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风感出风系统及安装其的汽车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22 14:44:50
本申请涉及汽车空调,特别是涉及一种无风感出风系统及安装其的汽车。
背景技术:
1、目前汽车用的空调大多采用直接出风的方式,而过强的气流直吹容易导致用户出现面部皮肤干燥等问题,从而引起用户躯体的不适。为了改善气流过强对人体所造成的影响,一些汽车空调采用无风感出风系统。
2、无风感是指空调开启后,从出风口吹出的气流达到人体表面时的风速小于等于1m/s。如此,从出风口吹出的气流到达人体表面的风速处于较合适的范围内,其不会引起用户躯体的不适。可是目前的无风感出风系统效果不好,无法全面实现无风感送风,因此,亟需一种能够全面实现无风感送风的无风感出风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针对现有汽车内部的无风感出风效果欠佳,无法达到用户的使用需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无风感出风系统及安装其的汽车,该无风感出风系统及安装其的汽车具有较好的无风感出风效果。
2、一种无风感出风系统,应用于汽车,所述汽车的车身包括至少一个后排座位,所述无风感出风系统包括至少一个送风模块,每一所述送风模块对应至少一个所述后排座位布置,用于向对应的所述后排座位的所在空间无风感送风;
3、其中,所述送风模块包括至少一个送风部,所述送风部被配置为设于所述车身的顶部,用于向对应的所述后排座位送风,并形成一包围对应所述后排座位的隔热区。
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送风部被配置为能够向呈角度设置的至少两个方向分别输送至少两路下沉气流,所述至少两路下沉气流包围所述后排座位。
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送风模块包括一个所述送风部,且所述送风部沿所述车身的纵向延伸设置。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送风模块布置于所述后排座位靠近所述车身的一侧。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风感出风系统包括第一吸风装置,所述第一吸风装置布置于所述车身的尾部,所述第一吸风装置具有用于供所述送风部所送出气流回流的第一回风口。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车身的横向上,所述车身内设有多列所述后排座位,每列所述后排座位均配置有一个所述送风模块。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身还包括在所述车身的纵向上位于所述后排座体前方的前排座位;所述无风感出风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出风模块;每一所述出风模块对应一个所述前排座位布置,用于向对应的所述前排座位所在空间无风感送风;
10、其中,各所述出风模块包括设置于对应所述前排座位前方的第一出风部和第二出风部;在所述车身的纵向上,所述第一出风部相较所述第二出风部远离所述前排座位设置;
11、所述第一出风部和所述第二出风部均朝向所述车身的顶部送风,且所述第一出风部被配置为向对应的所述前排座位所在空间送风,所述第二出风部被配置为向对应的所述前排座位的纵向上的至少一个侧送风。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出风部配置有两个,在所述车身的横向上,所述第一出风部位于两个所述第二出风部之间,所述两个第二出风部分别用于向对应的所述前排座体的横向两侧送风。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身内设置有挡风件,所述挡风件位于顶部,所述第一出风部朝向所述挡风件送风,以使所述第一出风部送出的气流分流形成有向对应的所述前排座体的前侧送风的下沉气流。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风感出风系统还包括第三出风部,在与所述前排座体相邻的所述后排座位的前方设置有所述第三出风部,所述第三出风部朝向所述车身的顶部送风,用于向后方邻近自身的所述后排座位无风感送风。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出风部被配置为在所述车身的顶部的作用下分流形成有朝向对应的所述后排座位前侧送风的下沉气流。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风感出风系统还包括第二吸风装置,所述第二吸风装置设置于所述前排座体的前方,且具有供所述下沉气流回流的第二回风口。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吸风装置与所述第一出风部和所述第二出风部连通,用于向所述第一出风部和所述第二出风部送风。
18、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车身及上述的无风感出风系统,所述无风感出风系统安装于所述车身内。
19、上述无风感出风系统及安装其的汽车与现有技术相比,沿车身的横向,将送风模块设置于和其的后排座位。并将送风模块的送风部设于车顶以对后排座位送风。因为送风部排出的冷风能够包围每个后排座位并形成一隔热区,所以乘客位于任何后排座位时都能够处于无风感的环境中。
技术特征:1.一种无风感出风系统,应用于汽车,所述汽车的车身包括至少一个后排座位,其特征在于,所述无风感出风系统包括至少一个送风模块,每一所述送风模块对应至少一个所述后排座位布置,用于向对应的所述后排座位的所在空间无风感送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风感出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送风部被配置为能够向呈角度设置的至少两个方向分别输送至少两路下沉气流,所述至少两路下沉气流包围所述后排座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风感出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模块包括一个所述送风部,且所述送风部沿所述车身的纵向延伸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风感出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模块布置于所述后排座位靠近所述车身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风感出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风感出风系统包括第一吸风装置,所述第一吸风装置布置于所述车身的尾部,所述第一吸风装置具有用于供所述送风部所送出气流回流的第一回风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风感出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身的横向上,所述车身内设有多列所述后排座位,每列所述后排座位均配置有一个所述送风模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风感出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还包括在所述车身的纵向上位于所述后排座体前方的前排座位;所述无风感出风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出风模块;每一所述出风模块对应一个所述前排座位布置,用于向对应的所述前排座位所在空间无风感送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风感出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风部配置有两个,在所述车身的横向上,所述第一出风部位于两个所述第二出风部之间,所述两个第二出风部分别用于向对应的所述前排座体的横向两侧送风。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风感出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内设置有挡风件,所述挡风件位于顶部,所述第一出风部朝向所述挡风件送风,以使所述第一出风部送出的气流分流形成有向对应的所述前排座体的前侧送风的下沉气流。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风感出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风感出风系统还包括第三出风部,在与所述前排座体相邻的所述后排座位的前方设置有所述第三出风部,所述第三出风部朝向所述车身的顶部送风,用于向后方邻近自身的所述后排座位无风感送风。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风感出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出风部被配置为在所述车身的顶部的作用下分流形成有朝向对应的所述后排座位前侧送风的下沉气流。
12.根据权利要求9或11所述的无风感出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风感出风系统还包括第二吸风装置,所述第二吸风装置设置于所述前排座体的前方,且具有供所述下沉气流回流的第二回风口。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无风感出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吸风装置与所述第一出风部和所述第二出风部连通,用于向所述第一出风部和所述第二出风部送风。
14.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及如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无风感出风系统,所述无风感出风系统安装于所述车身内。
技术总结本申请涉及一种无风感出风系统及安装其的汽车。该一种无风感出风系统应用于汽车,汽车的车身包括至少一个后排座位,无风感出风系统包括至少一个送风模块,每一送风模块对应至少一个后排座位布置,用于向对应的后排座位的所在空间无风感送风。其中,送风模块包括至少一个送风部,送风部被配置为设于车身的顶部,用于向对应的后排座位送风,并形成一包围对应后排座位的隔热区。本申请提供的无风感出风系统排出的冷风能够包围每个后排座位并形成一隔热区,以使得位于后排座位的乘客始终处于无风感的环境中。技术研发人员:陈建宇,何凯欣,董松梅,陈承鹤,董军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合创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8/20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822/27968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双容积空气弹簧的制作方法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