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组培车间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11-12 13:52:27
本技术涉及组培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节能组培车间。
背景技术:
1、植物驯化是指人类对野生植物进行长期培育和选择,使其逐渐适应人类的需求和利益,形成与野生植物有所不同的特征和性状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通过选择繁殖有利的性状和杂交等方式来实现。
2、植物驯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人类对植物进行不断的选择、培育和繁殖,逐渐将野生植物的一些特征固定下来,形成了一些特殊的品种。此过程中,需要对植物的基因组进行了解,以便选择和引入有利的基因,还需要考虑环境的适应性,驯化的植物往往对特定环境条件有较好的适应性,但是可能对其他环境条件较为敏感。
3、上述驯化过程,需要在专门的组培车间和驯化车间中进行。组培车间需要维持在一个特定的温度区间,而驯化车间则根据需求进行实时调整。现有温度调节方式,大多直接采用电力、化石燃料等为能源的设备直接调温,其存在以下缺陷:
4、其一,能耗大、污染严重。
5、其二,能效低,存在大量的能源浪费。
6、其三,调节方式过于单一,难以应付复杂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节能组培车间,可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节能组培车间,包括主体框架、温度调节部分、驯化车间外源降温部分、驯化车间内循环降温部分和控制部分。
4、具体的,所述主体框架包括培育车间、驯化车间、空调装置一、空调装置二、白炽灯一和热风机。培育车间、驯化车间之间固定连接,且外壁均设置隔热材料;驯化车间包括长方体中空容器一,其前侧板上设置进气通孔一,后侧板上设置出气通孔一,左侧板上设置圆形通孔一,上底板上设置圆形通孔六,右侧板上设置圆形通孔二、圆形通孔三;白炽灯一等距设置于长方体中空容器一的上底板内壁上;热风机设置于长方体中空容器一内;空调装置一设置于培育车间上;空调装置二设置于驯化车间上;培育车间包括长方体中空容器二,其左侧板上设置圆形通孔四、圆形通孔五;圆形通孔二与圆形通孔四相适配;圆形通孔三与圆形通孔五相适配。
5、具体的,所述温度调节部分包括蓄液盒、导热管一、散热器一、电磁阀一、循环泵一和风扇一。蓄液盒为“c”形中空容器,通过安装架设置于长方体中空容器一的上底板内壁上,位于白炽灯一上方,其出液口上设置循环泵一;蓄液盒和散热器一之间通过导热管一连接,并构成循环通道;导热管一外圈设置隔热材料;散热器一设置于长方体中空容器二的侧板内壁上,包括“u”形铜管和金属铜片;散热器一的一端端口内设置电磁阀;风扇一设置于散热器一的金属铜片上。
6、具体的,所述驯化车间外源降温部分包括直接降温机构和间接降温机构。直接降温机构包括进气扇、电动阀门一、出气扇、止回阀一和止回阀二;进气扇通过圆形安装管一设置于进气通孔一内;电动阀门一、止回阀一设置于圆形安装管一内,分别位于进气扇的前侧和后侧;出气扇通过圆形安装管二设置于出气通孔一内;止回阀二设置于圆形安装管二内,位于进气扇的后侧。间接降温机构包括循环扇一、循环扇二、金属通管一、金属通管二、散热器二、圆台形辅助帽和防雨伞;循环扇一设置于圆形通孔一内;金属通管一的一端设置于散热器二上;金属通管一内设置电动阀门二;圆台形辅助帽设置于圆形通孔六上;防雨伞设置于长方体中空容器一的上底板上,位于圆台形辅助帽上方;循环扇二设置于圆台形辅助帽内;金属通管二的一端设置于圆台形辅助帽的出气口上,另一端设置于散热器二上;散热器二设置于长方体中空容器一的侧板内壁上,包括“s”形铜管和金属铜片。
7、具体的,所述驯化车间内循环降温部分包括丝杆升降机装置、压缩机、导热管二、导热软管、循环泵二、采热机构和散热机构。丝杆升降机装置的活动端设置活动安装板;采热机构通过复位弹簧设置于活动安装板上;散热机构设置于长方体中空容器二的下底板上;采热机构和散热机构通过导热管二、导热软管连接;采热机构包括扁平状导管和真空吸盘;扁平状导管通过长方形固定框与真空吸盘连接;散热机构包括“w”形铜管、金属铜片和风扇二;压缩机和真空吸盘之间通过电磁阀连接。
8、具体的,所述控制部分包括控制机构、反馈机构和plc控制器。控制机构包括启动开关、距离调整开关、内循环开关、直接开关、间接开关、暂停开关。反馈机构包括若干个温度传感模块和距离传感器模块。
9、进一步,增设白炽灯二于活动安装板上。
10、进一步,增设加湿器装置于驯化车间内。
11、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
1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主体框架、温度调节部分、驯化车间外源降温部分、驯化车间内循环降温部分和控制部分的一体化设置,实现了以下功能:
13、其一,实现了组培车间、驯化车间之间的热能转移,从而降低能耗。
14、其二,实时转移白炽灯一的富余热能,从而降低温度调节难度,提高其他相关控温设备的作用效果,节约能源。
15、其三,多种温度调节模式和方法,可适用多种复杂环境,以满足驯化车间的环境要求。
技术特征:1.一种节能组培车间,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框架、温度调节部分、驯化车间外源降温部分、驯化车间内循环降温部分和控制部分;主体框架包括培育车间(102)、驯化车间(101)、空调装置一(104)、空调装置二(105)、白炽灯一(103)和热风机;温度调节部分包括蓄液盒(201)、导热管一、散热器一(203)、电磁阀一、循环泵一(202)和风扇一(204);驯化车间外源降温部分包括直接降温机构和间接降温机构;驯化车间内循环降温部分包括丝杆升降机装置(401)、压缩机、导热管二、导热软管、循环泵二、采热机构(402)和散热机构(403);丝杆升降机装置(401)的活动端设置活动安装板;采热机构(402)通过复位弹簧设置于活动安装板上;散热机构(403)设置于长方体中空容器二的下底板上;采热机构(402)和散热机构(403)通过导热管二、导热软管连接;采热机构(402)包括扁平状导管和真空吸盘(404);扁平状导管通过长方形固定框与真空吸盘(404)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节能组培车间,其特征在于:蓄液盒(201)为“c”形中空容器,通过安装架设置于长方体中空容器一的上底板内壁上,位于白炽灯一(103)上方;蓄液盒(201)的出液口上设置循环泵一(202);蓄液盒(201)和散热器一(203)之间通过导热管一连接,并构成循环通道;导热管一外圈设置隔热材料;散热器一(203)设置于长方体中空容器二的侧板内壁上;散热器一(203)的一端端口内设置电磁阀;风扇一(204)设置于散热器一(203)的金属铜片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节能组培车间,其特征在于:直接降温机构包括进气扇(301)、电动阀门一(302)、出气扇(304)、止回阀一(303)和止回阀二(305);进气扇(301)通过圆形安装管一设置于进气通孔一内;电动阀门一(302)、止回阀一(303)设置于圆形安装管一内,分别位于进气扇(301)的前侧和后侧;出气扇(304)通过圆形安装管二设置于出气通孔一内;止回阀二(305)设置于圆形安装管二内,位于进气扇(301)的后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节能组培车间,其特征在于:间接降温机构包括循环扇一(306)、循环扇二(308)、金属通管一、金属通管二、散热器二(307)、圆台形辅助帽(309)和防雨伞(310);循环扇一(306)设置于圆形通孔一内;金属通管一的一端设置于散热器二(307)上;金属通管一内设置电动阀门二;圆台形辅助帽(309)设置于圆形通孔六上;防雨伞(310)设置于长方体中空容器一的上底板上,位于圆台形辅助帽(309)上方;循环扇二(308)设置于圆台形辅助帽(309)内;金属通管二的一端设置于圆台形辅助帽(309)的出气口上,另一端设置于散热器二(307)上;散热器二(307)设置于长方体中空容器一的侧板内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节能组培车间,其特征在于:培育车间(102)、驯化车间(101)之间固定连接,且外壁均设置隔热材料;驯化车间(101)包括长方体中空容器一;白炽灯一(103)设置于长方体中空容器一的上底板内壁上;热风机设置于长方体中空容器一内;空调装置一(104)设置于培育车间(102)上;空调装置二(105)设置于驯化车间(101)上;培育车间(102)包括长方体中空容器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节能组培车间,其特征在于:散热机构(403)包括“w”形铜管、金属铜片和风扇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节能组培车间,其特征在于:增设白炽灯二于活动安装板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节能组培车间,其特征在于:增设加湿器装置于驯化车间(101)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节能组培车间,其特征在于:散热器一(203)包括“u”形铜管和金属铜片。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节能组培车间,其特征在于:散热器二(307)包括“s”形铜管和金属铜片。
技术总结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节能组培车间,包括主体框架、温度调节部分、驯化车间外源降温部分、驯化车间内循环降温部分和控制部分;温度调节部分包括蓄液盒、导热管一、散热器一、电磁阀一、循环泵一和风扇一;驯化车间外源降温部分包括直接降温机构和间接降温机构;驯化车间内循环降温部分包括丝杆升降机装置、压缩机、导热管二、导热软管、循环泵二、采热机构和散热机构。可实现组培车间、驯化车间之间的热能转移,从而降低能耗;实时转移白炽灯一的富余热能,从而降低温度调节难度,提高其他相关控温设备的作用效果,节约能源;多种温度调节模式和方法,可适用多种复杂环境,以满足驯化车间的环境要求。技术研发人员:汪锡文,黄立斌,邱许凤,章明紫,杨昕炜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芜湖东源新农村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40117技术公布日:2024/11/7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1112/32637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