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电路板、电连接模组及安装方法、及动力电池包与流程
- 国知局
- 2024-08-30 14:36:37
本技术涉及动力电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柔性电路板、电连接模组及安装方法、及动力电池包。
背景技术:
1、动力电池是指提供动力来源的电源,多指为电动汽车、电动列车、电动自行车提供动力的蓄电池。为了提高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动力电池内往往设置采样模块实现对动力电池的电压和温度的采集。
2、目前对于双排模组的动力电池,往往采用分体式的柔性电路板(flexibleprinted circuit board,简称fpc)分别对两组电芯进行采样,然后通过连接器连接fpc并输出采样信号。柔性电路板具有不同的连接部分,柔性电路板的一部分连接于电芯上,柔性电路板的其他部分会伸出到双排电芯模组的周缘外侧。实际应用中,柔性电路板会在双排电芯模组的周缘外侧占用过多空间,而占用电池包的其他器件所在空间,从而导致电池包的整体体积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柔性电路板、电连接模组及安装方法、及动力电池包,该柔性电路板占据的双排电芯模组的周缘外侧空间较小。
2、本技术的方案是这样实现的,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柔性电路板,包括第一采样部、第二采样部和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分别与所述第一采样部和所述第二采样部连接,所述第一采样部和所述第二采样部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采样点,所述主体部设有采样信号输出端;
3、其中,所述柔性电路板具有使用状态,在所述使用状态下,所述主体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一采样部以及所述第二采样部层叠设置。
4、可选的,在所述使用状态下,所述主体部设置于所述第一采样部和所述第二采样部的同一侧,并且:
5、所述主体部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一采样部层叠设置、且所述主体部剩余的另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采样部层叠设置;或者,
6、所述主体部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一采样部层叠设置,所述主体部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采样部层叠设置,所述主体部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采样部和所述第二采样部之间。
7、可选的,所述柔性电路板还包括第一补强件、第二补强件中的至少一个;其中,
8、所述第一补强件对应所述主体部与所述第一采样部的连接区域设置且与所述主体部连接;所述第一补强件设置于所述主体部和所述第一采样部之间,和/或,所述第一补强件设置于所述主体部背离所述第一采样部的一面;
9、所述第二补强件对应所述主体部与所述第二采样部的连接区域设置且与所述主体部连接;所述第二补强件设置于所述主体部和所述第二采样部之间,和/或,所述第二补强件设置于所述主体部背离所述第二采样部的一面。
10、可选的,所述柔性电路板还包括第三补强件,所述第三补强件设置并连接于所述主体部背离所述第二采样部的一面。
11、可选的,所述第三补强件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补强件、第二补强件中的至少一个补强件的厚度。
12、可选的,所述主体部包括:
13、主体段,分别与所述第一采样部和所述第二采样部弯折连接,所述主体段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一采样部层叠设置,所述主体段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采样部层叠设置;及
14、延伸段,所述延伸段的一端与所述主体段连接,所述延伸段的另一端沿所述第一采样部或所述第二采样部所在的方向延伸,以使所述延伸段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一采样部或者所述第二采样部层叠设置;其中,所述采样信号输出端设置于所述延伸段的另一端。
15、可选的,所述主体段上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与电连接模组的定位柱相适配。
16、可选的,所述柔性电路板还具有初始状态,在所述初始状态下,所述第一采样部、所述主体部和所述第二采样部沿第一方向顺次排列并顺次连接。
17、可选的,所述主体部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排列的第一折线和第二折线,所述第一折线和所述第二折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其中,
18、初始状态下的所述主体部沿所述第一折线和所述第二折线朝向背离所述第一采样部和所述第二采样部所在的第一侧的方向翻折180度形成使用状态下的所述主体部。
19、可选的,所述主体部还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排列在所述第一折线和所述第二折线之间的第三折线;其中,初始状态下的所述第一采样部沿所述第三折线朝向与所述第一侧相背的第二侧的方向翻折180度形成使用状态下的所述第一采样部;和/或,
20、所述主体部还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排列在所述第一折线和所述第二折线之间的第四折线;其中,初始状态下的所述第二采样部沿所述第四折线朝向所述第二侧的方向翻折180度形成使用状态下的所述第二采样部。
21、可选的,当所述主体部包括所述第三折线时,所述第三折线与所述第一方向的夹角为45度;和/或,
22、当所述主体部包括所述第四折线时,所述第四折线与所述第一方向的夹角为45度。
23、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连接模组,包括第一连接组件、第二连接组件、第三连接组件、以及如上所述的使用状态下的柔性电路板;其中,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第一采样部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和所述第二连接组件电连接,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第二采样部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和所述第三连接组件电连接。
24、可选的,所述电连接模组还包括载体,所述第一连接组件、所述第二连接组件、所述第三连接组件、所述第一采样部和所述第二采样部位于所述载体的第一面,所述主体部位于所述载体与所述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其中,
25、所述第一连接组件、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和所述第三连接组件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采样部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和所述第二连接组件之间,所述第二采样部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和所述第三连接组件之间。
26、可选的,所述电连接模组还设有电信号输出端口,所述采样信号输出端和所述电信号输出端口均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背离所述第二连接组件的一侧。
27、第三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连接模组的安装方法,包括:
28、提供载体和初始状态下的柔性电路板;初始状态下的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采样部、主体部和第二采样部,所述第一采样部和所述第二采样部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采样点,所述主体部设有采样信号输出端;
29、将所述第一采样部和所述第二采样部朝向所述载体的第一面的方向翻折180度;
30、将所述主体部朝向所述载体与所述第一面相对设置的第二面的方向翻折180度,以使所述主体部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一采样部层叠设置,所述主体部的另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采样部层叠设置。
31、可选的,所述将所述主体部朝向所述载体与所述第一面相对设置的第二面的方向翻折180度,包括:
32、将所述主体部沿第一折线和第二折线朝向所述载体的第二面的方向翻折180度;所述第一折线和所述第二折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33、可选的,将所述第一采样部和所述第二采样部朝向所述载体的第一面的方向翻折180度,包括:
34、将所述第一采样部沿第三折线朝向所述载体的第一面的方向翻折180度;
35、将所述第二采样部沿第四折线朝向所述载体的第一面的方向翻折180度;所述第三折线和所述第四折线间隔排列于所述第一折线和所述第二折线之间。
36、可选的,所述安装方法还包括:
37、提供第一连接组件、第二连接组件和第三连接组件;
38、将所述第一连接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采样部背离所述第二采样部的一侧,将所述第二连接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采样部和所述第二采样部之间,将所述第三连接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采样部背离所述第一采样部的一侧。
39、第四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动力电池包,包括双排电芯模组和如上所述的电连接模组,所述双排电芯模组与所述电连接模组的第一连接组件、第二连接组件、第三连接组件电连接,所述双排电芯模组还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采样点连接。
40、第五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动力电池包,包括双排电芯模组和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第一采样部、第二采样部和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分别与所述第一采样部和所述第二采样部连接,所述第一采样部和所述第二采样部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采样点,所述主体部设有采样信号输出端;其中,
41、所述主体部、所述第一采样部以及所述第二采样部三者至少一部分设置于所述双排电芯模组、且所述主体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一采样部以及所述第二采样部层叠设置于所述双排电芯模组。
42、基于上述说明,本技术的柔性电路板、电连接模组及安装方法、及动力电池包,柔性电路板在使用状态下,柔性电路板的主体部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一采样部以及第二采样部层叠设置。相比相关技术中,柔性电路板伸出双排电芯模组的周缘外侧过多的部分,本技术的柔性电路板使用状态下能够实现层叠设置,从而能够大大减小柔性电路板对双排电芯模组的周缘外侧空间的占用,甚至在柔性电路板的各个部分合理层叠设置情况下,能够几乎不会占用到双排电芯模组的周缘外侧的空间,不仅利于其他部件的设计,而且对于本领域人员来讲,柔性电路板一般厚度较薄,层叠设置的柔性电路板在电芯厚度方向所占用的空间有限,不会对电芯厚度产生影响。故而,本技术实施例还能够利用柔性电路板特性,减小双排电芯模组及电池包的空间。并且,本技术柔性电路板占据空间较小,也可以提高柔性电路板的拼版利用率。而且,本技术的柔性电路板的第一采样部和第二采样部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能采集双排电芯模组的参数的采样点,柔性电路板的主体部设有采样信号输出端,从而,本技术通过一个柔性电路板就可采集双排电芯模组的信号,柔性电路板与双排电芯模组之间的连接可靠,最终形成的动力电池包的安全性更好。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830/28298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