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控制器壳体、电机控制器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2 15:25:54
本公开涉及电动汽车,具体地,涉及一种电机控制器壳体、电机控制器和车辆。
背景技术:
1、电机控制器作为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的关键零部件之一,是电动汽车的控制中心。随着技术的进一步迭代,高度集成化成为提升电控产品性能的一大方向。高度集成化的电机控制器通过将不同功能的零部件集成实现更高的功率密度与性能,同时降低电驱动系统成本。市场上的多合一电机控制器将mcu(逆变器)、pdu(电源分配模块)、obc(车载充电机)、dcdc(直流电源转换模块)等模块物理集成到一个壳体内。
2、然而,集成的各模块基本属于物理集成,各模块在电机控制器壳体内部主要基于功能来进行分区布置,不同功能分区之间无有效的物理隔离结构,对电气安全和emc的防护带来风险。此外,由于多模块在同一腔体内,使得电控壳体体积显著加大,电控结构件在结构壁厚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壳体及壳体盖板等结构件强度,振动等情况下模态、nvh特性成为目前设计的一个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机控制器壳体、电机控制器和车辆,用于解决电机控制器壳体内各区域之间无有效物理隔离结构的技术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电机控制器壳体,包括:围壳,其中设置有隔板,以将所述围壳的内部分隔为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隔板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屏蔽筋,以将所述上腔体分隔为用于容纳母线电容、功率模组、驱动板组件以及三相铜排的第一屏蔽区、用于容纳交流充电输入线束的第二屏蔽区以及用于容纳直流蓄电池充电铜排的第三屏蔽区,所述下腔体用于容纳车载电源控制组件,安装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屏蔽区内,并支撑在所述功率模组和所述驱动板组件对应位置的上方,所述安装板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屏蔽筋,所述第二屏蔽筋围绕形成用于容纳控制板组件的第四屏蔽区,上盖,扣合在所述围壳的顶部开口处,且所述上盖的下表面形成有第三屏蔽筋,所述第三屏蔽筋的下端分别能够与所述第一屏蔽筋和所述第二屏蔽筋的上端相搭接,以使得所述第一屏蔽区、所述第二屏蔽区、所述第三屏蔽区以及所述第四屏蔽区互不连通,以及下盖,扣合在所述围壳的底部开口处。
3、可选地,所述第一屏蔽筋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一配合凸台,所述第三屏蔽筋的下端面设置有第二配合凸台,所述第二配合凸台能够接合在所述第一配合凸台的一侧,所述第一配合凸台的上端面能够与所述第三屏蔽筋的下端面接合,所述第二屏蔽筋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三配合凸台,所述第三屏蔽筋的下端面设置有第四配合凸台,所述第四配合凸台能够接合在所述第三配合凸台的一侧,所述第三配合凸台的上端面能够与所述第三屏蔽筋的下端面接合。
4、可选地,所述第一配合凸台的朝向所述第二配合凸台的侧面设置有第一凸筋,所述第一凸筋为柔性导电材料,所述第一凸筋能够与所述第二配合凸台的朝向所述第一配合凸台的侧面相互压紧,所述第三配合凸台的朝向所述第四配合凸台的侧面设置有第三凸筋,所述第三凸筋为柔性导电材料,所述第三凸筋能够与所述第四配合凸台的朝向所述第三配合凸台的侧面相互压紧。
5、可选地,所述第二配合凸台的朝向所述第一配合凸台的侧面形成有用于引导所述第二配合凸台与所述第一凸筋接合的第一引导斜面,所述第四配合凸台的朝向所述第三配合凸台的侧面形成有用于引导所述第四配合凸台与所述第三凸筋接合的第二引导斜面。
6、可选地,所述第一配合凸台的上端面还设置有第二凸筋,所述第二凸筋为柔性导电材料,所述第二凸筋能够与所述第三屏蔽筋的下端面相互压紧,所述第三配合凸台的上端面还设置有第四凸筋,所述第四凸筋为柔性导电材料,所述第四凸筋能够与所述第三屏蔽筋的下端面相互压紧。
7、可选地,所述第一凸筋、所述第二凸筋、所述第三凸筋以及所述第四凸筋的压缩率为20%至35%。
8、可选地,所述第一配合凸台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三屏蔽筋的下端面之间形成有1mm至2mm的间隙,所述第一配合凸台的侧面与所述第二配合凸台的侧面之间形成有1mm至2mm的间隙,所述第二配合凸台的下端面与所述第一屏蔽筋的上端面之间形成有0.5mm至1mm的间隙,所述第三配合凸台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三屏蔽筋的下端面之间形成有1mm至2mm的间隙,所述第三配合凸台的侧面与所述第四配合凸台的侧面之间形成有1mm至2mm的间隙,所述第四配合凸台的下端面与所述第二屏蔽筋的上端面之间形成有0.5mm至1mm的间隙。
9、可选地,所述第一配合凸台、所述第二配合凸台、所述第三配合凸台以及所述第四配合凸台的高度为2mm至3mm,宽度为4mm至6mm。
10、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公开还提供一种电机控制器,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电机控制器壳体。
11、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电机控制器。
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本公开提供的电机控制器壳体中,围壳中的第一屏蔽筋、安装板上的第二屏蔽筋分别能够与上盖的第三屏蔽筋搭接,以在第一屏蔽区、第二屏蔽区、第三屏蔽区和第四屏蔽区之间形成物理隔离,从而使得第一屏蔽区、第二屏蔽区、第三屏蔽区和第四屏蔽区之间边界明确且互不连通,进而实现结构上的高效屏蔽防护,提高电机控制器内部的emc防护性能,此外,第一屏蔽筋、第二屏蔽筋和第三屏蔽筋均基于电机控制器壳体中原有的加强筋而设置,在复用加强筋原有作用的同时增加了对电机控制器壳体整体强度、nvh等性能的贡献,该方案不增加额外零件,不影响原有产品重量,结构实现工艺简单,装配便捷,成本低廉。本公开提供的电机控制器具有与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电机控制器壳体相同的技术效果,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在此不做赘述。本公开提供的车辆具有与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电机控制器相同的技术效果,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在此不做赘述。
13、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技术特征:1.一种电机控制器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控制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屏蔽筋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一配合凸台,所述第三屏蔽筋的下端面设置有第二配合凸台,所述第二配合凸台能够接合在所述第一配合凸台的一侧,所述第一配合凸台的上端面能够与所述第三屏蔽筋的下端面接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控制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凸台的朝向所述第二配合凸台的侧面设置有第一凸筋,所述第一凸筋为柔性导电材料,所述第一凸筋能够与所述第二配合凸台的朝向所述第一配合凸台的侧面相互压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控制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配合凸台的朝向所述第一配合凸台的侧面形成有用于引导所述第二配合凸台与所述第一凸筋接合的第一引导斜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控制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凸台的上端面还设置有第二凸筋,所述第二凸筋为柔性导电材料,所述第二凸筋能够与所述第三屏蔽筋的下端面相互压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机控制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筋、所述第二凸筋、所述第三凸筋以及所述第四凸筋的压缩率为20%至3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机控制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凸台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三屏蔽筋的下端面之间形成有1mm至2mm的间隙,所述第一配合凸台的侧面与所述第二配合凸台的侧面之间形成有1mm至2mm的间隙,所述第二配合凸台的下端面与所述第一屏蔽筋的上端面之间形成有0.5mm至1mm的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控制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凸台、所述第二配合凸台、所述第三配合凸台以及所述第四配合凸台的高度为2mm至3mm,宽度为4mm至6mm。
9.一种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控制器壳体。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机控制器。
技术总结本公开涉及一种电机控制器壳体、电机控制器和车辆,用于解决电机控制器壳体内各区域之间无有效物理隔离结构的技术问题。电机控制器壳体包括:围壳,其中设置有隔板,以将围壳内部分隔为上腔体和下腔体,隔板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屏蔽筋,以将上腔体分隔为第一屏蔽区、第二屏蔽区以及第三屏蔽区,安装板,设置在第一屏蔽区内并支撑在隔板上,其上表面设置有围绕形成第四屏蔽区的第二屏蔽筋,上盖,扣合在围壳的顶部开口处,其下表面形成有第三屏蔽筋,第三屏蔽筋的下端分别能够与第一屏蔽筋和第二屏蔽筋的上端相搭接,以使得第一屏蔽区、第二屏蔽区、第三屏蔽区以及第四屏蔽区互不连通,以及下盖,扣合在围壳的底部开口处。技术研发人员:王宁,杨会锋,徐伊宁,刘佳辉,辛瑜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0927技术公布日:2024/7/18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801/24606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