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有机化合物处理,合成应用技术 > 含酰胺基单体组合物及提高含酰胺基单体的贮存稳定性的方法与流程  >  正文

含酰胺基单体组合物及提高含酰胺基单体的贮存稳定性的方法与流程

  • 国知局
  • 2024-09-14 15:17:14

本发明涉及一种特定的含酰胺基单体组合物及使特定的含酰胺基单体稳定化的方法。

背景技术:

1、烷醇酰胺(甲基)丙烯酸酯等含酰胺基单体对单体或有机溶剂的相容性高,并且,还能够通过调整烷基链长度赋予亲水性及疏水性。因此,含酰胺基单体的共聚物被用于纤维改性剂(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0-128529号公报)、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油墨(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6775758号公报及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7-160380号公报)等用途。

2、另一方面,烷醇酰胺(甲基)丙烯酸酯等含酰胺基单体存在高温贮存时因自聚合而导致增稠或凝胶化的问题。例如,在运输时处于夏季等的情况下,有时会因其贮存条件而超过40℃,此时会发生增稠或凝胶化,产生难溶成分。

3、作为用于防止(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的自聚合的常规方法,可列举出添加氢醌等酚类化合物(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昭54-014904号公报)、亚硝基化合物(专利文献5:日本特公昭58-046496号公报)、吩噻嗪类化合物(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昭8-040979号公报)等阻聚剂。

4、现有技术文献

5、专利文献

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0-128529号公报

7、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6775758号公报

8、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7-160380号公报

9、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昭54-014904号公报

10、专利文献5:日本特公昭58-046496号公报

11、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平8-04097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2、然而,在将上述各种阻聚剂添加至烷醇酰胺(甲基)丙烯酸酯等含酰胺基单体中时,若添加量少,则抑制聚合的效果不充分。然而,若阻聚剂的添加量多,则会发生着色,因而成为产品着色的原因。

3、本发明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高温贮存后,因产生自聚合物而导致的增稠、形成涂布液后的析出及着色也少的含酰胺基单体组合物。

4、(二)技术方案

5、本申请的发明人鉴于上述技术问题进行了各种研究,其结果发现通过对特定的含酰胺基单体掺合特定的金属螯合物,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6、即,本发明如下所述。

7、(1)一种含酰胺基单体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80.00~99.99质量%的由下述式(1)表示的含酰胺基单体(a)与0.01~20.00质量%的配位体中具有羰基的金属螯合物(b),

8、[化学式1]

9、

10、式(1)中,

11、r1为氢原子或甲基,

12、r2为碳原子数为1~6的烃基,

13、r3为碳原子数为1~23的烃基,

14、r4为氢或甲基。

15、(2)根据(1)所述的含酰胺基单体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螯合物(b)由下述式(2)表示,

16、[化学式2]

17、

18、式(2)中,

19、m为过渡金属,

20、g为1~4,

21、h为0~3,

22、g+h为所述过渡金属的总配位数,

23、r5及r6各自独立地为碳原子数为1~5的烃基或苯基,

24、r7为氢或碳原子数为1~3的烃基,

25、r8为氢或碳原子数为1~6的烃基。

26、(3)一种提高含酰胺基单体的贮存稳定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由下述式(1)表示的含酰胺基单体(a)添加由下述式(2)表示的金属螯合物(b),

27、[化学式1]

28、

29、式(1)中,

30、r1为氢原子或甲基,

31、r2为碳原子数为1~6的烃基,

32、r3为碳原子数为1~23的烃基,

33、r4为氢或甲基,

34、[化学式2]

35、

36、式(2)中,

37、m为过渡金属,

38、g为1~4,

39、h为0~3,

40、g+h为所述过渡金属的总配位数,

41、r5及r6各自独立地为碳原子数为1~5的烃基或苯基,

42、r7为氢或碳原子数为1~3的烃基,

43、r8为氢或碳原子数为1~6的烃基。

44、(三)有益效果

45、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不发生自聚合及着色,且在高温贮存时稳定性优异的含酰胺基单体组合物。

技术特征:

1.一种含酰胺基单体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酰胺基单体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3.一种提高含酰胺基单体的贮存稳定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在高温贮存后,因产生自聚合物而导致的增稠、形成涂布液后的析出及着色也少的含酰胺基单体组合物。该含酰胺基单体组合物含有:80.00~99.99质量%的式(1)的含酰胺基单体(a)与0.01~20.00质量%的配位体中具有羰基的金属螯合物(b)。式中,R1为氢原子或甲基,R2为碳原子数为1~6的烃基,R3为碳原子数为1~23的烃基,R4为氢或甲基。技术研发人员:加藤真纪,田上安宣,青野龙也,松本伸之辅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日油株式会社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9/12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914/29766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