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工程元件,部件,绝热,紧固件装置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 角度可调节的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  正文

角度可调节的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9-19 14:53:37

本技术大致涉及电子产品配件,尤其是一种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1、部分电子产品在日常使用时的放置位置相对固定,为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通常设置成可以调节朝向角度或俯仰角度,例如台灯、摄像头、蓝牙音箱等。

2、角度调节方式主要包括电机驱动和手动两种,其中电机驱动进行角度调节方式只能够在一个平面内进行角度调节,例如驱动摄像头在水平面内转动,如果要实现两个或三个平面内转动调节,需要设置多个输出轴方向不同的电机,不仅会提高产品造价,而且还会导致结构臃肿。

3、利用手动方式进行角度调节的装置内部设置有支持转动的结构件,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结构件的磨损会导致转动功能下降,例如难以保持在固定角度,或者转动时需要的驱动力增大,转动困难。并且无论是电机驱动还是手动,内部均需要设置复杂的驱动传动结构,占用空间大,导致电子产品的结构无法进一步小型化。

4、背景技术部分的内容仅仅是发明人所知晓的技术,并不当然代表本领域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多个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角度可调节的支撑结构,包括:

2、第一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包括第一磁性组件,所述第一磁性组件呈环形设置,并且所述第一配合部在与所述第一磁性组件的环形中心对应的位置处具有引导部;

3、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二配合部包括第二磁性组件,所述第二磁性组件和所述第一磁性组件之间具有相互吸引的磁力,且所述第二磁性组件具有与所述引导部的形状相匹配的曲面,所述第二配合部配置为能够沿着所述引导部的边缘转动;和

4、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贯穿所述第二配合部并与所述第一配合部连接,以限定所述第二磁性组件相对于所述第一磁性组件的转动角度。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其中所述第一磁性组件为环形永磁体或多个成环形排列的永磁体,所述第二磁性组件由磁性金属制成。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其中所述第一配合部还包括上盖,所述上盖扣设于所述第一磁性组件上,所述引导部设置于所述上盖上;

7、第二配合部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设置于所述第二磁性组件和所述上盖之间,所述外壳朝向所述引导部的表面为曲面,且与所述引导部的形状相匹配。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其中所述第一配合部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与所述上盖扣合以限定一空腔,所述第一磁性组件设置于所述空腔内。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其中所述外壳开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二磁性组件开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底座内设置有固定件,所述限位件的一端与固定件固定连接,所述限位件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引导部、所述第一限位槽和所述第二限位槽。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其中所述限位件包括:

11、收缩部;和

12、膨胀部,所述膨胀部和所述收缩部连接,且所述膨胀部的截面尺寸大于所述收缩部的截面尺寸;

13、其中所述第一限位槽和所述第二限位槽的宽度大于所述收缩部的截面尺寸,且小于所述膨胀部的截面尺寸,所述第二配合部相对于所述第一配合部运动时,所述限位件的运动范围限定在所述第一限位槽和所述第二限位槽内。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其中所述引导部的边缘为圆形,所述外壳朝向所述引导部的表面为球面,所述第一限位槽和所述第二限位槽沿着所述外壳的球面的经线方向延伸。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其中所述限位件为螺栓,所述固定件为与所述螺栓相匹配的螺母,所述螺母由非磁性金属制成,并粘贴在所述底座上。

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其中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屏蔽件,所述屏蔽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磁性组件中远离所述上盖的一侧。

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其中所述第二配合部中远离所述第一配合部的一端安装有终端设备。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撑结构,利用第一磁性组件和第二磁性组件之间相互吸引的磁力保持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连接,同时第一磁性组件和第二磁性组件的形状相互配合,形成可转动的曲面,使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之间能够进行多个方向的角度旋转,无需设置额外的驱动结构和传动结构,不仅不会因长时间使用导致功能下降,而且结构简单,有利于支撑结构小型化。

技术特征:

1.一种角度可调节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磁性组件为环形永磁体或多个成环形排列的永磁体,所述第二磁性组件由磁性金属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配合部还包括上盖,所述上盖扣设于所述第一磁性组件上,所述引导部设置于所述上盖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配合部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与所述上盖扣合以限定一空腔,所述第一磁性组件设置于所述空腔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外壳开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二磁性组件开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底座内设置有固定件,所述限位件的一端与固定件固定连接,所述限位件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引导部、所述第一限位槽和所述第二限位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限位件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引导部的边缘为圆形,所述外壳朝向所述引导部的表面为球面,所述第一限位槽和所述第二限位槽沿着所述外壳的球面的经线方向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限位件为螺栓,所述固定件为与所述螺栓相匹配的螺母,所述螺母由非磁性金属制成,并粘贴在所述底座上。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屏蔽件,所述屏蔽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磁性组件中远离所述上盖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二配合部中远离所述第一配合部的一端安装有终端设备。

技术总结本技术提供一种角度可调节的支撑结构,包括第一配合部、第二配合部和限位件。第一配合部包括第一磁性组件,第一磁性组件呈环形设置,并且第一配合部在与第一磁性组件的环形中心对应的位置处具有朝向第一磁性组件内凹的引导部。第二配合部包括第二磁性组件,第二磁性组件和第一磁性组件之间具有相互吸引的磁力,且第二磁性组件具有与引导部的形状相匹配的曲面,第二配合部配置为能够沿着引导部的边缘转动。限位件贯穿第二配合部并与第一配合部连接,以限定第二磁性组件相对于第一磁性组件的转动角度。本技术的实施例无需设置额外的驱动结构和传动结构,不仅不会因长时间使用导致功能下降,而且结构简单,有利于支撑结构小型化。技术研发人员:张健,许建风,黄寿锋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创米数联智能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40102技术公布日:2024/9/17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919/30082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