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有机化合物处理,合成应用技术 > 微生物孵化培养设备以及孵化培养方法与流程  >  正文

微生物孵化培养设备以及孵化培养方法与流程

  • 国知局
  • 2024-08-08 16:59:05

本申请涉及微生物孵化培养,尤其涉及一种微生物孵化培养设备以及孵化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1、微生物孵化培养设备用于为微生物提供适合的生长环境,以供微生物生长,传统的微生物孵化培养设备能够实现清洗、消毒、控温和普通光源补充等功能,但无法满足微生物菌的智能化培养需求,由于即无法满足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培养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微生物孵化培养设备,能够实现对多种类的微生物进行培养的目的。

2、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孵化培养方法。

3、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4、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微生物孵化培养设备,包括:孵化培养装置,所述孵化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箱,所述培养箱内设有培养腔;营养源供应装置,所述营养源供应装置包括多个营养源储存件以及多个第一输送管道,每个所述第一输送管道的一端均与所述培养腔连通,每个所述第一输送管道的另一端均与一个所述营养源储存件的内部连通,每个所述营养源储存件内所储存的营养源均不同;控制装置,所述营养源供应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每个所述第一输送管道的启闭。

5、本申请的微生物孵化培养设备具有如下优点:

6、在上述的微生物孵化培养设备中,能够将微生物种源放置于培养腔内培养,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每个营养源储存件内所储存的营养源均不同,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每个第一输送管道的启闭,如此,便能够通过控制装置控制每个第一输送管道的启闭,以使得种源所需营养源由营养源储存件内经由与之连通的第一输送管道进入到培养腔内,以向种源提供其所需要的营养源,如此,上述的微生物孵化培养设备能够根据不同种类的微生物的培养需求提供不同的营养源,以实现对多种类的微生物进行培养的目的。

7、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微生物孵化培养设备,所述微生物孵化培养设备还包括种源供应装置,所述种源供应装置用于向所述培养腔内输送种源,所述种源供应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种源供应装置向所述培养腔内输送的种源种类。

8、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微生物孵化培养设备,所述种源供应装置包括种源储存件以及第二输送管道,所述第二输送管道的一端与种源储存件内部连通,所述第二输送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培养腔连通。

9、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微生物孵化培养设备,所述种源储存件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储存腔,每个所述储存腔均与所述第二输送管道远离所述培养腔的一端连通,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每个所述储存腔的启闭。

10、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微生物孵化培养设备,所述培养箱设有透光窗口,所述微生物孵化培养设备还包括光源供应装置,所述光源供应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所述控制装置用于切换所述光源供应装置的光源,所述光源供应装置靠近所述透光窗口设置,且所述光源供应装置所发出的光透过所述透光窗口进入到所述培养腔内。

11、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微生物孵化培养设备,所述培养箱具有外壳体以及内壳体,所述培养腔设置在所述内壳体内,所述透光窗口开设在所述内壳体的侧壁上,所述内壳体设置在所述外壳体内,且所述内壳体的外壁与所述外壳体的内壁间隔设置,以限定出安装空间,所述光源供应装置设置在所述安装空间内。

12、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微生物孵化培养设备,所述内壳体由透光材料制成,所述光源供应装置围设于所述内壳体设置,所述外壳体的内壁由具有反光性的材料制成。

13、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微生物孵化培养设备,所述微生物孵化培养设备还包括供气装置,所述供气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所述供气装置用于向所述培养腔内提供氧气或非氧气体。

14、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微生物孵化培养设备,所述供气装置包括第一储气件、第二储气件、第三输送管道以及第四输送管道,所述第三输送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储气件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三输送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培养腔连通,所述第四输送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储气件的出口连通,所述第四输送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培养腔连通,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第三输送管道以及所述第四输送管道的启闭。

15、根据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孵化培养方法,应用于如上所述的微生物孵化培养设备,所述孵化培养方法包括:

16、根据种源所需营养源选择第一输送管道并开启所述第一输送管道,所述第一输送管道与存储所需营养源的营养源储存件连通;

17、所需营养源由所述营养源储存件内通过第一输送管道进入到培养腔内;

18、向孵化培养装置的培养腔内加入种源。

19、本申请的孵化培养方法具有如下优点:

20、在上述的孵化培养方法中,向孵化培养装置的培养腔内加入种源,再根据种源所需的营养源控制对应的第一输送管道开启,以使得储存所需营养源的营养源储存件与培养腔连通,从而使得所需营养源能够由营养源储存件内通过第一输送管道进入到培养腔内,此时其他的第一输送管道处于关闭状态,如此,上述的孵化培养方法能够实现对多种类的微生物进行培养的目的,最后,向孵化培养装置的培养腔内加入种源,以对种源进行培养。

技术特征:

1.一种微生物孵化培养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孵化培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孵化培养设备还包括种源供应装置,所述种源供应装置用于向所述培养腔内输送种源,所述种源供应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种源供应装置向所述培养腔内输送的种源种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生物孵化培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源供应装置包括种源储存件以及第二输送管道,所述第二输送管道的一端与种源储存件内部连通,所述第二输送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培养腔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生物孵化培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源储存件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储存腔,每个所述储存腔均与所述第二输送管道远离所述培养腔的一端连通,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每个所述储存腔的启闭。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微生物孵化培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箱设有透光窗口,所述微生物孵化培养设备还包括光源供应装置,所述光源供应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所述控制装置用于切换所述光源供应装置的光源,所述光源供应装置靠近所述透光窗口设置,且所述光源供应装置所发出的光透过所述透光窗口进入到所述培养腔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生物孵化培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箱具有外壳体以及内壳体,所述培养腔设置在所述内壳体内,所述透光窗口开设在所述内壳体的侧壁上,所述内壳体设置在所述外壳体内,且所述内壳体的外壁与所述外壳体的内壁间隔设置,以限定出安装空间,所述光源供应装置设置在所述安装空间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生物孵化培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由透光材料制成,所述光源供应装置围设于所述内壳体设置,所述外壳体的内壁由具有反光性的材料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微生物孵化培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孵化培养设备还包括供气装置,所述供气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所述供气装置用于向所述培养腔内提供氧气或非氧气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微生物孵化培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装置包括第一储气件、第二储气件、第三输送管道以及第四输送管道,所述第三输送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储气件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三输送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培养腔连通,所述第四输送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储气件的出口连通,所述第四输送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培养腔连通,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第三输送管道以及所述第四输送管道的启闭。

10.一种孵化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微生物孵化培养设备,所述孵化培养方法包括:

技术总结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微生物孵化培养设备以及孵化培养方法,微生物孵化培养设备包括:孵化培养装置、营养源供应装置以及控制装置。孵化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箱,培养箱内设有培养腔;营养源供应装置包括多个营养源储存件以及多个第一输送管道,每个第一输送管道的一端均与培养腔连通,每个第一输送管道的另一端均与一个营养源储存件的内部连通,每个营养源储存件内所储存的营养源均不同;营养源供应装置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温度调节装置调节培养腔的温度,且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每个第一输送管道的启闭。本申请的微生物孵化培养设备能够实现对多种类的微生物进行培养的目的。技术研发人员:周宾龙,邓少雅,胡亚冬,李国添,范德朋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碧沃丰生物科技(广东)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8/5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808/27162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