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环保节能,再生,污水处理设备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 一种有机废气(恶臭)生物法治理循环水箱污水处理生物絮凝剂的制作方法  >  正文

一种有机废气(恶臭)生物法治理循环水箱污水处理生物絮凝剂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9-14 14:29:41

本发明涉及污水治理,具体涉及一种有机废气(恶臭)生物法治理循环水箱污水处理生物絮凝剂。

背景技术:

1、近些年,废气恶臭处理方法包括掩蔽法、水洗法、吸附法、直接燃烧法、蓄热燃烧法、催化燃烧法、冷凝法、生物法、等离子体法等。其中生物法是利用微生物对各种污染物均有较强、较快的适应性的特点,实现降解、转化污染物的目的。

2、生物箱(循环水箱)是利用生物法进行除臭的设备,现有的生物箱运行一段时间后,因生物膜的膜老化脱落、粉尘以及残余膜的积累容易使生物箱填料空隙堵塞或填料板结,从而使系统风阻增大,处理效率降低,这时必须对生物箱填料进行清洗,而在清洗过程中容易产生废水,造成二次污染,因此需要对污水进行处理。但大多数企业没有独立的污水处理系统,清洗污水一般是外运处置或就地处理,外运处置费用较高;而就地处理是用聚合氯化铝(pac)、聚合氯化铁(pfc)、聚丙烯酰胺等化学絮凝剂,同时还需增设污水处理专用设备,处理后的水中会残余无机离子和金属离子(特别是氯离子),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并抑制生物箱中微生物的生长,不能作为循环水使用。

3、生物絮凝剂是一类由微生物产生的具有絮凝功能的高分子有机物,主要由微生物肽聚糖、天然多糖、核酸有机高分子聚合物组成,因其使用方便、不存在二次污染的特点,已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之一。但是现有的生物絮凝剂具有处理速度慢,在废水处理中难以降解,而且絮凝效率低等缺点。并且生物法治理废气恶臭主要集中于对菌株的筛选,培养成本高,适用性不足,目前,暂未有针对有机废气(恶臭)生物法治理循环水箱的污水处理生物絮凝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有机废气(恶臭)生物法治理循环水箱的污水处理生物絮凝剂,具有良好的絮凝效果,以解决现有生物絮凝剂絮凝速度慢、效果差、适用性不足等问题,并填补了针对循环水箱污水处理的生物絮凝剂的空白。

2、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设计了一种用于循环水箱污水处理的生物絮凝剂。

3、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4、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物絮凝剂,按质量份计,所述生物絮凝剂包括20-40份植物乳酸菌、15-35份大豆根瘤菌、20-40份海藻酸钠、20-40份改性壳聚糖、1-20份阳离子聚丙烯酰胺、0.5-15份双金属氢氧化物、0.5-10份聚乙烯醇。

5、优选地,按质量份计,所述生物絮凝剂包括25-35份植物乳酸菌、20-30份大豆根瘤菌、25-35份海藻酸钠、25-35份改性壳聚糖、5-15份阳离子聚丙烯酰胺、1-10份双金属氢氧化物、1-5份聚乙烯醇。

6、进一步优选地,按质量份计,所述生物絮凝剂包括30份植物乳酸菌、25份大豆根瘤菌、30份海藻酸钠、30份改性壳聚糖、10份阳离子聚丙烯酰胺、5份双金属氢氧化物、3份聚乙烯醇。

7、优选地,所述植物乳酸菌为100亿cfu/g;所述海藻酸钠粘度≥0.15pa.s;所述改性壳聚糖脱乙酰度≥95%;所述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分子量8000000,阳离子10离子度。

8、优选地,所述改性壳聚糖的制备包括:将壳聚糖和醚化剂搅拌均匀,然后加入氢氧化钠搅拌1-3h,ph为9-11,升温至60-80℃反应2-4h得到粗品,再经乙醇水溶液浸泡、乙酸调节ph至中性,抽滤洗涤、萃取后干燥得到改性壳聚糖。

9、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壳聚糖和醚化剂的固液比为(9-11):(26-35)。

10、优选地,所述双金属氢氧化物的制备包括:将mnso4·h2o和al(no3)3·9h2o混合,然后加入0.1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为6-7,于室温搅拌0.5-2h,静置至分层后洗至中性,再干燥制得mn-al双金属氢氧化物。

11、进一步优选地,所述mnso4·h2o和al(no3)3·9h2o混合,mn2+和al3+物质的量比为(1-3):(2-5)。

12、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所述的生物絮凝剂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使用方法包括:在常温且湿度小于75%下,将植物乳酸菌、大豆根瘤菌、海藻酸钠、改性壳聚糖、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双金属氢氧化物、聚乙烯醇于6-10r/min搅拌5-15min至混合均匀得混合物,再将混合物投入污水中进行处理。

13、优选地,所述混合物在污水中的投放量为1-3g/l。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物絮凝剂,所述生物絮凝剂包括植物乳酸菌、大豆根瘤菌、海藻酸钠、改性壳聚糖、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双金属氢氧化物、聚乙烯醇。其中所述植物乳酸菌具有絮凝作用,能通过发酵将有机废水中的有机物质转化为乳酸,同时产生二氧化碳作为副产物,而所述大豆根瘤菌与之共同作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和氮气资源转化为有机酸和氨氮,从而达到清洁水质的目的;所述海藻酸钠为阴离子多糖物,形成凝胶和成膜的能力,具稳定、增稠、胶凝、悬浮作用;所述可溶性改性壳聚糖为弱阳离子型,具双电层的形成,具吸附和絮凝破碎生物膜作用;所述阳离子聚丙烯酰胺能增强植物乳酸菌絮凝效果,提高絮凝速度;所述双金属氢氧化物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能长期保持去除污染物的能力;所述聚乙烯醇在植物乳酸菌絮凝过程中充当增稠剂,增加絮体的浓度和稠度,从而提高絮凝效果。

16、本发明的生物絮凝剂具有良好的絮凝效果,能有效去除污染物,而且可以直接使用,不需要额外配置污水处理设施,操作简单,不仅可以用于循环水箱,还能用于对水质要求高的污水环境中。

技术特征:

1.一种生物絮凝剂,其特征在于,按质量份计,所述生物絮凝剂包括20-40份植物乳酸菌、15-35份大豆根瘤菌、20-40份海藻酸钠、20-40份改性壳聚糖、1-20份阳离子聚丙烯酰胺、0.5-15份双金属氢氧化物、0.5-10份聚乙烯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絮凝剂,其特征在于,按质量份计,所述生物絮凝剂包括25-35份植物乳酸菌、20-30份大豆根瘤菌、25-35份海藻酸钠、25-35份改性壳聚糖、5-15份阳离子聚丙烯酰胺、1-10份双金属氢氧化物、1-5份聚乙烯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絮凝剂,其特征在于,按质量份计,所述生物絮凝剂包括30份植物乳酸菌、25份大豆根瘤菌、30份海藻酸钠、30份改性壳聚糖、10份阳离子聚丙烯酰胺、5份双金属氢氧化物、3份聚乙烯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絮凝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乳酸菌为100亿cfu/g;所述海藻酸钠粘度≥0.15pa.s;所述改性壳聚糖脱乙酰度≥95%;所述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分子量8000000,阳离子10离子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絮凝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壳聚糖的制备包括:将壳聚糖和醚化剂搅拌均匀,然后加入氢氧化钠搅拌1-3h,ph为9-11,升温至60-80℃反应2-4h得到粗品,再经乙醇水溶液浸泡、乙酸调节ph至中性,抽滤洗涤、萃取后干燥得到改性壳聚糖。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物絮凝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壳聚糖和醚化剂的固液比为(9-11):(26-3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絮凝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金属氢氧化物的制备包括:将mnso4·h2o和al(no3)3·9h2o混合,然后加入0.1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为6-7,于室温搅拌0.5-2h,静置至分层后洗至中性,再干燥制得mn-al双金属氢氧化物。

8.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物絮凝剂,其特征在于,所述mnso4·h2o和al(no3)3·9h2o混合,mn2+和al3+物质的量比为(1-3):(2-5)。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生物絮凝剂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使用方法包括:在常温且湿度小于75%下,将植物乳酸菌、大豆根瘤菌、海藻酸钠、改性壳聚糖、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双金属氢氧化物、聚乙烯醇于6-10r/min搅拌5-15min至混合均匀得混合物,再将混合物投入污水中进行处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生物絮凝剂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物在污水中的投放量为1-3g/l。

技术总结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机废气(恶臭)生物法治理循环水箱污水处理生物絮凝剂,属于污水治理技术领域。按质量份计,所述生物絮凝剂包括20‑40份植物乳酸菌、15‑35份大豆根瘤菌、20‑40份海藻酸钠、20‑40份改性壳聚糖、1‑20份阳离子聚丙烯酰胺、0.5‑15份双金属氢氧化物、0.5‑10份聚乙烯醇。本发明配制的生物絮凝剂具有良好的絮凝效果,能有效无处污染物,对环境无污染,可用于处理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技术研发人员:汪旭弘,汪尽卿,曾展灵,柳驿,苗柯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市晋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9/12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914/29436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