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陷电池片剔除机构、剔除方法、返修装置及返修方法与流程
- 国知局
- 2024-07-31 18:59:19
本技术涉及光伏电池组件生产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缺陷电池片剔除机构、剔除方法、返修装置及返修方法。
背景技术:
1、ibc电池片即全背电极接触(interdigitated back contact)电池片,是将太阳能电池的正负极金属接触均设置在电池片背面的技术。ibc电池片可以减少电极对电池片受光面的遮挡,提高电池片的能量转化效率。
2、ibc电池串中,相邻两个ibc电池片之间通过焊带组连接,从ibc电池串的正面可以看到暴露于电池串两端以及相邻两个ibc电池片的片间距处的焊带组,影响了组件的整体性及美观度。为此,可以在ibc电池串的端部电池片侧边背面以及相邻两个电池片的背面之间粘接膜条以遮盖焊带组,以提升组件的整体性及美观度。
3、针对上述粘接有膜条的ibc电池串,当电池串中存在有缺陷的电池片(简称缺陷电池片)时,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选择对电池串实施替换返修,即将其中的缺陷电池片从电池串中剔除,并替换上合格的电池片(简称替换电池片)。
4、目前常用的电池串返修机,主要用于对不带有膜条的电池串的替换返修,无法实施对带有膜条的ibc电池串的缺陷电池片的剔除,进而也无法实施对带有膜条的ibc电池串的返修。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常规电池串返修机无法实施对带有膜条的ibc电池串的缺陷电池片的剔除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缺陷电池片剔除机构,其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2、一种缺陷电池片剔除机构,用于剔除电池串中的缺陷电池片,电池串由ibc电池片经焊带焊接形成,电池串中的相邻电池片之间,以及位于电池串端部的电池片的边缘处均粘接有膜条,膜条位于对应的电池片和焊带之间,缺陷电池片剔除机构包括返修台、加热机构及搬运机构,其中:
3、返修台包括第一侧承载台、中间承载台及第二侧承载台,其中:
4、中间承载台用于承载及吸附电池串中的缺陷电池片及粘接在缺陷电池片两侧边缘的膜条,电池串背面朝下;
5、第一侧承载台位于中间承载台的第一侧,第一侧承载台用于承载位于缺陷电池片第一侧的电池片,其中,第一侧承载台的第一端部被配置为吸附与缺陷电池片相邻的第一侧邻接电池片;
6、第二侧承载台位于中间承载台的第二侧,第二侧承载台用于承载位于缺陷电池片第二侧的电池片,其中,第二侧承载台的第二端部被配置为吸附与缺陷电池片相邻的第二侧邻接电池片;
7、加热机构被配置为能够移动至中间承载台的上方,加热机构用于加热缺陷电池片,以使得缺陷电池片背面上的第一侧焊带和第二侧焊带与缺陷电池片解焊,以及使得缺陷电池片两侧边缘的膜条软化;
8、第一侧承载台的第一端部被配置为能够向上旋转,以使得受热软化的第一侧膜条与第一侧邻接电池片脱离,以及使得第一侧邻接电池片与第一侧焊带之间产生第一间隙;第一侧承载台还被配置为能够远离中间承载台移动,以使得第一侧膜条与第一侧邻接电池片分离,第一侧膜条为粘接在缺陷电池片与第一侧邻接电池片间的膜条;
9、第二侧承载台的第二端部被配置为能够向上旋转,以使得受热软化的第二侧膜条与第二侧邻接电池片脱离,以及使得第二侧邻接电池片与第二侧焊带之间产生第二间隙;第二侧承载台还被配置为能够远离中间承载台移动,以使得第二侧膜条与第二侧邻接电池片分离,第二侧膜条为粘接在缺陷电池片与第二侧邻接电池片间的膜条;
10、搬运机构用于将带有膜条的缺陷电池片从中间承载台上移除。
11、将待返修的ibc电池串背面朝下放置在返修台上,缺陷电池片位于中间承载台上,位于缺陷电池片第一侧的所有电池片均位于第一侧承载台,与缺陷电池片相邻的第一侧邻接电池片被第一侧承载台的第一端部吸附住;位于缺陷电池片第二侧的所有电池片则均位于第二侧承载台,与缺陷电池片相邻的第二侧邻接电池片被第二侧承载台的第二端部吸附住;通过加热机构加热缺陷电池片,使得缺陷电池片背面上的第一侧焊带和第二侧焊带与缺陷电池片解焊,以及使得缺陷电池片两侧边缘的膜条软化;接着,控制第一侧承载台的第一端部、第二侧承载台的第二端部向上旋转,使得受热软化的第一侧膜条与第一侧邻接电池片脱离,受热软化的第二侧膜条与第二侧邻接电池片脱离;接着,控制第一侧承载台、第二侧承载台远离中间承载台移动,使得第一侧膜条与第一侧邻接电池片在水平方向分离,第二侧膜条与第二侧邻接电池片在水平方向分离;最后,通过搬运机构将带有第一侧膜条和第二侧膜条的缺陷电池片从中间承载台上移除。本技术提供的缺陷电池片剔除机构,能够自动地将缺陷电池片及粘接在其两侧边缘处的膜条同时从ibc电池串中剔除,从而提升缺陷电池片剔除效率,为后续ibc电池串的返修做好准备。
12、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机构的底部设置有中间压靠组件,中间压靠组件用于向下压靠缺陷电池片。
13、中间压靠组件随加热机构移动至缺陷电池片上方后,中间压靠组件向下压靠缺陷电池片,从而将缺陷电池片向下压平,如此,可确保缺陷电池片能够贴紧并被中间承载台吸紧固定,第一侧膜条和第二侧膜条则被压紧在缺陷电池片和中间承载台之间,最终确保第一侧承载台的第一端部、第二侧承载台的第二端部向上旋转时,受热软化的第一侧膜条、第二膜条能够顺利脱离第一侧邻接电池片、第二侧邻接电池片,且第一侧膜条和第二侧膜条不会从缺陷电池片脱离。
14、在一些实施例中,缺陷电池片剔除机构还包括第一侧压靠组件和第二侧压靠组件,其中:第一侧压靠组件用于向下压靠第一侧邻接电池片,第二侧压靠组件用于向下压靠第二侧邻接电池片。
15、通过控制第一侧压靠组件、第二侧压靠组件分别压靠第一侧邻接电池片、第二侧邻接电池片,能够使得第一侧邻接电池片、第二侧邻接电池片更加牢固地吸紧固定在第一侧承载台的第一端部、第二侧承载台的第二端部上,最终确保第一侧焊带、第二侧焊带顺利的随第一侧邻接电池片、第二侧邻接电池片远离缺陷电池片移动,并与缺陷电池片分离。
1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侧压靠组件和第一侧压靠组件的结构相同;第一侧压靠组件包括吸附件和压靠工装,其中,吸附件连接在加热机构上,加热机构用于带动吸附件平移及升降,压靠工装吸附在吸附件上;或者,第一侧压靠组件包括移动部、吸附件及压靠工装,其中,移动部设置在返修台的一侧,吸附件连接在移动部的驱动端上,移动部用于驱动吸附件平移及升降,压靠工装吸附在吸附件上。
17、第一侧承载台和第二侧承载台远离中间承载台移动前,吸附件释放吸附在其上的压靠工装,使得压靠工装落至第一侧邻接电池片、第二侧邻接电池片上,以将第一侧邻接电池片、第二侧邻接电池片分别压紧至第一侧承载台、第二侧承载台上。其中,将吸附件集成安装至加热机构上,使得吸附件和压靠工装能够随加热机构移动,从而降低了设备成本;而将吸附件设置在独立的移动部上,提升了吸附件的移动独立性及灵活度。
18、在一些实施例中,中间承载台上设置有用于导向第一侧焊带和第二侧焊带的焊带导向槽,焊带导向槽沿返修台的长度方向延伸,每个焊带导向槽均用于导向一根第一侧焊带或一根第二侧焊带。
19、通过在中间承载台上设置焊带导向槽,实现了对缺陷电池片上的第一侧焊带和第二侧焊带的避让及导向,一方面能够防止缺陷电池片上的第一侧焊带、第二侧焊带被缺陷电池片压紧在中间承载台上,确保当第一侧承载台和第二侧承载台远离中间承载台移动时,与缺陷电池片解焊后的第一侧焊带和第二侧焊带则能够顺利地相对于缺陷电池片移动,另一方面能够在第一侧焊带和第二侧焊带移动的过程中对其进行导向限位。
20、在一些实施例中,中间承载台上还设置有沿返修台的宽度方向延伸的安装槽;缺陷电池片剔除机构还包括第一移动板、第二移动板及开合驱动部,其中,第一移动板和第二移动板设置在安装槽内,第一移动板上设置有若干第一导向块,第二移动板上设置有若干与第一导向块一一对应的第二导向块,每个第一导向块与对应的第二导向块之间形成一个焊带导向槽;开合驱动部设置在中间承载台的两端,开合驱动部用于驱动第一移动板和第二移动板在安装槽内反向移动,以带动各第一导向块与对应的第二导向块靠拢或打开,第一导向块与对应的第二导向块靠拢时实施对对应的第一侧焊带或第二侧焊带的导向。
21、通过开合驱动部驱动第一移动板、第二移动板靠拢,实现了对第一侧焊带、第二侧焊带的限位导向,使得第一侧焊带、第二侧焊带在相对缺陷电池片移动过程中始终保持在焊带导向槽内。
22、在一些实施例中,中间承载台上设置有第一吸盘或第一吸附孔,第一吸盘或第一吸附孔用于吸附缺陷电池片,缺陷电池片将粘接在缺陷电池片边缘的膜条压紧在中间承载台上;第一侧承载台的第一端部上设置有第二吸盘或第二吸附孔,第二吸盘或第二吸附孔用于吸附第一侧邻接电池片;第二侧承载台的第二端部上设置有第三吸盘或第三吸附孔,第三吸盘或第三吸附孔用于吸附第二侧邻接电池片。
23、通过在中间承载台上设置第一吸盘或第一吸附孔,使得缺陷电池片能够被吸附固定在中间承载台上。通过在第一侧承载台的第一端部上设置第二吸盘或第二吸附孔,使得第一侧邻接电池片被吸附固定在第一侧承载台的第一端部上。通过在第二侧承载台的第二端部上设置第三吸盘或第三吸附孔,使得第二侧邻接电池片被吸附固定在第二侧承载台的第二端部上。如此,当第一侧承载台的第一端部、第二侧承载台的第二端部向上旋转时,受热软化的第一侧膜条、第二侧膜条能够顺利脱离第一侧邻接电池片、第二侧邻接电池片。
24、在一些实施例中,中间承载台内设置有加热组件,加热组件用于配合加热机构加热缺陷电池片。
25、加热组件配合加热机构加热缺陷电池片,缩短了第一侧膜条、第二侧膜条的软化时间,以及缩短了第一侧焊带、第二侧焊带与缺陷电池片的解焊时间。
2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侧承载台包括第一侧安装台和第一侧旋转台,其中,第一侧旋转台位于第一侧安装台和中间承载台之间,第一侧旋转台用于承载及吸附第一侧邻接电池片,第一侧安装台用于承载位于缺陷电池片第一侧的其余电池片,第一侧旋转台被配置为能够竖向旋转;第二侧承载台包括第二侧安装台和第二侧旋转台,其中,第二侧旋转台位于第二侧安装台和中间承载台之间,第二侧旋转台用于承载及吸附第二侧邻接电池片,第二侧安装台用于承载位于缺陷电池片第二侧的其余电池片,第二侧旋转台被配置为能够竖向旋转。
27、通过将第一侧承载台设置成包括第一侧安装台和第一侧旋转台,仅控制第一侧旋转台相对于中间承载台向上旋转,即可使得第一侧膜条脱离第一侧邻接电池片。同理,通过将第二侧承载台设置成包括第二侧安装台和第二侧旋转台,仅控制第二侧旋转台向上旋转,即可使得第二侧膜条脱离第二侧邻接电池片。
2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侧旋转台铰接在第一侧安装台的第一端,第二侧旋转台铰接在第二侧安装台的第二端;缺陷电池片剔除机构还包括第一旋转机构和第二旋转机构,其中:第一旋转机构与第一侧旋转台传动连接,第一旋转机构用于驱动第一侧旋转台相对于第一侧安装台竖向旋转;第二旋转机构与第二侧旋转台传动连接,第二旋转机构用于驱动第二侧旋转台相对于第二侧安装台竖向旋转。
29、通过将第一侧旋转台铰接在第一侧安装台上,并与第一旋转机构驱动连接,实现了第一侧旋转台的旋转设置,并与第一侧安装台实现了一体设置。同理,通过将第二侧旋转台铰接在第二侧安装台上,并与第二旋转机构驱动连接,实现了第二侧旋转台的旋转设置,并与第二侧安装台实现了一体设置。
3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旋转机构与第一旋转机构的结构相同,第一旋转机构包括第一旋转驱动部、导向座及升降座,其中:第一旋转驱动部安装在第一侧安装台的底部,导向座与第一旋转驱动部传动连接并靠近中间承载台,第一旋转驱动部用于驱动导向座朝向或远离中间承载台平移,导向座上设置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竖向导槽;升降座的上端固定连接在第一侧旋转台的底部,升降座的下端设置有第一随动器,第一随动器位于竖向导槽内并能够沿竖向导槽滑动;第一旋转驱动部驱动导向座朝向中间承载台平移时,第一随动器沿竖向导槽向上滑动,升降座向上顶升第一侧旋转台,以使得第一侧旋转台向上旋转;第一旋转驱动部驱动导向座远离中间承载台平移时,第一随动器沿竖向导槽向下滑动,第一侧旋转台向下旋转复位。
31、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驱动稳定的第一旋转机构,其通过向上顶升第一侧旋转台,以带动第一侧旋转台旋转。
3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旋转驱动部包括支撑板、驱动电机、驱动块及移动板,其中:支撑板的上端固定连接在第一侧承载安装台的底部,支撑板上设置有腰孔,腰孔沿返修台的宽度方向延伸;移动板沿返修台的长度方向可滑动地连接在支撑板的下端,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移动板上,驱动块固定连接在驱动电机的驱动端上,驱动块上设置有第二随动器,第二随动器位于腰孔内并能在腰孔内移动,导向座固定安装在移动板上;驱动电机驱动驱动块转动时,第二随动器在腰孔内移动,从而带动导向座朝向或远离中间承载台平移。
33、通过对第一旋转驱动部进行设置,使得第一旋转驱动部能够带动导向座朝向或远离中间承载台平移,最终使得升降座向上顶升第一侧旋转台。
34、在一些实施例中,缺陷电池片剔除机构还包括第一平移机构和第二平移机构,其中:第一平移机构与第一侧安装台及第一侧旋转台传动连接,第一平移机构用于驱动第一侧安装台及第一侧旋转台朝向或远离中间承载台平移;第二平移机构与第二侧安装台及第二侧旋转台传动连接,第二平移机构用于驱动第二侧安装台及第二侧旋转台朝向或远离中间承载台平移。
35、通过设置第一平移机构,实现了对第一侧安装台和第一侧旋转台的平移驱动,使得第一侧安装台和第一侧旋转台能够同步地朝向或远离中间承载台平移;同理,通过设置第二平移机构,实现了对第二侧安装台和第二侧旋转台的平移驱动,使得第二侧安装台和第二侧旋转台能够同步地朝向或远离中间承载台平移。
36、在一些实施例中,缺陷电池片剔除机构包括第三旋转机构和第四旋转机构,其中:第三旋转机构与第一侧承载台传动连接,第三旋转机构用于驱动第一侧承载台竖向旋转;第四旋转机构与第二侧承载台传动连接,第四旋转机构用于驱动第二侧承载台竖向旋转。
37、第三旋转机构驱动第一侧承载台竖向旋转时,包括第一侧邻接电池片在内的位于缺陷电池片第一侧的所有电池片均相对于缺陷电池片旋转,从而使得第一侧膜条脱离第一侧邻接电池片;同理,第四旋转机构驱动第二侧承载台竖向旋转时,包括第二侧邻接电池片在内的位于缺陷电池片第二侧的所有电池片均相对于缺陷电池片旋转,从而使得第二侧膜条脱离第二侧邻接电池片。
3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旋转机构与第三旋转机构的结构相同,第三旋转机构包括底座及第二旋转驱动部,其中:第一侧承载台铰接在底座上;第二旋转驱动部安装在底座上,第二旋转驱动部的驱动端与第一侧承载台连接,第二旋转驱动部驱动第二侧承载台相对于底座竖向旋转。
39、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驱动稳定的第三旋转机构,其可驱动第一侧承载台相对于底座竖向旋转。
40、在一些实施例中,缺陷电池片剔除机构还包括第三平移机构和第四平移机构,其中:第三平移机构与第三旋转机构的底座传动连接,第三平移机构用于驱动第一侧承载台朝向或远离中间承载台平移;第四平移机构与第四旋转机构的底座传动连接,第四平移机构用于驱动第二侧承载台朝向或远离中间承载台平移。
41、通过设置第三平移机构,实现了对第一侧承载台的平移驱动,使得第一侧承载台能够朝向或远离中间承载台平移;同理,通过设置第四平移机构,实现了对第二侧承载台的平移驱动,使得第二侧承载台能够朝向或远离中间承载台平移。
42、在一些实施例中,返修台还包括第一焊带夹持机构和第二焊带夹持机构,其中:第一焊带夹持机构安装在第一侧承载台上并靠近中间承载台,缺陷电池片为位于电池串的第一端的电池片时,第一焊带夹持机构用于夹持固定缺陷电池片背面的第一侧焊带;第二焊带夹持机构安装在第二侧承载台上并靠近中间承载台,缺陷电池片为位于电池串的第二端的电池片时,第二焊带夹持机构用于夹持固定缺陷电池片背面的第二侧焊带。
43、通过设置第一焊带夹持机构,当缺陷电池片为位于电池串的第一端的电池片时,通过第一焊带夹持机构夹紧固定住第一侧焊带伸出缺陷电池片的端部,可确保第一侧承载台远离中间承载台移动时,第一侧焊带与缺陷电池片的焊点分离。同理,通过设置第二焊带夹持机构,当缺陷电池片为位于电池串的第二端的电池片时,通过第二焊带夹持机构夹紧固定住第二侧焊带伸出缺陷电池片的端部,可确保第二侧承载台远离中间承载台移动时,第二侧焊带与缺陷电池片的焊点分离。
4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焊带夹持机构与第一焊带夹持机构的结构相同,第一焊带夹持机构包括夹持驱动部及若干夹头,其中:若干夹头沿返修台的宽度方向并排铰接在第一侧承载台的底部,每个夹头的上端与第一侧承载台之间均形成有朝向中间承载台开口的夹持口,每个夹持口均对应夹紧缺陷电池片上的一根第一侧焊带;夹持驱动部设置在第一侧承载台的底部,夹持驱动部被配置为同步地驱动若干夹头相对于第一侧承载台转动,以带动各夹头夹紧或释放位于对应的夹持口内的第一侧焊带。
45、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的焊带夹持机构,其通过夹持驱动部驱动若干夹头同步夹合或张开,以实施对第一侧焊带或第二侧焊带的夹紧或释放。
4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侧承载台和第二侧承载台均能够相对于中间承载台升降;第一侧承载台相对于中间承载台上升时,带动第一焊带夹持机构同步上升,以使得第一焊带夹持机构的夹持口对准缺陷电池片上的第一侧焊带;第二侧承载台相对于中间承载台上升时,带动第二焊带夹持机构同步上升,以使得第二焊带夹持机构的夹持口对准缺陷电池片上的第二侧焊带。
47、将第一侧承载台和第二侧承载台设置成能够相对于中间承载台升降,确保第一焊带夹持机构的夹持口、第二焊带夹持机构的夹持口分别对准第一侧焊带、第二侧焊带,以实施对第一侧焊带、第二侧焊带的夹紧。
48、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缺陷电池片剔除方法,用于剔除电池串中的缺陷电池片,电池串由ibc电池片经焊带焊接形成,电池串中的相邻电池片之间,以及位于电池串端部的电池片的边缘处均粘接有膜条,膜条位于对应的电池片和焊带之间,缺陷电池片为位于电池串中部的电池片,缺陷电池片剔除方法包括:
49、步骤s1、加热背面朝下的电池串中的缺陷电池片,使得缺陷电池片背面上的第一侧焊带和第二侧焊带与缺陷电池片解焊,以及使得缺陷电池片背面上的第一侧膜条和第二侧膜条软化,其中,第一侧膜条为粘接在缺陷电池片的第一侧边缘的膜条,第二侧膜条为粘接在缺陷电池片的第二侧边缘的膜条;
50、步骤s2、控制缺陷电池片的第一侧邻接电池片及缺陷电池片的第二侧邻接电池片向上旋转,以使得受热软化的第一侧膜条与第一侧邻接电池片脱离,受热软化的第二侧膜条与第二侧邻接电池片脱离,以及使得第一侧邻接电池片与第一侧焊带之间产生第一间隙,第二侧邻接电池片与第二侧焊带之间产生第二间隙;
51、步骤s3、控制电池串中的位于缺陷电池片的第一侧的所有电池片远离缺陷电池片移动,使得第一侧膜条与第一侧邻接电池片分离;同时控制电池串中的位于缺陷电池片的第二侧的所有电池片远离缺陷电池片移动,使得第二侧膜条与第二侧邻接电池片分离;
52、步骤s4、将带有第一侧膜条和第二侧膜条的缺陷电池片从电池串中移除。
53、对于缺陷电池片位于电池串中部的情形,本技术提供的缺陷电池片剔除方法实现了自动地将缺陷电池片及粘接在其两侧边缘处的膜条同时从ibc电池串中剔除,从而提升缺陷电池片剔除效率。
54、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2之前,缺陷电池片剔除方法还包括:从上方压靠缺陷电池片,从上方压靠第一侧邻接电池片及从上方压靠第二侧邻接电池片。
55、在控制第一侧邻接电池片、第二侧邻接电池片向上旋转前,向下压靠住缺陷电池片,可确保缺陷电池片能够压紧第一侧膜条和第二侧膜条,最终确保第一侧邻接电池片、第二侧邻接电池片向上旋转时,受热软化的第一侧膜条、第二膜条能够顺利脱离第一侧邻接电池片、第二侧邻接电池片,且第一侧膜条和第二侧膜条不会脱离缺陷电池片。
56、在控制第一侧邻接电池片、第二侧邻接电池片向上旋转前,从上方压靠第一侧邻接电池片及第二侧邻接电池片,使得第一侧邻接电池片、第二侧邻接电池片分别压紧第一侧焊带、第二侧焊带,确保第一侧焊带、第二侧焊带随第一侧邻接电池片、第二侧邻接电池片远离缺陷电池片移动,并与缺陷电池片分离。
57、本技术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缺陷电池片剔除方法,用于剔除电池串中的缺陷电池片,电池串由ibc电池片经焊带焊接形成,电池串中的相邻电池片之间,以及位于电池串端部的电池片的边缘处均粘接有膜条,膜条位于对应的电池片和焊带之间,缺陷电池片为位于电池串端部的电池片,缺陷电池片剔除方法包括:
58、步骤s1、加热背面朝下的电池串中的缺陷电池片,使得缺陷电池片背面上的第一侧焊带和第二侧焊带与缺陷电池片解焊,以及使得缺陷电池片背面上的第一侧膜条和第二侧膜条软化,其中,第一侧膜条为粘接在缺陷电池片的第一侧边缘的膜条,第二侧膜条为粘接在缺陷电池片的第二侧边缘的膜条;
59、步骤s2、控制缺陷电池片的第一侧邻接电池片向上旋转,以使得受热软化的第一侧膜条与第一侧邻接电池片脱离,以及使得第一侧邻接电池片与第一侧焊带之间产生第一间隙,夹持固定住缺陷电池片背面上的第二侧焊带,被夹持的第二侧焊带为电池串的端部焊带;或者,控制缺陷电池片的第二侧邻接电池片向上旋转,以使得受热软化的第二侧膜条与第二侧邻接电池片脱离,以及使得第二侧邻接电池片与第二侧焊带之间产生第二间隙,夹持固定住缺陷电池片背面上的第一侧焊带,被夹持的第一侧焊带为电池串的端部焊带;
60、步骤s3、控制电池串中的位于缺陷电池片的第一侧的所有电池片远离缺陷电池片移动,使得第一侧膜条与第一侧邻接电池片分离,以及控制第二侧焊带远离缺陷电池片移动;或者,控制电池串中的位于缺陷电池片的第二侧的所有电池片远离缺陷电池片移动,使得第二侧膜条与第二侧邻接电池片分离,以及控制第一侧焊带远离缺陷电池片移动;
61、步骤s4、将带有膜条的缺陷电池片从电池串中移除。
62、对于缺陷电池片位于电池串端部的情形,本技术提供的缺陷电池片剔除方法实现了自动地将缺陷电池片及粘接在其两侧边缘处的膜条同时从ibc电池串中剔除,从而提升缺陷电池片剔除效率。
63、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2之前,缺陷电池片剔除方法还包括:从上方压靠缺陷电池片;从上方压靠第一侧邻接电池片或从上方压靠第二侧邻接电池片。
64、在控制第一侧邻接电池片或第二侧邻接电池片向上旋转前,向下压靠住缺陷电池片,可确保缺陷电池片能够压紧第一侧膜条或第二侧膜条,最终确保第一侧邻接电池片或第二侧邻接电池片向上旋转时,受热软化的第一侧膜条或第二膜条能够顺利脱离第一侧邻接电池片或第二侧邻接电池片,且第一侧膜条或第二侧膜条不会脱离缺陷电池片。
65、在控制第一侧邻接电池片或第二侧邻接电池片向上旋转前,从上方压靠第一侧邻接电池片或第二侧邻接电池片,使得第一侧邻接电池片或第二侧邻接电池片压紧第一侧焊带或第二侧焊带,确保第一侧焊带或第二侧焊带远离缺陷电池片移动时与缺陷电池片分离。
66、本技术第四方面提供可一种返修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缺陷电池片剔除机构;在缺陷电池片剔除机构将缺陷电池片从中间承载台上剔除后,搬运机构还用于将替换电池片背面朝下搬运至中间承载台上,替换电池片的背面粘接有第一侧替换膜条和第二侧替换膜条;第一侧承载台还被配置为朝向中间承载台移动归位,使得第一侧替换膜条插入至第一侧邻接电池片与第一侧焊带之间的第一间隙内;第一侧承载台的第一端部还被配置为向下旋转复位,以使得第一侧替换膜条与第一侧邻接电池片接触;第二侧承载台还被配置为朝向中间承载台移动归位,使得第二侧替换膜条插入至第二侧邻接电池片与第二侧焊带之间的第二间隙内;第二侧承载台的第二端部还被配置为向下旋转复位,以使得第二侧替换膜条与第二侧邻接电池片接触;加热机构还用于加热替换电池片,以使得第一侧焊带焊接在替换电池片的背面,第二侧焊带焊接在替换电池片的背面,以及使得第一侧替换膜条粘接在第一侧邻接电池片的背面,第二侧替换膜条粘接在第二侧邻接电池片的背面。
67、本技术提供的返修装置,其中的缺陷电池片剔除机构实现了将缺陷电池片及与其粘接的膜条同时从ibc电池串中剔除,以及将粘接有第一侧替换膜条和第二侧替换膜条的替换电池片串接至缺陷电池片被剔除后空出的位置处,从而实现了对带有膜条的ibc电池串的自动返修。
68、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焊带导向槽的下方均设有贯穿中间承载台的顶升孔;缺陷电池片剔除机构还包括焊带顶升组件,焊带顶升组件包括顶升驱动部、顶针安装板及若干顶针,其中:顶针安装板连接在顶升驱动部的驱动端上,若干顶针安装在顶针安装板上且与顶升孔一一对应,各顶针均穿入至对应的顶升孔内;顶升驱动部用于驱动顶针安装板上升,以使得各顶针的上端向上穿入至对应的焊带导向槽中,以将位于焊带导向槽内的第一侧焊带或第二侧焊带压靠至替换电池片的背面。
69、通过焊带顶升组件的顶升,使得在焊接前,第一侧焊带、第二侧焊带能够被压靠至替换电池片的背面,最终确保第一侧焊带、第二侧焊带能够被牢固地焊接至替换电池片的背面。
70、在一些实施例中,返修装置还包括替换电池片供应机构,替换电池片供应机构至少用于将第一侧替换膜条和第二侧替换膜条粘接至电池片的背面,以制得替换电池片。
71、通过设置替换电池片供应机构,实现了对带有第一侧替换膜条和第二侧替换膜条的替换电池片的自动制备。
72、本技术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返修方法,其包括:
73、通过上述第二方面提供的缺陷电池片剔除方法将缺陷电池片从电池串中剔除;
74、步骤s5、将替换电池片背面朝下搬运至缺陷电池片被剔除后空出的位置处,其中,替换电池片的背面的两侧边缘处分别粘接有第一侧替换膜条和第二侧替换膜条;
75、步骤s6、控制电池串中的位于缺陷电池片的第一侧的所有电池片朝向替换电池片移动,使得第一侧替换膜条插入至第一侧邻接电池片与第一侧焊带之间的第一间隙内;控制电池串中的位于缺陷电池片的第二侧的所有电池片朝向替换电池片移动,使得第二侧替换膜条插入至第二侧邻接电池片与第二侧焊带之间的第二间隙内;
76、步骤s7、控制缺陷电池片的第一侧邻接电池片及缺陷电池片的第二侧邻接电池片向下旋转复位,以使得第一侧替换膜条与第一侧邻接电池片接触,以及使得第二侧替换膜条与第二侧邻接电池片接触;
77、步骤s8、加热替换电池片,以使得第一侧焊带和第二侧焊带焊接在替换电池片的背面,以及使得第一侧替换膜条粘接在第一侧邻接电池片的背面,第二侧替换膜条粘接在第二侧邻接电池片的背面。
78、对于缺陷电池片位于电池串中部的情形,本技术提供的返修方法实现了自动地将缺陷电池片及粘接在其两侧边缘处的膜条同时从ibc电池串中剔除,以及自动地将替换电池片铺设及粘接至ibc电池串内,从而实现了对ibc电池串的自动返修。
79、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7之后,以及在步骤s8之前,返修方法还包括:向上顶升位于替换电池片下方的第一侧焊带和第二侧焊带,使得第一侧焊带和第二侧焊带贴紧在替换电池片的背面。
80、使得在焊接前,第一侧焊带、第二侧焊带能够被压靠至替换电池片的背面,最终确保第一侧焊带、第二侧焊带能够被牢固地焊接至替换电池片的背面。
81、本技术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返修方法,其包括:
82、通过上述第三方面提供的缺陷电池片剔除方法将缺陷电池片从电池串中剔除;
83、步骤s5、将替换电池片背面朝下搬运至缺陷电池片被剔除后空出的位置处,其中,替换电池片的背面粘接有第一侧替换膜条和第二侧替换膜条;
84、步骤s6、控制电池串中的位于缺陷电池片的第一侧的所有电池片朝向替换电池片移动,使得第一侧替换膜条插入至第一侧邻接电池片与第一侧焊带之间的第一间隙内,控制第二侧焊带朝向替换电池片移动,使得第二侧焊带移动至替换电池片下方的预定位置;或者,控制电池串中的位于缺陷电池片的第二侧的所有电池片朝向替换电池片移动,使得第二侧替换膜条插入至第二侧邻接电池片与第二侧焊带之间的第二间隙内,控制第一侧焊带朝向替换电池片移动,使得第一侧焊带移动至替换电池片下方的预定位置;
85、步骤s7、控制第一侧邻接电池片向下旋转复位,以使得第一侧替换膜条与第一侧邻接电池片接触;或者,控制第二侧邻接电池片向下旋转复位,以使得第二侧替换膜条与第二侧邻接电池片接触;
86、步骤s8、加热替换电池片,使得第一侧焊带和第二侧焊带焊接在替换电池片的背面,以及使得第一侧替换膜条粘接在第一侧邻接电池片的背面;或者,使得第一侧焊带和第二侧焊带焊接在替换电池片的背面,以及使得第二侧替换膜条粘接在第二侧邻接电池片的背面。
87、对于缺陷电池片位于电池串端部的情形,本技术提供的返修方法实现了自动地将缺陷电池片及粘接在其两侧边缘处的膜条同时从ibc电池串中剔除,以及自动地将替换电池片铺设及粘接至ibc电池串内,从而实现了对ibc电池串的自动返修。
88、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7之后,以及在步骤s8之前,返修方法还包括:向上顶升位于替换电池片下方的第一侧焊带和第二侧焊带,使得第一侧焊带和第二侧焊带贴紧在替换电池片的背面。
89、使得在焊接前,第一侧焊带、第二侧焊带能够被压靠至替换电池片的背面,最终确保第一侧焊带、第二侧焊带能够被牢固地焊接至替换电池片的背面。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31/18125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