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航空航天装置制造技术 > 缓冲腔装置的制作方法  >  正文

缓冲腔装置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10-15 10:10:07

本发明涉及一种缓冲腔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飞机环控系统的消音缓冲腔。

背景技术:

1、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乘坐大型客机作为主要的出行工具。同时,人们对大型客机的舒适性和健康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2、座舱通风系统主要用于为座舱提供温度、压力、湿度适宜的空气,以保证座舱具有舒适的温度、压力环境和足够的新鲜空气。一定流量的空气经过送风装置整流后进入座舱,保证舱内流场合理、风速适宜且温度均匀。但是,如果送风装置的设计不合理,则会导致座舱内的气流组织紊乱,并且气流集中时会产生较大气动噪音,严重影响乘客舒适性。

3、为了解决气动噪声对座舱乘座舒适性的影响,以往存在这样一种技术:在通风管路中安装消声器,以消除来自环控系统上游的噪声。但是,为了节省重量降低成本,消声器优先安装在各温控区的通风主管上,气流沿下游支管流动过程中仍会产生气动再生噪声。为此,还存在作为环控系统的末端设置缓冲腔的技术。但是,如果缓冲腔的设计不当,也会产生气动再生噪声,连同来自上游的噪声一并进入座舱,对舱内噪声水平产生直接影响。

4、此外,环控系统中高速旋转部件产生的噪声也会随冷边排气对舱外产生影响。由于停机坪噪声有相应的条款要求,通常冷边的排气系统也需要进行消音处理。以往,采用传统的多孔材料进行保温和消音,不仅易破损,在高湿度环境条件下,多孔材料吸水后,会有增重以及保温性能降低等缺点,且多孔材料对于极端气候以及盐雾、腐蚀性液体的适应能力也需要更多的验证。

5、现有技术文献

6、专利文献

7、专利文献1:cn115898963a

8、专利文献2:cn213109804u

9、专利文献3:de10243710b3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鉴于上述以往的技术问题而作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缓冲腔装置,用于飞机环控系统,能够在实现保温和降噪等功能的同时,更好的适应于各种严酷的外界环境条件。

2、本发明涉及一种缓冲腔装置,包括通过内壳体30和外壳体20形成的双层壳体结构,所述外壳体以包围所述内壳体的方式设置,还包括入口管路10,所述入口管路的一端与送风管道连接,在所述外壳体的气流上游侧的顶板设置有与所述入口管路的另一端连接的第一开口,所述内壳体朝向气流下游侧敞开,所述外壳体的气流下游侧的底板与所述内壳体的气流下游侧的边缘连接,在所述内壳体和所述外壳体之间形成有空气夹层40,所述空气夹层构成为外流道,所述内壳体的内部空间构成为内流道。

3、根据该结构的缓冲腔装置,在所述内壳体和所述外壳体之间形成有空气夹层40,所述空气夹层构成为外流道,所述内壳体的内部空间构成为内流道。空气夹层40的内部可视为纯导热,能够通过空气的低导热系数实现对座舱供气的保温。

4、较为理想的是,在所述内壳体和所述外壳体之间的所述空气夹层中设置有多个隔板50,所述隔板将所述空气夹层划分为不同体积且彼此连通的腔体。

5、根据该结构的缓冲腔装置,能够将所述空气夹层划分为不同体积且彼此连通的并联腔体,能够调整共振腔的降噪频率,以适应不同系统的声源特性。

6、此外,所述隔板在所述空气夹层中设置有至少一层,在设置为至少两层的情况下,所述隔板设置成沿上下方向和周向均不重叠。

7、另外,在所述内壳体的至少一个板面上形成有多个穿孔31。

8、根据该结构的缓冲腔装置,通过腔体和穿孔31的协同作用,可以实现对噪声的减弱。

9、此外,所述空气夹层的厚度和所述内壳体上的所述穿孔的孔径的大小设置成,能将所述不同体积的腔体设为频率不同的共振腔。

10、根据该结构的缓冲腔装置,通过将不同体积的腔体设为频率不同的共振腔,能够实现降噪。

11、较为理想的是,在所述内壳体的内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均流板60,在所述均流板上设置有多个沿上下贯穿的贯通孔61。

12、通过设置均流板,能在均流出口流速的同时,进一步提升降噪性能。

13、此外,所述均流板包括第一区域s1和第二区域s2,所述第一区域对应于所述第一开口的孔径,所述第二区域是所述第一区域以外的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中的所述贯通孔的设置密度小于所述第二区域中的所述贯通孔的设置密度。

14、根据该结构的缓冲腔装置,可以确保下游气流均匀同时避免声短路。

15、另外,所述均流板安装在所述内壳体的内部的上下方向的中央位置。

16、较为理想的是,还包括出风格栅70,所述出风格栅安装在所述内壳体的由气流下游侧的边缘形成的下部开口。

17、通过设置出风格栅,可以对经过了缓冲腔装置的气流进行导风并送出。

技术特征:

1.一种缓冲腔装置(1),其特征在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腔装置,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冲腔装置,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缓冲腔装置,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缓冲腔装置,其特征在于,

6.如权利要求1~3、5中任一项所述的缓冲腔装置,其特征在于,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缓冲腔装置,其特征在于,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缓冲腔装置,其特征在于,

9.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缓冲腔装置,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一种缓冲腔装置,包括通过内壳体和外壳体形成的双层壳体结构,所述外壳体以包围所述内壳体的方式设置,还包括入口管路,所述入口管路的一端与送风管道连接,在所述外壳体的气流上游侧的顶板设置有与所述入口管路的另一端连接的第一开口,所述内壳体朝向气流下游侧敞开,所述外壳体的气流下游侧的底板与所述内壳体的气流下游侧的边缘连接,在所述内壳体和所述外壳体之间形成有空气夹层,所述空气夹层构成为外流道,所述内壳体的内部空间构成为内流道。能够在实现保温和降噪等功能的同时,更好的适应于各种严酷的外界环境条件。此外,能抑制自身气动噪声的产生,均匀出口流速。技术研发人员:刘毓迪,曹祎,范明启,肖晓劲,潘舜智,史献林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10/10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1015/31665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