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医药医疗技术的改进,医疗器械制造及应用技术 > 索拉非尼和隐丹参酮联用在治疗肝癌中的应用  >  正文

索拉非尼和隐丹参酮联用在治疗肝癌中的应用

  • 国知局
  • 2024-10-21 14:40:22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特别涉及索拉非尼和隐丹参酮联用在治疗肝癌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1、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率的第二大原因,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超过50%的hcc患者初诊时已处于进展期,失去了根治性手术的机会。晚期hcc除射频消融、经动脉化疗栓塞和放射治疗等局部治疗外,还需要索拉非尼全身治疗。

2、索拉非尼是一种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作为晚期hcc的一线靶向治疗药物。两项iii期临床试验表明,索拉非尼可延长hcc患者的总生存期2-3个月。然而,随着不断深入研究索拉非尼治疗肝细胞癌的效果,学者们发现大多数hcc患者在治疗6个月内出现索拉非尼耐药,最终不足30%的肝癌患者能够从索拉非尼治疗中获益。肿瘤细胞对索拉非尼产生耐药性是限制索拉非尼治疗肝癌疗效的主要原因。

3、目前临床上预防索拉非尼耐药的主要策略之一是联合其他药物,包括伊立替康、西妥昔单抗、表柔比星、顺铂、5-氟尿嘧啶(5-fu)或卡培他滨。然而,这些联合疗法的疗效较差,通常受到药物毒性增加、腹泻和器官损伤等严重不良副作用的限制。因此,我们需要开发一种更安全有效、副作用更少的联合治疗药物来克服肝癌对索拉非尼的耐药性,从而提高肝癌对索拉非尼的敏感性,改肝癌患者的预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索拉非尼和隐丹参酮联用在制备治疗肝癌的药物中的应用。

2、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索拉非尼和隐丹参酮联用在制备抑制肝癌细胞生长和/或增殖的药物中的应用。

3、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隐丹参酮在制备索拉非尼增敏剂中的应用。

4、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5、索拉非尼和隐丹参酮联用在制备治疗肝癌的药物中的应用。

6、所述的索拉非尼的分子式为c21h16clf3n4o3,其化学结构式如式i所示:

7、

8、所述的隐丹参酮的分子式为c19h20o3,其化学结构式如式ii所示:

9、

10、所述的索拉非尼和隐丹参酮联合使用能够协同抑制肝细胞癌的生长和增殖,用于治疗肝癌,其用量范围可以根据本领域常规药物联合的协同作用评价方法进行确定,如bliss协同评分,eoba指数和药物联合指数(ci)等;其中,当bliss协同评分>0,eoba指数>0,药物联合指数(ci)<1时,表示索拉非尼和隐丹参酮产生了协同作用,该条件下的浓度可作为索拉非尼和隐丹参酮的用药浓度。

11、索拉非尼和隐丹参酮联用在制备抑制肝癌细胞生长和/或增殖的药物中的应用。

12、所述的肝癌细胞为正常肝癌细胞和耐药肝癌细胞中的至少一种。

13、所述的索拉非尼的使用浓度(有效浓度)为0.83~17.88μmol/l,隐丹参酮的使用浓度为0.51~4.36μmol/l。

14、进一步地,对于正常肝癌细胞,所述的索拉非尼的使用浓度为0.83~6.64μmol/l(优选为0.83~3.58μmol/l),隐丹参酮的使用浓度为0.51~4.08μmol/l(优选为0.51~2.77μmol/l)。

15、进一步地,对于耐药肝癌细胞,所述的索拉非尼的使用浓度优选为1.31~17.88μmol/l,隐丹参酮的使用浓度优选为0.91~4.36μmol/l。

16、所述的正常肝癌细胞优选为肝癌细胞huh7和肝癌细胞hepg2中的至少一种;其中,

17、对于肝癌细胞huh7,所述的隐丹参酮的使用浓度为0.69~2.77μmol/l,索拉非尼的使用浓度为1.79~3.58μmol/l(即摩尔浓度比为0.69~2.77:1.79~3.58);优选地,所述的隐丹参酮的使用浓度为0.69μmol/l,索拉非尼的使用浓度为1.79μmol/l(即摩尔浓度比为1:2.59);

18、对于肝癌细胞hepg2,所述的隐丹参酮的使用浓度为0.51~2.04μmol/l,索拉非尼的使用浓度为0.83~3.32μmol/l;优选地,所述的隐丹参酮的使用浓度为1.02μmol/l,索拉非尼的使用浓度为1.66μmol/l。

19、所述的耐药肝癌细胞为索拉非尼耐药肝癌细胞(即对索拉非尼产生耐药性)。

20、所述的耐药肝癌细胞为本领域常规的耐药肝癌细胞(包括临床耐药肝癌细胞等)或在乏氧环境构建的耐药肝癌细胞;优选为通过如下方法构建得到:将肝癌细胞置于37℃、1% o2、5% co2和94% n2(均为体积百分数)的乏氧环境中培养48小时以上,构建得到所述的耐药肝癌细胞。

21、所述的耐药肝癌细胞的构建方法,还可以进一步通过测定ic50值验证耐药细胞株是否构建成功,具体步骤如下:

22、在上述乏氧处理完成后的耐药肝癌细胞以及正常肝癌细胞株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索拉非尼处理细胞48小时,然后分别测定索拉非尼处理后的正常和耐药肝癌细胞的ic50、ic50’,再计算耐药指数(ri)=乏氧处理后的肝癌细胞ic50’/正常肝癌细胞ic50,当ri>1时,说明经乏氧处理后的肝癌细胞对索拉非尼产生耐药,即说明耐药肝癌细胞株构建成功。

23、所述的耐药肝癌细胞的构建方法,还可以再进一步通过蛋白印迹实验验证耐药细胞株是否构建成功,具体步骤如下:

24、在上述乏氧处理完成后的耐药肝癌细胞以及正常肝癌细胞株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索拉非尼处理细胞48小时,然后通过蛋白印迹实验检测在索拉非尼干预48小时下,与正常肝癌细胞相比,经乏氧处理后肝癌细胞的凋亡情况,以进一步验证肝癌细胞通过乏氧处理后是否成功构建耐药肝癌细胞株。

25、所述的耐药肝癌细胞优选为耐药肝癌细胞huh7和耐药肝癌细胞hepg2中的至少一种;其中,

26、对于耐药肝癌细胞huh7,所述的隐丹参酮的使用浓度为1.09~4.36μmol/l,索拉非尼的使用浓度为1.31~5.25μmol/l;优选地,所述的隐丹参酮的使用浓度为1.09μmol/l,索拉非尼的使用浓度为1.31μmol/l;

27、对于耐药肝癌细胞hepg2,所述的隐丹参酮的使用浓度为0.91~3.65μmol/l,索拉非尼的使用浓度为4.47~17.88μmol/l;优选地,所述的隐丹参酮的使用浓度为1.83μmol/l,索拉非尼的使用浓度为4.47μmol/l。

28、所述的药物还包括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或赋形剂,制成不同的剂型。

29、隐丹参酮在制备抗肝癌药物增敏剂中的应用;其中,所述的抗肝癌药物为索拉非尼。

30、本发明首次发现,乏氧微环境下肝癌细胞对索拉非尼产生耐药,同时促进肝癌细胞表达p-jak1、p-stat3和hif-1α;而隐丹参酮能够以浓度依赖性的方式通过抑制p-jak1、p-stat3和hif-1α诱导肝癌细胞凋亡。进一步研究发现,隐丹参酮与索拉非尼具有协同效应。此外,与索拉非尼或隐丹参酮单独使用相比,隐丹参酮与索拉非尼联合治疗方案能够通过靶向抑制jak1/stat3/hif-1α信号通路更有效地抑制肝细胞癌,增强肝癌细胞对索拉非尼的敏感性,降低索拉非尼的使用剂量及药物副作用,能够为临床抑制肝癌对索拉非尼产生耐药,进而提高索拉非尼治疗肝细胞癌的疗效提供更好的方案。

31、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

32、(1)本发明首次发现隐丹参酮(cryptotanshinone,cpt)和索拉非尼(sorafenib,sora)两者联合对肝细胞癌的治疗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同时,与单独使用隐丹参酮或索拉非尼相比较,隐丹参酮和索拉非尼联合用药方案能够更有效地诱导肝细胞癌的凋亡。因此,隐丹参酮和索拉非尼联合用药方案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33、(2)本发明利用肝癌细胞进行体外细胞实验,发现与索拉非尼或隐丹参酮单独使用相比,隐丹参酮和索拉非尼两者联合使用能够更加显著诱导肝细胞癌凋亡,表现出较好的治疗效果。在联合使用过程中,隐丹参酮通过抑制jak1/stat3/hif-1α信号通路协同增强索拉非尼对肝细胞癌的抑制作用。

34、(3)本发明利用肝癌皮下种植瘤小鼠模型,发现隐丹参酮与索拉非尼联合使用的抗肿瘤效果优于单独使用隐丹参酮或索拉非尼治疗。此外,将隐丹参酮与索拉非尼联合使用能够增强肝癌细胞对索拉非尼的敏感性,降低了索拉非尼和隐丹参酮的使用剂量,可以减少索拉非尼带来的副作用(体重下降)。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1021/31892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