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工位转盘式感应淬火装置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12-26 15:51:10
本技术涉及一种多工位转盘式感应淬火装置,属于感应淬火。
背景技术:
1、感应淬火就是利用电磁感应在工件内产生涡流而将工件进行加热,感应淬火类型分为:工频、低频、中频、超音频、高频、超高频几种,根据淬硬深度需要来选择适用频率,淬硬层深度越大,所需频率越低,反之,则越高,感应淬火以中频、超音频、高频、超高频为主,中频一般为可控硅,国内有用igbt感应电源做中频的,比可控硅节能,但是价格较可控硅的高,相对来说,igbt是发展趋势,因其转换效率较高,而且性能稳定,内部实现软开关,不容易出故障,超音频、高频则是igbt感应电源,国内igbt感应电源已经历三代,第一代以窄频率多主板为显著特征,第二代则是宽频率范围,单一主板为主要特征,第三代,则从技术结构上进行了革命性的改变,实现数字化控制,能传输和储存能量监控数据,便于实现标准化管理。
2、刚性零件为了提高其刚性、耐磨性以及硬度,需要对其进行淬火处理,淬火方式较多,其中包括感应淬火,在使用感应淬火对齿轮进行淬火工作后,需要将齿轮移动至淬火液中对其进行降温,当大批量进行加工时,需要多次重复移动齿轮至淬火液中,该过程较为繁琐,同时在对齿轮进行淬火时,齿轮为了提高淬火速度,需要使其产生旋转,而未对齿轮进行固定,可能会导致齿轮由于离心力的作用而从电磁线圈的内部脱离,继而影响正常的淬火工作。
3、为此,提出一种多工位转盘式感应淬火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工位转盘式感应淬火装置,以解决或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多工位转盘式感应淬火装置,包括淬火液箱,淬火液箱内腔底部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框,淬火液箱内腔的顶部均设置有电磁线圈,固定框的顶部设置有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双向螺杆、第一螺块、第一l形杆、圆形板、第二螺块、第二l形板、箱体、伺服电机、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和齿带,驱动电机固定安装于固定框的顶部,箱体的顶部均设置有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包括旋转块、空心管、第一夹块、丝杆、第二夹块、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顶板和旋钮,四个所述旋转块均固定连接于主动齿轮和三个所述从动齿轮的顶部。
3、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双向螺杆固定连接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第一螺块螺纹连接于双向螺杆表面的顶部,第一l形杆固定安装于第一螺块的右侧,圆形板固定安装于第一l形杆的底部,四个所述电磁线圈均固定安装于圆形板的底部,第二螺块螺纹连接于双向螺杆表面的底部,第二l形板固定安装于第二螺块的右侧,箱体固定安装于第二l形板的顶部。
4、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伺服电机固定安装于箱体内腔的底部,主动齿轮固定连接于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三个所述从动齿轮均活动连接于箱体内腔的顶部,齿带活动连接于主动齿轮和三个所述从动齿轮的表面。
5、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箱体内腔的顶部开设有滑动槽,且滑动槽的形状与齿带的形状相匹配,齿带顶部的四周均固定安装有滑动块,四个所述滑动块的顶部均固定安装于滑动槽的内腔中。
6、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固定框的右侧开设有限位槽,第一螺块和第二螺块的左侧均滑动连接于限位槽的内腔中。
7、进一步优选地,四个所述空心管均固定安装于四个所述旋转块的顶部,四个所述第一夹块均固定安装于四个所述空心管表面的底部,四个所述丝杆均活动连接于四个所述空心管的顶部,四个所述第二夹块均螺纹连接于四个所述丝杆的表面,十六个所述第一连接板均活动连接于四个所述第二夹块的四周,十六个第二连接板均活动连接于四个所述第一夹块的四周,第二连接板和第一连接板通过转轴相连接,顶板均活动连接于第二连接板和第一连接板的外侧,四个所述旋钮均固定安装于四个所述丝杆的顶部。
8、进一步优选地,四个所述第二连接板顶部的前后两侧均固定安装有限位杆,限位杆滑动连接于第二夹块的内表面中。
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
10、一、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调节机构,可以使得需要淬火的零件自动移动至电磁线圈的内侧,当淬火完毕后,也可使其自动移动至炊火液中,节省了人工自行移动零件的步骤,提高了设备整体的便捷性,同时节省了较多的人工成本,通过设置固定机构,可以对转动的零件进行固定,避免其由于旋转时的离心力而脱离电磁线圈的内侧,导致无法正常进行炊火工作的问题发生。
11、二、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驱动电机,可以使得双向螺杆带动第一螺块与第二螺块向内外两侧进行移动,方便对零件进行淬火与降温的工作,提高了设备整体的淬火速度与效率,通过设置伺服电机、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可以使得固定机构整体带动零件进行旋转,方便提高零件进行淬火时的速度,通过设置滑动块和滑动槽,可以对齿带进行限位,避免其从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表面脱落,导致固定机构无法带动零件进行旋转的问题出现,通过设置限位槽,可以对第一螺块和第二螺块的移动方向进行限位,避免其移动时产生偏移,从而影响对零件的淬火与降温工作,通过设置旋钮和丝杆,可以使得第二夹块向内侧进行移动,并通过第二夹块的移动使得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进行翻转,并推动顶板对零件进行固定,避免零件在旋转过程中从电磁线圈的内侧脱落,通过设置顶板,可以对第二连接板的移动方向进行限位,避免其移动时产生偏移,从而影响对零件的固定工作。
12、上述概述仅仅是为了说明书的目的,并不意图以任何方式进行限制。除上述描述的示意性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之外,通过参考附图和以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将会是容易明白的。
技术特征:1.一种多工位转盘式感应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淬火液箱(1),淬火液箱(1)内腔底部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框(5),淬火液箱(1)内腔的顶部均设置有电磁线圈(4),固定框(5)的顶部设置有调节机构(2),调节机构(2)包括驱动电机(201)、双向螺杆(202)、第一螺块(203)、第一l形杆(204)、圆形板(205)、第二螺块(206)、第二l形板(207)、箱体(208)、伺服电机(209)、主动齿轮(210)、从动齿轮(211)和齿带(212),驱动电机(201)固定安装于固定框(5)的顶部,箱体(208)的顶部均设置有固定机构(3),固定机构(3)包括旋转块(301)、空心管(302)、第一夹块(303)、丝杆(304)、第二夹块(305)、第一连接板(306)、第二连接板(307)、顶板(308)和旋钮(309),四个所述旋转块(301)均固定连接于主动齿轮(210)和三个所述从动齿轮(211)的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工位转盘式感应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螺杆(202)固定连接于驱动电机(201)的输出端,第一螺块(203)螺纹连接于双向螺杆(202)表面的顶部,第一l形杆(204)固定安装于第一螺块(203)的右侧,圆形板(205)固定安装于第一l形杆(204)的底部,四个所述电磁线圈(4)均固定安装于圆形板(205)的底部,第二螺块(206)螺纹连接于双向螺杆(202)表面的底部,第二l形板(207)固定安装于第二螺块(206)的右侧,箱体(208)固定安装于第二l形板(207)的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工位转盘式感应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电机(209)固定安装于箱体(208)内腔的底部,主动齿轮(210)固定连接于伺服电机(209)的输出端,三个所述从动齿轮(211)均活动连接于箱体(208)内腔的顶部,齿带(212)活动连接于主动齿轮(210)和三个所述从动齿轮(211)的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工位转盘式感应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208)内腔的顶部开设有滑动槽(213),且滑动槽(213)的形状与齿带(212)的形状相匹配,齿带(212)顶部的四周均固定安装有滑动块(214),四个所述滑动块(214)的顶部均固定安装于滑动槽(213)的内腔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工位转盘式感应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5)的右侧开设有限位槽(215),第一螺块(203)和第二螺块(206)的左侧均滑动连接于限位槽(215)的内腔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工位转盘式感应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空心管(302)均固定安装于四个所述旋转块(301)的顶部,四个所述第一夹块(303)均固定安装于四个所述空心管(302)表面的底部,四个所述丝杆(304)均活动连接于四个所述空心管(302)的顶部,四个所述第二夹块(305)均螺纹连接于四个所述丝杆(304)的表面,十六个所述第一连接板(306)均活动连接于四个所述第二夹块(305)的四周,十六个第二连接板(307)均活动连接于四个所述第一夹块(303)的四周,第二连接板(307)和第一连接板(306)通过转轴相连接,顶板(308)均活动连接于第二连接板(307)和第一连接板(306)的外侧,四个所述旋钮(309)均固定安装于四个所述丝杆(304)的顶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工位转盘式感应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第二连接板(307)顶部的前后两侧均固定安装有限位杆(310),限位杆(310)滑动连接于第二夹块(305)的内表面中。
技术总结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工位转盘式感应淬火装置,包括淬火液箱,淬火液箱内腔底部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框,淬火液箱内腔的顶部均设置有电磁线圈,固定框的顶部设置有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固定安装于固定框的顶部,固定机构均设置于箱体的顶部,通过设置调节机构,可以使得需要淬火的零件自动移动至电磁线圈的内侧,当淬火完毕后,也可使其自动移动至炊火液中,节省了人工自行移动零件的步骤,提高了设备整体的便捷性,同时节省了较多的人工成本,通过设置固定机构,可以对转动的零件进行固定,避免其由于旋转时的离心力而脱离电磁线圈的内侧,导致无法正常进行炊火工作的问题发生。技术研发人员:黄芬芬,时培群,王新明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济宁市松岳建设机械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40514技术公布日:2024/12/23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1226/34711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