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球毛壳菌和噻虫嗪的复配剂及其应用
- 国知局
- 2024-10-09 15:28:37
本发明涉及生物防治,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球毛壳菌和噻虫嗪的复配剂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1、小麦茎基腐病是我国北方小麦主产区的重大病害,由多种病原真菌引起,如fusarium spp.等。这些病原真菌侵染小麦根茎部,导致植株生长受阻、叶片黄化,最终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传统上,防治小麦茎基腐病主要依赖于化学农药。然而,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农药使用带来的生态风险日益显现,寻找绿色、安全、高效的生物防治方法成为农业生产中的重要课题。生防菌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防治手段,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
2、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是一种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子囊菌,具有强大的纤维素降解能力和抗病原菌活性。我们之前的研究中已经报道,球毛壳菌12xp1-2-3孢子液对小麦茎基腐病具有显著的防效。球毛壳菌能够显著抑制病原真菌的生长,减少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率,并且对小麦植株生长无明显不良影响。因此,球毛壳菌12xp1-2-3孢子液作为一种潜在的生防菌,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噻虫嗪是一种新型的广谱杀虫剂,属于新烟碱类杀虫剂,通过作用于昆虫的神经系统,导致昆虫麻痹和死亡。噻虫嗪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多种农作物的害虫防治中。由于噻虫嗪具有良好的种子处理效果,通过拌种可以有效防治小麦生长期的多种地下害虫和初期害虫,提高小麦的出苗率和植株健壮度。
3、因此,提供一种球毛壳菌和噻虫嗪的复配剂及其应用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球毛壳菌和噻虫嗪的复配剂及其应用,采用球毛壳菌、噻虫嗪和羧甲基纤维素盐复配,同时实现对小麦病害和虫害的综合防治。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球毛壳菌和噻虫嗪的复配剂,包括球毛壳菌、羧甲基纤维素钠和噻虫嗪三种有效成分;
4、每100kg种子的用量为:150~1500亿球毛壳菌孢子+20g羧甲基纤维素钠+60~90g噻虫嗪;
5、所述球毛壳菌为12xp1-2-3(参见专利号202010832744.5)。
6、进一步,所述的一种球毛壳菌和噻虫嗪的复配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7、制备球毛壳菌孢子液,将球毛壳菌孢子液与羧甲基纤维素钠混合,得球毛壳菌菌剂;将球毛壳菌菌剂与噻虫嗪混合,获得复配剂。
8、进一步,所述的一种球毛壳菌和噻虫嗪的复配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9、(1)制备球毛壳菌孢子液,获得球毛壳菌孢子液浓度为1×107~1×108个/ml;
10、(2)将球毛壳菌孢子液与4%羧甲基纤维素钠按照3:1的体积比进行混合,得球毛壳菌菌剂;
11、(3)将步骤(2)获得的球毛壳菌菌剂与30%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混合,获得复配剂;所述球毛壳菌菌剂与30%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的用量比例为2l:200~300g。
12、进一步,所述的一种球毛壳菌和噻虫嗪的复配剂在同时防治小麦茎基腐病和害虫中的应用。
13、进一步,所述害虫为蚜虫、粉虱、叶蝉。
14、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公开提供了一种球毛壳菌和噻虫嗪的复配剂及其应用,将生防菌球毛壳菌12xp1-2-3孢子液与杀虫剂噻虫嗪混配拌种;通过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利用球毛壳菌的生物防病功能,还可以充分发挥噻虫嗪的杀虫效果,从而达到防病防虫的双重目的。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综合防治效果更好:球毛壳菌和噻虫嗪的协同作用,可以同时防控小麦生长期内的病害和虫害,提高小麦的健康水平和产量。(2)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通过引入生防菌,可以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降低环境污染和对生态系统的影响。(3)延缓病虫害抗药性:多重防治机制的应用,可以延缓病原菌和害虫对化学农药的抗药性发展,提高防治效果的持久性。综上所述,将生防菌球毛壳菌12xp1-2-3孢子液与杀虫剂噻虫嗪混配拌种,是一种有效的综合防治小麦病虫害的新方法。该方法不仅具有显著的防病防虫效果,还能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环境,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推广价值。
技术特征:1.一种球毛壳菌和噻虫嗪的复配剂,其特征在于,包括球毛壳菌、羧甲基纤维素钠和噻虫嗪三种有效成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球毛壳菌和噻虫嗪的复配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球毛壳菌和噻虫嗪的复配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4.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球毛壳菌和噻虫嗪的复配剂在同时防治小麦茎基腐病和害虫中的应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害虫为蚜虫、粉虱、叶蝉。
技术总结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球毛壳菌和噻虫嗪的复配剂及其应用,属于生物防治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的一种球毛壳菌和噻虫嗪的复配剂,采用球毛壳菌、噻虫嗪和羧甲基纤维素钠复配。本发明公开的一种球毛壳菌和噻虫嗪的复配剂,对小麦茎基腐病和蚜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技术研发人员:冯超红,徐飞,王爽,张姣姣,李丽娟,王俊美,李亚红,刘露露,韩自行,石瑞杰,万鑫茹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9/29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1009/30886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