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家具门窗制品及其配附件制造技术 > 旋转开盖的水壶的制作方法  >  正文

旋转开盖的水壶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9-11 14:30:59

本技术涉及水壶,尤其涉及旋转开盖的水壶。

背景技术:

1、水壶通常包括壶盖和壶本体,壶盖安装于壶本体的顶部,以密封壶本体的顶部开口,防止水壶中的液体漏出。壶盖通常有盖本体和设置于盖本体内的开口机构,盖本体通过螺纹结构与壶本体可拆卸连接实现开盖,但该方式操作不便,且较为费时;开口机构包括操作件、传动杆和密封件,通过按压操作件带动传动杆向下移动以带动密封件远离盖本体的出液通道开口,使得壶本体内的液体可以倒出,但是长期使用后经常会出现按压操作件卡顿不畅导致使用可靠性较差的问题。

2、针对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也有相应改进,例如通过将螺纹连接改变为卡扣连接,即壶本体上设置卡接槽,盖本体设置弹簧和抵接于弹簧端部的卡接块,且通过相对夹持两个卡接块实现卡接块伸缩。该方案的不足之处在于:卡接状态不稳定导致壶盖易与壶本体脱离,并且未解决按压操作件卡顿不畅导致使用可靠性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壶盖易与壶本体脱离且使用可靠性较差的问题。因此,本技术提供了旋转开盖的水壶,壶盖通过第一操作组件转动带动卡接块伸缩,提高了卡接稳定性,且通过密封件通过缓冲件与传动杆连接,避免了密封件倾斜带动传动杆偏转,提高了使用可靠性。

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旋转开盖的水壶,包括壶盖和壶本体,所述壶本体的顶部开口处设置有卡接槽,所述壶盖用于密封所述壶本体的顶部开口;且

3、所述壶盖包括:

4、盖本体,所述盖本体周向上设置有用于密封所述壶本体的配合面,且所述配合面的上方设置有与所述卡接槽对应的插接口,所述盖本体还设置有出液通道,所述出液通道的的入口位于所述盖本体的底部边缘,开口位于所述配合面上方,且与外部连通;

5、开盖机构,所述开盖机构包括第一操作组件和与所述第一操作组件传动连接的卡接块,所述第一操作组件与所述盖本体转动连接,所述卡接块滑动设置于所述插接口内,且所述第一操作组件转动带动所述卡接块伸缩以通过所述插接口伸入或脱离所述卡接槽;

6、设置于所述盖本体内的开口机构,所述开口机构包括操作件、传动杆、复位件、缓冲件和密封件,所述操作件与所述传动杆抵接,且所述操作件的端部伸出所述盖本体,所述密封件通过所述缓冲件与所述传动杆背离所述操作件的一端连接,且所述密封件具有覆盖所述出液通道开口的第一状态和远离所述出液通道开口的第二状态,所述复位件作用于所述密封件,使得所述密封件具有保持在所述第一状态或所述第二状态的趋势,所述操作件用于通过所述传动杆带动所述密封件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切换。

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开盖机构的第一操作组件转动带动卡接块伸缩实现旋转开盖,无需弹簧,提高了卡接状态稳定性,从而提高了壶盖与壶本体连接稳定性;同时,开口机构的密封件通过缓冲件与传动杆连接,即传动杆与密封件独立设置,且密封件设置有缓冲件,从而使得倒水时,壶本体内的液体倾斜冲击密封件的作用力不会直接传递至传动杆,且可通过缓冲件得到缓冲,降低对传动杆的冲击,避免传动杆发生较大角度偏转,即传动杆偏离升降方向,导致通过操作件带动传动杆升降时发生卡顿、移动不畅的情况,进而提高使用可靠性,提升用户体验。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操作组件具有推动面,所述卡接块与所述推动面抵接,且所述卡接块与所述推动面的抵接方向经过所述第一操作组件的旋转中心。

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第一操作组件的推动面可带动卡接块移动,而卡接块无法带动第一操作组件的推动面移动,进一步提高了卡接状态稳定性,从而提高了壶盖与壶本体连接稳定性。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操作组件包括顶盖、夹持件和设置在两者之间的传动件,所述顶盖与所述夹持件在竖直方向上卡接,所述传动件与所述顶盖、所述夹持件在转动方向上均卡接,且所述传动件和所述夹持件之间形成有卡接空间,所述盖本体的顶端与所述卡接空间卡接。

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顶盖转动可带动传动件转动而不带动盖主体转动,从而实现卡接块伸缩,同时,使得壶盖的各个部件连为整体,从而实现移动顶盖可带动整个壶盖移动;并且组装便捷。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盖本体靠近所述插接口设置有第一导向槽,所述卡接块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向槽内,且所述卡接块朝向所述传动件设置有凸柱;

13、所述传动件朝向所述卡接块设置有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二导向槽的侧面为所述推动面,所述凸柱插入所述第二导向槽内。

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导向槽提高了卡接块滑动伸缩可靠性,通过第二导向槽实现在控制传动件厚度的同时,提供实现卡接块伸或缩的两个推动面,结构简单,且提高了卡接块伸缩稳定性。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动件设置有贯通其厚度方向的通孔,绕所述通孔的周向且朝向夹紧件设置有切换件,所述切换件具有依次设置的第一切换面、第一导向面、第二切换面、第二导向面和第三切换面,且所述第一切换面和所述第三切换面齐平,所述第二切换面与所述第一切换面具有高度差;

16、所述传动杆贯穿所述通孔,且所述传动杆的周向上设置有抵接部,所述抵接部朝向所述切换件设置;

17、所述传动件转动带动所述第一切换面、第一导向面、第二切换面、第二导向面和第三切换面依次抵接所述传动杆的所述抵接部,使得所述传动杆带动所述密封件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切换。

1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于传动件的切换件抵接设置于传动杆的抵接部,实现传动件转动带动卡接块伸缩的同时,带动传动杆同步升降,也即开闭盖(壶盖脱离或放入壶本体)的同时打开出液通道,使得内外压差平衡,方便开闭盖;同时,切换件齐平的第一切换面和第三切换面,使得开闭盖带动传动杆升降为从打开出液通道到关闭出液通道,从而保持开闭盖操作后出液通道处于正常的关闭状态,便于后续使用。

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动杆背离所述操作件的一端伸出所述盖本体,且设置有限位块;

20、所述密封件套接于所述盖本体的底部和所述传动杆的所述限位块之间;

21、所述缓冲件为第一弹性件,所述缓冲件套接于所述盖本体的底部和所述密封件之间,且两端分别与所述盖本体的底部外表面、所述密封件抵接。

2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缓冲件实现缓冲的同时,提高密封件与传动杆的限位块之间密封性,避免壶本体中液体从两者之间溢出,以及提高水壶保温性能。

2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动杆设置于所述盖本体的中心,且所述密封件覆盖所述盖本体的底部表面;

24、所述盖本体的底部边缘套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具有第一密封面和第二密封面,所述第一密封面用于与所述壶本体配合,所述第二密封面用于与所述密封件配合。

2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密封面与壶本体配合,提高了盖本体与壶本体之间密封性,从而提高了水壶保温性能;通过第二密封面与密封件配合,提高了密封件与盖本体之间密封性,避免了壶本体中液体从两者之间溢出,以及提高了水壶保温性能。

2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动杆上套设有限位罩;

27、所述复位件为第二弹性件,所述复位件设置于所述限位罩内,且两端分别抵接所述限位罩的顶部、所述盖本体的底部内表面。

2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复位件设置,提高了壶盖结构紧凑度,控制了体积,同时,提高了复位件形变方向稳定性,从而提高了传动杆升降稳定性,提高了使用可靠性。

2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盖本体内设置有导向腔,所述传动杆设置于所述导向腔内,并可沿所述导向腔升降;

30、所述传动杆位于所述导向腔内的部分设置有减径部,所述减径部的外侧套设有卡环,所述减径部通过所述卡环与所述导向腔的内壁接触;

31、所述传动杆的周向上设置有密封环,且所述密封环位于所述导向腔的下方,当所述密封件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密封环密封所述导向腔。

3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盖本体内的导向腔提高了传动杆升降可靠性,从而提高了壶盖的使用可靠性;并且,通过传动杆的减径部和卡环配合,在控制传动杆体积的和质量的同时,减小了传动杆与导向腔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传动杆的升降稳定性;同时,通过传动杆的密封环,实现密封导向腔,提高了水壶保温性能。

33、本技术其他特征和相应的有益效果在说明书的后面部分进行阐述说明,且应当理解,至少部分有益效果从本技术说明书中的记载变的显而易见。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911/29119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