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车辆装置的制造及其改造技术 > 一种坐垫倾角调节机构及汽车座椅的制作方法  >  正文

一种坐垫倾角调节机构及汽车座椅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9-23 14:19:05

本技术属于汽车座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坐垫倾角调节机构及汽车座椅。

背景技术:

1、随着市场对汽车乘坐舒适性的进一步要求,汽车座椅调节功能越来越丰富。相关技术中,零重力座椅可以最大程度的满足乘员的乘坐舒适性。零重力座椅的核心功能是对坐垫倾角大幅调节,目前较为常见的倾角调节方案,是在坐垫前端布置两根连杆,通过丝杆电机/电动调角器/齿轮齿板等方式控制两根连杆的开合,使坐垫前端抬升,实现倾角调整。与普通连杆相比,前端连杆结构复杂,连杆承载强度有所减弱,为保证强度,需付出较大代价。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坐垫倾角调节机构及汽车座椅,坐垫框架形成四连杆运动结构,适用于零重力座椅,实现人体零重力姿态,最大程度满足乘员的乘坐舒适性。

2、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坐垫倾角调节机构,包括驱动件、坐垫框架、前联动件、后联动件、底座;

4、坐垫框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框、第二侧框,第一侧框、第二侧框上均设有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

5、底座与第一侧框、第二侧框对应的相对两侧均设有第三连接点和第四连接点;

6、前联动件的两端用于分别转动连接位于同一侧的第一连接点和第三连接点,后联动件的两端用于分别转动连接位于同一侧的第二连接点和第四连接点;

7、驱动件设置在底座或坐垫框架上,驱动件用于驱动后联动件相对底座转动,以使第一连接点上升的同时使第二连接点下降,设定第一连接点处于最低点的位置为坐垫框架的第一位置,第一连接点上升至最高点的位置为述坐垫框架的第二位置,驱动件驱动坐垫框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变化。

8、优选的,在坐垫框架处于第一位置时,后联动件朝底座的后方倾斜,且此时后联动件与通过第四连接点垂直于底座的垂线l之间形成角度α;在坐垫框架处于第二位置时,后联动件朝底座的前方倾斜,且此时后联动件与通过第四连接点垂直于底座的垂线l之间形成角度β,角度α是角度β的1/3以上。

9、优选的,角度α是角度β的3/8以上。

10、优选的,坐垫框架还包括第一横杆;第一侧框的一端和第二侧框的一端通过第一横杆连接,第一连接点靠近第一横杆设置。

11、优选的,所述前联动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的一端均开设有第一铰接孔,所述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的另一端均开设有第二铰接孔;所述第一连接点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框/第二侧框的内侧壁上;所述第一连接点用于与所述第二铰接孔转动连接;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台;所述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的另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台上;所述第三连接点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台上,且所述第一铰接孔和所述第三连接点转动连接。

12、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朝向所述第一横杆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和所述第一横杆的形状大小相匹配。

13、优选的,后联动件包括第一后连杆和第二后连杆,驱动件用于驱动第一后连杆和第二后连杆转动,以使第一后连杆驱动第二侧框转动,第二后连杆驱动第一侧框转动。

14、优选的,后联动件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后连杆和第二后连杆之间的第二横杆,第一后连杆和第二后连杆通过第二横杆连接,且第二横杆的两端分别和所述第一侧框和第二侧框的第二连接点连接,所述第一后连杆的底端和第二后连杆的底端分别与所述底座两侧的第四连接点转动连接。

15、优选的,第一后连杆和/或第二后连杆上设置带有齿形部的齿板,驱动件包括电机和与电机输出轴连接的齿轮,电机安装在第一侧框和/或第二侧框上,齿轮与齿板上齿形部啮合。

16、优选的,第一侧框或第二侧框内侧壁上设置有限位凸起,且限位凸起靠近第二连接点设置;齿板上开设有第二限位槽;限位凸起位于第二限位槽内。

17、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座椅,包括上述的坐垫倾角调节机构。

18、有益效果:

19、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坐垫倾角调节机构及汽车座椅,通过设置第一连接点、第二连接点、第三连接点、第四连接点使同一侧的坐垫框架、底座、前联动件、后联动件组成四连杆结构,当驱动件驱动第二横杆相对底座转动时,能抬升前联动件使坐垫框架前端大幅抬高或降低,同时坐垫框架后端小幅抬高或降低,适用于零重力座椅,实现人体零重力姿态,最大程度满足乘员的乘坐舒适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坐垫倾角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件(1)、坐垫框架(2)、前联动件(3)、后联动件(4)、底座(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坐垫倾角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坐垫框架(2)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后联动件(4)朝所述底座(5)的后方倾斜,且此时所述后联动件(4)与通过第四连接点(53)垂直于底座(5)的垂线l之间形成角度α;在所述坐垫框架(2)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后联动件(4)朝所述底座(5)的前方倾斜,且此时所述后联动件(4)与通过第四连接点(53)垂直于底座(5)的垂线l之间形成角度β,角度α是角度β的1/3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坐垫倾角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框架(2)还包括第一横杆(24);所述第一侧框(20)的一端和所述第二侧框(25)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横杆(24)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点(21)靠近所述第一横杆(24)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坐垫倾角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联动件(3)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架(30)和第二支撑架(34);所述第一支撑架(30)和第二支撑架(34)的一端均开设有第一铰接孔(31),所述第一支撑架(30)和第二支撑架(34)的另一端均开设有第二铰接孔(32);所述第一连接点(21)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框(20)/第二侧框(25)的内侧壁上;所述第一连接点(21)用于与所述第二铰接孔(32)转动连接;所述底座(5)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台(52);所述第一支撑架(30)/第二支撑架(34)的另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台(52)上;所述第三连接点(51)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台(52)上,且所述第一铰接孔(31)和所述第三连接点(51)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坐垫倾角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架(30)/第二支撑架(34)朝向所述第一横杆(24)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一限位槽(33);所述第一限位槽(33)和所述第一横杆(24)的形状大小相匹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坐垫倾角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联动件(4)包括第一后连杆(41)和第二后连杆(43),所述驱动件(1)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后连杆(41)和第二后连杆(43)转动,以使所述第一后连杆(41)驱动所述第二侧框(25)转动,所述第二后连杆(43)驱动所述第一侧框(20)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坐垫倾角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联动件(4)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后连杆(41)和所述第二后连杆(43)之间的第二横杆(42),所述第一后连杆(41)和所述第二后连杆(43)通过所述第二横杆(42)连接,且所述第二横杆(42)的两端分别和所述第一侧框(20)和第二侧框(25)的第二连接点(22)连接,所述第一后连杆(41)的底端和第二后连杆(43)的底端分别与所述底座(5)两侧的第四连接点(53)转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坐垫倾角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后连杆(41)和/或所述第二后连杆(43)上设置带有齿形部的齿板,所述驱动件(1)包括电机(12)和与所述电机(12)输出轴连接的齿轮(11),所述电机(12)安装在所述第一侧框(20)和/或第二侧框(25)上,所述齿轮(11)与所述齿板上齿形部啮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坐垫倾角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框(20)或第二侧框(25)内侧壁上设置有限位凸起(23),且所述限位凸起(23)靠近所述第二连接点(22)设置;所述齿板上开设有第二限位槽(432);所述限位凸起(23)位于所述第二限位槽(432)内。

10.一种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坐垫倾角调节机构。

技术总结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坐垫倾角调节机构及汽车座椅,坐垫倾角调节机构包括驱动件、坐垫框架、前联动件、后联动件、底座;坐垫框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框、第二侧框,第一侧框、第二侧框上均设有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底座与第一侧框、第二侧框对应的相对两侧均设有第三连接点和第四连接点;前联动件的两端用于分别转动连接位于同一侧的第一连接点和第三连接点,后联动件的两端用于分别转动连接位于同一侧的第二连接点和第四连接点;驱动件设置在底座或坐垫框架上。汽车座椅包括该坐垫倾角调节机构。本技术可应用于零重力座椅,最大程度满足乘员的乘坐舒适性。技术研发人员:韩鹏飞,田建明,王长慧,赵培杰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汽零部件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201技术公布日:2024/9/19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923/30214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