述插接部形成在所述外壳上,并能够带动所述自由端插入箱体内与电路板电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板载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上设有限位件,所述外壳内对应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件收容在所述限位槽内,以限制所述导电端子在所述外壳内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板载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固定有定位件,所述连接端与所述定位件相互配合,以实现所述导电端子与所述外壳的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板载连接系统,包括安装有电路板的箱体以及与箱体可拆卸连接的连接器。其中,箱体上开设有装配孔,在装配孔的内侧壁上设有凸条;连接器上设有插入装配孔的插接部,插接部的外侧壁上对应设有滑槽,插接部上还设有弹性臂,当插接部插入装配孔时,凸条收容在滑槽内并能够沿滑槽滑动,弹性臂在装配孔的挤压下发生形变,以使得连接器能够穿过装配孔与箱体固定连接并与箱体内的电路板电性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板载连接系统通过将连接器直接与箱体进行可拆卸连接,不仅节省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也使得板载连接系统更小巧,扩大了应用场景。技术研发人员:陆凯民,王晔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瀚达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123技术公布日:2024/7/25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31/17973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