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小间隙的零重力座椅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11-12 13:41:15
本技术属于汽车座椅,尤其涉及一种高强度小间隙的零重力座椅。
背景技术:
1、随着时代的发展,汽车逐渐成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代步工具,同时,人们也开始对车辆的驾乘舒适性以及高配置有了更多的追求。现今的新能源轿车、suv、mpv等车辆,对于座椅的舒适度也有了更高的追求,更加特色的场景和构想不断推陈出新。在智能驾驶和自动驾驶的助推下,搭载“零重力座椅”成为当前车辆的一种新风尚。
2、但目前主要的零重力实现方式,参考申请号202110643449.x,名称为一种自动调节的零重力座椅结构及汽车的中国发明专利,参考申请的结构中使用了五连杆作为主要形式,此类结构虽然能够实现大角度功能,但在实际应用中,无法解决乘坐间隙感,舒适性有待提升;另一方面,碰撞中机构的整体结构强度也由于额外增加的连杆而产生折扣,迟迟无法突破;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高强度小间隙的零重力座椅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强度小间隙的零重力座椅,主要是为了解决零重力座椅间隙及强度问题,旨在解决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高强度小间隙的零重力座椅,包括靠背和坐垫,所述坐垫由滑轨组件、滑轨驱动组件、前滑轨上托架、后滑轨上托架、前连杆、后连杆和坐盆组成;
3、所述滑轨组件包括第一滑动模组和第二滑动模组,所述第一滑动模组和第二滑动模组共用一个下滑轨,其中所述第一滑动模组由第一滑动组件滚珠、第一滑动组件上轨和下滑轨组成,所述第二滑动模组由第二滑动组件滚珠、第二滑动组件上轨和下滑轨组成;
4、所述滑轨驱动组件包括第一滑轨电机和第二滑轨电机,所述第一滑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滑动模组,所述第二滑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滑动模组;
5、所述前滑轨上托架的底端与所述第一滑动组件上轨固定连接,所述前滑轨上托架的顶端与所述前连杆铰连,所述后滑轨上托架的底端与所述第二滑动组件上轨固定连接,所述后滑轨上托架的顶端与所述后连杆铰连;
6、所述前滑轨上托架与所述前连杆铰连处为第一铰链点,所述前连杆与所述坐盆铰连处为第二铰链点,所述坐盆与所述后连杆铰连处为第三铰链点,所述后连杆与所述后滑轨上托架铰连处为第四铰链点,所述第三铰链点处设有提升扭杆,所述提升扭杆用于降低调节负载。
7、优选的,所述滑轨组件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滑轨组件相对间隔分布,两个所述滑轨组件均位于所述坐盆下方。
8、优选的,所述第一滑轨电机和第二滑轨电机均设于两个所述滑轨组件之间,且所述第一滑轨电机和第二滑轨电机相对分布。
9、优选的,所述第一滑轨电机通过固定板连接两个所述第一滑动组件上轨,所述第二滑轨电机通过固定板连接两个所述第二滑动组件上轨,所述第一滑轨电机和第二滑轨电机的输出端均连接丝杆。
10、优选的,所述第一滑动组件滚珠内嵌于所述第一滑动组件上轨和下滑轨之间,所述第二滑动组件滚珠内嵌于所述第二滑动组件上轨和下滑轨之间。
11、优选的,当所述坐垫向前驱动时,由所述滑轨驱动组件分别驱动所述第一滑动模组和第二滑动模组,达到提升向前运动的速度。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实用新型的零重力座椅结构与传统设计相比,传统设计中第一铰链点与第四铰链点设置在同一滑动模组上,第一铰链点与第四铰链点间距不可改变,因此,必须额外增加连杆构成五连杆才能进行相应的大角度调节,而本实用新型将第一铰链点与第四铰链点分别放置在不同的滑动模组中,从而使得两者间距可以进行调节,仅调节滑轨坐盆角度时,只需驱动第一或第二滑动模组可以实现坐盆组件的大角度,单坐盆的最大调节角度能达到21°,如需实现整个座椅的前后向调节,同时驱动第一和第二滑动模组即可;
14、2、本实用新型的零重力座椅结构,设置了第一滑动模组和第二滑动模组,采用滑动副取代相应的转动副,扩大了接触面/接触点,有效的遏制了间隙的产生,同时也有利于增强整体的强度,尤其是侧向刚性的加强;
15、3、本实用新型的零重力座椅结构不需要改变现有的原连杆设计,拓展和通用性更强,且由于向前驱动现在由两个驱动单元执行,相应的有利于提升向前运动的速度。
技术特征:1.一种高强度小间隙的零重力座椅,包括靠背(1)和坐垫(2),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2)由滑轨组件(21)、滑轨驱动组件、前滑轨上托架(24)、后滑轨上托架(25)、前连杆(27)、后连杆(28)和坐盆(29)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小间隙的零重力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组件(21)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滑轨组件(21)相对间隔分布,两个所述滑轨组件(21)均位于所述坐盆(29)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强度小间隙的零重力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轨电机(22)和第二滑轨电机(23)均设于两个所述滑轨组件(21)之间,且所述第一滑轨电机(22)和第二滑轨电机(23)相对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强度小间隙的零重力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轨电机(22)通过固定板连接两个所述第一滑动组件上轨(213),所述第二滑轨电机(23)通过固定板连接两个所述第二滑动组件上轨(215),所述第一滑轨电机(22)和第二滑轨电机(23)的输出端均连接丝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小间隙的零重力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组件滚珠(212)内嵌于所述第一滑动组件上轨(213)和下滑轨(211)之间,所述第二滑动组件滚珠(214)内嵌于所述第二滑动组件上轨(215)和下滑轨(211)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小间隙的零重力座椅,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坐垫(2)向前驱动时,由所述滑轨驱动组件分别驱动所述第一滑动模组和第二滑动模组,达到提升向前运动的速度。
技术总结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强度小间隙的零重力座椅,本座椅将第一铰链点与第四铰链点分别放置在不同的滑动模组中,从而使得两者间距可以进行调节,仅调节滑轨坐盆角度时,只需驱动第一或第二滑动模组可以实现坐盆组件的大角度,单坐盆的最大调节角度能达到21°,如需实现整个座椅的前后向调节,同时驱动第一和第二滑动模组即可;设置了第一滑动模组和第二滑动模组,采用滑动副取代相应的转动副,扩大了接触面/接触点,有效的遏制了间隙的产生,同时也有利于增强整体的强度,尤其是侧向刚性的加强;本座椅结构不需要改变现有的原连杆设计,拓展和通用性更强,且由于向前驱动现在由两个驱动单元执行,相应的有利于提升向前运动的速度。技术研发人员:徐珍,方明,杨波,刘桐阳,左然坤,王升旗,俞达民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芜湖瑞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40329技术公布日:2024/11/7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1112/32568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