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器半成品测试架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9-19 14:57:25
本技术涉及充电器测试领域,具体为一种充电器半成品测试架。
背景技术:
1、充电器按设计电路工作频率来分,可分为工频机和高频机,工频机是以传统的模拟电路原理来设计,机器内部电力器件都较大,一般都在带载较大运行时存在较小噪声,但该机型在恶劣的电网环境条件下中耐抗性能较强,可靠性及稳定性均比高频机强。
2、在现有技术中,充电器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充电器半成品进行检测,而现有的充电器半成品检测时,首先将半成品放置于检测平台上,之后通过气缸使得检测装置向下移动,从而使得检测装置与半成品充电器接触,从而完成对充电器半成品进行检测。
3、在现有技术中,将充电器半成品放置在检测平台上,之后通过检测装置的上下移动,从而完成对充电器半成品进行检测,而现有技术中的检测,没有对充电器半成品进行固定,当检测装置向下移动时,易使得检测零件发生晃动,从而造成检测不精准,从而降低了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充电器半成品测试架,以解决上述背景中提到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充电器半成品测试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方设置有传动机构,且传动机构的下方设置有载料机构,所述载料机构包括有载料板、支撑机构和第一弹簧伸缩杆,且载料板设置于传动机构的末端,所述支撑机构设置于载料板的外侧,且第一弹簧伸缩杆设置于载料板的下方。
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传动机构的设置,确保了对待检测零件进行贴合检测,通过第一弹簧伸缩杆的设置,确保了载料板上下移动,且当载料板向下移动时,确保了夹紧装置将待检测零件进行夹紧,通过支撑机构的设置,确保了当传动机构向下移动时,使得载料板带动待检测零件向下移动。
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载料板的两侧设置有挤压机构,且挤压机构包括有挤压块、第三弹簧伸缩杆和滑动块,所述挤压块设置于载料板的两侧,且第三弹簧伸缩杆设置于挤压块的外侧,并且滑动块设置于第三弹簧伸缩杆的末端。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载料板向下移动时,确保了两组挤压块向中间聚拢,确保了两组挤压块对载料板上方的待检测零件进行夹紧,通过第三弹簧伸缩杆的设置,确保了挤压块向载料板中间聚拢,确保了两组挤压块对载料板上方的待检测零件进行夹紧,且通过滑动块的设置,确保了挤压块沿载料板外侧滑动。
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载料板的两侧设置为斜面,且挤压块的末端设置为斜面,并且载料板两侧的斜面与挤压块的末端斜面紧密贴合。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载料板的两侧设置为斜面,且挤压块的末端设置为斜面,并且通过载料板与挤压块之间的紧密贴合,确保了当载料板向下移动时,使得两组挤压块向中间聚拢,确保了对待检测零件进行夹紧。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挤压块的外侧设置有滑槽,且挤压块外侧设置的滑槽与滑动块之间构成滑槽连接。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挤压块外侧设置有滑槽,当挤压块沿载料板的斜面滑动时,确保了两组挤压块对待检测零件进行夹紧。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有支撑板、第二弹簧伸缩杆和承载盘,且支撑板设置于载料板的外侧,所述第二弹簧伸缩杆设置于支撑板的下方,且承载盘设置于第二弹簧伸缩杆的底部。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支撑板的设置,确保了当支撑板向下移动时,使得载料板带动待检测零件向下移动,从而对待检测零件进行夹紧,通过承载盘的设置,确保了传动机构向下移动时,使得承载盘向下移动,从而确保了对载料板向下移动时的稳定性,且通过第二弹簧伸缩杆的设置,确保了传动机构向上移动时,使得承载盘复位。
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有气缸、伸缩杆、限位板、支撑杆和检测杆,且气缸设置于底座的上方,所述伸缩杆设置于气缸的下方,且限位板设置于伸缩杆的末端,所述支撑杆设置于限位板的下方,且检测杆设置于限位板的下方。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气缸的启动,使得伸缩杆向下推动限位板,从而确保了检测装置向下移动,通过支撑杆的设置,确保了当限位板带动支撑杆向下移动时,使得支撑杆与承载盘接触,确保了载料板向下移动时的稳定,当限位板向下移动时,使得检测杆向下移动,通过检测杆与待检测零件的接触,确保了对待检测零件进行检测。
1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机构的两端设置有通孔,且支撑机构两侧设置的通孔与支撑杆之间构成卡合连接。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支撑机构的两端设置有通孔,且通过支撑杆与支撑机构两侧通孔之间的卡合连接,确保了当限位板向下移动时,使得支撑杆向下推动支撑机构,从而确保了载料板向下移动。
1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检测杆设置有三组,且每组检测杆关于载料板中心对称设置有四个,所述支撑杆设置有三组,且每组支撑杆关于载料板中心对称设置有四个,并且支撑杆设置于载料板的正上方。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检测杆设置有三组,确保了对三个检测工位上的待检测零件进行同时检测,通过三组支撑杆的设置,确保了对底座上方的三个工位进行同时夹紧,确保了对三组载料板上方的待检测零件进行检测。
1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两组检测杆之间的间距大于载料板顶部宽度,且检测杆关于载料板中心对称。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两组检测杆之间的间距大于载料板顶部的宽度,确保了操作人员将充电器半成品通过两组检测杆之间放置于载料板的上方。
2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传动机构和载料机构,通过启动气缸,通过气缸向下推动限位板,当限位板向下移动时,使得检测杆向下移动,此时检测杆通过支撑板两侧的开口与承载盘接触,通过检测杆的持续向下移动时,通过第二弹簧伸缩杆对承载盘的拉动,使得支撑板带动载料板向下移动,此时通过两组支撑板的设置,确保了载料板处于竖直状态向下移动,从而确保了待检测半成品向下移动。
2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载料机构和挤压机构,当载料板向下移动时,通过载料板与挤压块之间的斜面接触,且通过第三弹簧伸缩杆的推动滑动块,从而向载料板的中间移动,确保了挤压块对充电器半成品进行夹紧,从而对待检测零件的固定,提高了检测效率。
技术特征:1.一种充电器半成品测试架,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方设置有传动机构(2),且传动机构(2)的下方设置有载料机构(3),所述载料机构(3)包括有载料板(301)、支撑机构(302)和第一弹簧伸缩杆(303),且载料板(301)设置于传动机构(2)的末端,所述支撑机构(302)设置于载料板(301)的外侧,且第一弹簧伸缩杆(303)设置于载料板(301)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电器半成品测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料板(301)的两侧设置有挤压机构(4),且挤压机构(4)包括有挤压块(401)、第三弹簧伸缩杆(402)和滑动块(403),所述挤压块(401)设置于载料板(301)的两侧,且第三弹簧伸缩杆(402)设置于挤压块(401)的外侧,并且滑动块(403)设置于第三弹簧伸缩杆(402)的末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充电器半成品测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料板(301)的两侧设置为斜面,且挤压块(401)的末端设置为斜面,并且载料板(301)两侧的斜面与挤压块(401)的末端斜面紧密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充电器半成品测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块(401)的外侧设置有滑槽,且挤压块(401)外侧设置的滑槽与滑动块(403)之间构成滑槽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电器半成品测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302)包括有支撑板(3021)、第二弹簧伸缩杆(3022)和承载盘(3023),且支撑板(3021)设置于载料板(301)的外侧,所述第二弹簧伸缩杆(3022)设置于支撑板(3021)的下方,且承载盘(3023)设置于第二弹簧伸缩杆(3022)的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电器半成品测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2)包括有气缸(201)、伸缩杆(202)、限位板(203)、支撑杆(204)和检测杆(205),且气缸(201)设置于底座(1)的上方,所述伸缩杆(202)设置于气缸(201)的下方,且限位板(203)设置于伸缩杆(202)的末端,所述支撑杆(204)设置于限位板(203)的下方,且检测杆(205)设置于限位板(203)的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充电器半成品测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302)的两端设置有通孔,且支撑机构(302)两侧设置的通孔与支撑杆(204)之间构成卡合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充电器半成品测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杆(205)设置有三组,且每组检测杆(205)关于载料板(301)中心对称设置有四个,所述支撑杆(204)设置有三组,且每组支撑杆(204)关于载料板(301)中心对称设置有四个,并且支撑杆(204)设置于载料板(301)的正上方。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充电器半成品测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组检测杆(205)之间的间距大于载料板(301)顶部宽度,且检测杆(205)关于载料板(301)中心对称。
技术总结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充电器半成品测试架,涉及充电器测试领域,一种充电器半成品测试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方设置有传动机构,且传动机构的下方设置有载料机构,所述载料机构包括有载料板、支撑机构和第一弹簧伸缩杆,且载料板设置于传动机构的末端。本技术通过设置有传动机构和载料机构,通过启动,使得向下推动,当向下移动时,使得向下移动,当向下移动时,通过与两侧的通孔进行卡合连接,且通过向下持续移动时,使得与接触,此时通过和的连接,确保了当向下移动时,使得带动向下移动,从而确保了当待检测零件竖直向下移动,确保了待检测零件向下移动时的稳定性,避免待检测零件向下移动时发生晃动,从而提高了检测精准。技术研发人员:余芳文,石毅华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惠州市拓宇电子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40126技术公布日:2024/9/17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919/30120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