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医药医疗技术的改进,医疗器械制造及应用技术 > 一种硅胶个性化灌注方法与流程  >  正文

一种硅胶个性化灌注方法与流程

  • 国知局
  • 2024-11-06 14:45:20

本发明涉及口腔修复的,尤其是涉及一种硅胶个性化灌注方法。

背景技术:

1、牙齿矫治器是一种用于矫正牙齿不正常排列的装置,它通过施加持续的轻微压力来逐渐调整牙齿的位置,以改善牙齿的排列、咬合关系以及相关的口腔健康问题。

2、矫治器一般是通过佩戴的方式来使用,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矫治器类型和佩戴方式。现如今各大口腔医院诊所在患者牙齿的矫治过程中,通常采用多个规格的标准矫治器来逐个纠正,以达到对牙齿逐步矫治的目的。

3、其中,标准矫治器通常以标准化加工的方式进行制造,标准矫治器并没有根据每个患者的牙形特征进行加工,这就出现了标准矫治器并不能完全贴合每个患者口腔的情况,在矫治过程中通常只能采用已生产型号中相对最贴合患者口腔情况的标准矫治器进行矫治,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以标准化加工方式制造的牙齿矫治器无法贴合患者口腔情况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硅胶个性化灌注方法。

2、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硅胶个性化灌注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硅胶个性化灌注方法,包括:

4、获取患者脸部固定后口腔于不同张开角度的口腔动态图像数据;

5、基于口腔动态图像数据和预设的图像模型数据库匹配以输出牙齿模型;

6、基于牙齿模型和预设的表层模型数据库以匹配输出包覆于牙齿模型外表面的表面参数信息;

7、基于表面参数信息和预设的模型加厚数据库得到牙套模型;

8、基于牙齿模型和预设的基准牙齿模型输出矫正参数;

9、根据矫正参数对牙套模型修正以得到矫治器模型。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现有技术中,牙齿的矫治方法通常是给患者佩戴标准规格的矫治器进行治疗,而标准规格的矫治器由标准化加工制造,并不是按照每个患者的自身情况而定,因此标准规格的矫治器并不能非常贴合每个患者。

11、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方案则是根据每个患者的口腔牙齿情况,得出牙齿模型数据,先翻牙模,再对牙模进行硅胶浇注,最后形成适配每个患者的个性化硅胶矫治产品。因此,上述方法过程更加可靠并高效。

12、可选的,患者脸部固定的方法包括:

13、获取患者的坐立姿态信息;

14、基于坐立姿态信息获取脸部图像信息和下颌高度信息;

15、基于脸部图像信息确定五官特征位置;

16、基于五官特征位置确定定位线位置信息和口腔位置信息;

17、根据下颌高度信息以控制预设的下颌托板移动并支撑于下颌,根据定位线位置信息以控制预设的脸部固定装置抵靠于两侧颞骨,并获取脸部固定装置的接触信号;

18、若接触信号为1,则根据口腔位置信息控制预设的咬合板伸入口腔;

19、若接触信号为0,则对脸部固定装置的固定位置进行矫正。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现有技术中,设备中的下颌托板通常是固定的,需要患者自行将下颌放置在下颌托板上,并且需要患者自行调整位置,这就容易产生患者固定位置不舒服,在扫描测量过程中患者姿势无法保持固定而产生晃动的情况,使得设备最后测量得到的数据不佳。

21、而本发明方案考虑这一情况,首先患者自行选择能够保持稳定且舒服的姿势,然后设备根据患者的姿势调整下颌托板的固定位置以及脸部固定装置的位置,从而在设备将患者脸部固定后患者不易晃动,使得设备扫描测量数据的效率更高。

22、可选的,脸部固定装置的固定位置矫正方法包括:

23、获取脸部固定装置的反馈压力值和受压面积信息;

24、判断反馈压力值是否小于基准压力值;

25、当且仅当反馈压力值小于基准压力值时,计算反馈压力值与基准压力值之差,定义为调整压力值;

26、基于调整压力值确定脸部固定装置的旋转角度值;

27、基于受压面积信息确定脸部固定装置的高度调节值;

28、根据旋转角度值和高度调节值以控制脸部固定装置重新固定并同时控制预设的语音提示器发出警告以提示患者请勿移动。

29、可选的,咬合板的控制方法包括:

30、获取患者的年龄信息;

31、基于年龄信息匹配对应的上牙列与下牙列之间的张开角度值和口腔深度值;

32、基于张开角度值和口腔深度值确定下颌托板的调整高度和调整角度;

33、基于口腔深度确定压合板的插入深度;

34、根据插入深度以控制咬合板进入口腔,根据调整高度和调整角度以控制下颌托板重新调整位置,并获取咬合板的拍摄中心位置;

35、根据拍摄中心位置以控制预设的扫描设备拍摄并输出口腔初步拍摄图像。

36、可选的,咬合板移动控制方法包括:

37、基于口腔初步拍摄图像获取上牙列与下牙列之间的咬合间隙;

38、基于咬合间隙确定咬合板左右转动的衍生路径;

39、根据衍生路径控制咬合板沿着衍生路径左右移动,并于衍生路径的不同位置处分别控制扫描设备拍摄并输出口腔补充拍摄图像;

40、基于口腔初步拍摄图像和口腔补充拍摄图像分析输出口腔全景图像数据。

4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每个患者的口腔情况不同,不同位置的上牙列和下牙列之间的间距可能不同,这就导致了患者对咬合板进行咬合时,上牙列与下牙列可能出现倾斜而导致最后扫描图像出现重影情况,从而需要反复调整。在本发明方案中,将咬合板设置为可转动的形式,咬合板转动时,患者能够通过不同位置的上牙列和下牙列对咬合板进行咬合,从而扫描得到不同位置的图像,最后综合所有图像的情况,得到完整图像,从而提高效率。

42、可选的,口腔补充拍摄图像的获取方法包括:

43、基于口腔初步拍摄图像分析确定衍生路径上的多个拍摄位置点;

44、获取不同拍摄位置点的上牙列与下牙列之间的矫正角度值,并根据矫正角度值将各个拍摄位置点进行排列并输出拍摄顺序;

45、计算矫正角度值与张开角度值之差,定义为角度调整量;

46、根据拍摄顺序和角度调整量矫正下颌托板的调整高度和调整角度;

47、根据调整高度和调整角度调整下颌托板的位置并同时控制语音提示器发出警告以提示患者张开或闭合嘴巴,根据拍摄顺序控制咬合板水平转动并控制扫描设备拍摄并输出口腔补充拍摄图像。

48、可选的,口腔动态图像数据由口腔处于不同张开角度时的口腔全景图像数据整合输出得到,口腔动态图像数据的获取方法包括:

49、基于患者的年龄信息确定上牙列与下牙列之间的张角范围信息;

50、基于张角范围信息确定开闭角度方案;

51、根据开闭角度方案控制扫描设备拍摄口腔处于不同张开角度时的多个口腔全景图像数据;

52、基于多个口腔全景图像数据分析得到图像转动轴线;

53、根据多个口腔全景图像数据和图像转动轴线整合输出口腔动态图像数据。

5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现有技术中,也存在制造牙模的方法,但是多数制造的牙模均为固定的,无法体现上牙列与下牙列开合的情况。本发明方案通过获取上牙列与下牙列处于不同张开角度时的图像以及转动轴线,最后能够制造出上牙列与下牙列能够转动的牙模,使患者能够更加直观地自身牙齿的情况。

55、可选的,牙齿模型二次修补方法包括:

56、获取牙齿模型的模型图像信息;

57、基于模型图像信息与预设的标准模型信息匹配得到模型缺陷类型信息;

58、基于毛刺缺陷特征,控制预设切割工具对毛刺进行切除并回收;

59、基于牙缝缺陷特征,控制预设的修补工具对牙缝进行填补;

60、基于牙洞缺陷特征,控制修补工具对牙洞进行填补。

6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于牙缝大或者有蛀牙牙洞的患者,按照其牙齿参数制作的牙齿实物模型中也会存在牙缝缺陷或牙洞缺陷等,在硅胶灌注之前将牙齿实物模型的缺陷修补完成,使得灌注后得到的产品表面较为光滑,能够完成适配每个患者。

62、可选的,牙缝缺陷特征的修补方法包括:

63、基于模型图像信息获取相邻牙齿的牙冠间距值;

64、当且仅当牙冠间距值大于0时,获取相邻牙冠的切平面信息;

65、获取相邻牙冠之间的间隙高度值;

66、基于间隙高度值和切平面信息计算得到牙缝空间修复量和修复工装参数;

67、基于牙缝空间修复量匹配确定牙缝填料用量;

68、根据修复工装参数得到修复工装并将修复工装固定在牙齿实物模型上,根据牙缝填料用量控制修补工具对牙缝缺陷特征进行修补。

69、可选的,牙洞缺陷特征的修补方法包括:

70、基于模型图像信息获取牙洞的洞口面积和牙洞深度;

71、基于洞口面积和牙洞深度计算牙洞空间量;

72、获取由切割工具切割产生的毛刺体积值;

73、计算牙洞空间量与毛刺体积值之差,定义为修正填补量;

74、根据修正填补量修正牙洞空间量;

75、基于牙洞空间量匹配确定牙洞填料用量;

76、根据牙洞填料用量控制修补工具对牙洞缺陷特征进行修补。

77、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78、1.一种硅胶个性化灌注方法,根据每个患者的口腔牙齿情况,进行针对性地制造完全适配每个患者自身的个性化矫治产品,过程效率较高;

79、2.由设备配合患者进行脸部固定,患者在扫描测量时处于舒适的状态,使得患者在测量过程中不易晃动,提高了扫描测量的效率;

80、3.通过将咬合板设计为可转动的形式,设备能够对患者口腔不同位置的上牙列和下牙列进行扫描测量,使得扫描得到的图像更精确,扫描效率更高。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1106/32395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