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供热炉灶,通风,干燥设备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 一种内置凝结管路的凝水器的制作方法  >  正文

一种内置凝结管路的凝水器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22 14:19:30

本技术涉及散热,尤其涉及一种内置凝结管路的凝水器。

背景技术:

1、近年来,电子设备的集成化、轻量化、小型化要求严格,高度的集成化使得电子设备热功率密度急剧攀升,小型化和轻量化又使得设备的热容量下降,电子设备热控问题日益凸显。电子芯片散热性能直接影响到电子器件的可靠性以及工作性能。高效温控技术已经成为制约电子设备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

2、雷达导引头中收发组件(tr)功放芯片体积小、功率密度大,且效率低,一旦芯片温度达到许用温度的临界值,将严重危害其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甚至可能导致烧毁。

3、随着对雷达性能改善要求的不断提升,单纯依靠金属传热或相变材料储热的方式存在导热性能差、散热效率低。利用液体相变吸热能够改善散热效果,但是相变气体介质凝水不及时会影响散热的持续稳定进行。

4、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能够快速冷凝的凝水器。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的分析,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内置凝结管路的凝水器,用以解决现有相变散热装置的相变冷凝不及时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一种内置凝结管路的凝水器,包括:进气板、储液板和凝水管;

4、所述进气板的内部设有容气腔,储液板的内部设有汇水腔;所述凝水管连接在进气板和储液板之间,且所述凝水管的两端分别与容气腔和汇水腔连通;凝水管的内部设有凝水组件;凝水组件由多个凝水单元依次串联组成;凝水单元包括:引水管和设置在引水管端部的伞状结构。

5、进一步地,伞状结构包括:环形结构和弧形伞骨。

6、进一步地,所述弧形伞骨设有多根,多根弧形伞骨以圆周阵列的方式安装在环形结构的内侧。

7、进一步地,弧形伞骨倾斜设置,其上端与环形结构固定连接,下端与引水管固定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凝水管并列设置多根。

9、进一步地,引水管的一端设有一组伞状结构。

10、进一步地,引水管的两端对称设置两组伞状结构。

11、进一步地,所述进气板的侧面设置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与容气腔连通,用于连接气体管线。

12、进一步地,所述储液板的侧面设置与汇水腔连通的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用于连接液体管线。

13、进一步地,引水管的两侧对称设置两组伞状结构时,多组凝水单元的环形结构相互抵触连接,且通过焊接或粘接固定;引水管仅一侧设置伞状结构时,多组凝水单元通过引水管依次串联且固定连接。

14、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至少能够实现以下效果之一:

15、1.本实用新型的凝水器,促进凝水管与高温蒸汽的热交换,促进蒸汽冷凝液化的效果,能够实现对高温蒸汽的快速冷却换热,且能够实现冷凝后液体的汇聚和引流,促进散热器循环换热的有效进行。

16、2.本实用新型的凝水器,具有伞状结构的凝水单元,能够促进低温的凝水管管体和低温的凝水单元对高温蒸汽的快速换热,进而促进气体工质的快速冷凝液化。

17、3.本实用新型的凝水器,通过设置具有伞状结构的凝水单元,凝结的液体增多时会沿着弧形伞骨流入引水管的内部或者沿着引水管的外壁流动,促进冷凝后的液体水珠的汇聚,最终汇聚流入位于凝水器底部的汇水腔中,实现了冷凝后液体的汇聚和导流。

18、本实用新型中,上述各技术方案之间还可以相互组合,以实现更多的优选组合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优点可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内容中来实现和获得。

技术特征:

1.一种内置凝结管路的凝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板(301)、储液板(302)和凝水管(30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凝结管路的凝水器,其特征在于,伞状结构包括:环形结构(3082)和弧形伞骨(308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置凝结管路的凝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伞骨(3083)设有多根,多根弧形伞骨(3083)以圆周阵列的方式安装在环形结构(3082)的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置凝结管路的凝水器,其特征在于,弧形伞骨(3083)倾斜设置,其上端与环形结构(3082)固定连接,下端与引水管(3081)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置凝结管路的凝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凝水管(303)并列设置多根。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内置凝结管路的凝水器,其特征在于,引水管(3081)的一端设有一组伞状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内置凝结管路的凝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板(301)的侧面设置进气管(304),所述进气管(304)与容气腔(306)连通,用于连接气体管线(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凝结管路的凝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板(302)的侧面设置与汇水腔(307)连通的出水管(305),所述出水管(305)用于连接液体管线(3)。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置凝结管路的凝水器,其特征在于,引水管(3081)的两侧对称设置两组伞状结构时,多组凝水单元的环形结构(3082)相互抵触连接,且通过焊接或粘接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置凝结管路的凝水器,其特征在于,引水管(3081)仅一侧设置伞状结构,多组凝水单元通过引水管(3081)依次串联且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本技术涉及一种内置凝结管路的凝水器,属于散热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于大功率的发热器件的相变散热时凝水不及时的问题。本技术的凝水器包括:进气板、储液板、凝水管;所述进气板的内部设有容气腔,储液板的内部设有汇水腔;所述凝水管连接在进气板和储液板之间,且所述凝水管的两端分别与容气腔和汇水腔连通;凝水管的内部设有凝水组件;凝水组件由多个凝水单元依次串联组成;凝水单元包括:引水管和伞状结构。本技术实现了对高温蒸汽的快速冷却和凝水水珠的快速汇聚。技术研发人员:刘洋,王志忠,郭明凯,黄江常,余志豪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华航无线电测量研究所技术研发日:20231229技术公布日:2024/8/21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822/27813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