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照明工业产品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 一种反射式光学系统的制作方法  >  正文

一种反射式光学系统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12-26 15:53:15

本技术属于光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反射式光学系统。

背景技术:

1、汽车照明系统是道路安全和驾驶体验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这些系统需要高效地产生和引导光线,以确保驾驶员和行人安全。光的反射在汽车照明系统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它可以控制光线的传播方向并提高照明效率。特别是角灯或雾灯,角灯为车辆近前方道路转角处提供辅助照明或者为车辆侧面或者后面提供辅助照明的灯具,角灯对道路环境照明条件不充分时,起到一定辅助照明作用,为行车安全提供了保障,这种灯具特别是对道路环境照明条件不充分的地区,起到一定辅助照明作用。前雾灯安装在车辆前方,其光色是无色,具有照明作用。

2、传统的角灯或雾灯的光学系统通常采用光源加反射镜的方案,这种方案存在以下不足:

3、一方面,反射镜的设计难度较大,反射镜的曲率和形状需要经过复杂的计算和优化,才能获得理想的光型分布,零件的精度要求较高,反射镜的形状和表面质量必须非常精细,否则会影响光线的反射效率和光型的准确性;

4、另一方面,截止线不清晰,反射式光学系统形成的光型边缘通常不够清晰,特别是对于需要精确控制光束形状的角灯和雾灯。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射式光学系统,具有光学设计简单、零件精度要求不高、截止线清晰、提升光线的反射效率以及能够控制光型的宽度的效果。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反射式光学系统,其中,包括:至少一光源和第一反射部,所述第一反射部形成有一弧形反射面,所述光源设置于所述弧形反射面的内侧并位于所述弧形反射面的焦点位置,所述光源的一部分光束投射至所述弧形反射面上,所述弧形反射面对所述一部分光束进行反射;

4、还包括:一个或多个反射单元,所述反射单元设置于所述弧形反射面的内侧,每一所述反射单元均沿一所述光源的光路方向设置,每一所述光源发射端靠近所述反射单元的下端设置,每一所述反射单元均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二反射部,所述第二反射部布置为能够反射所述光源发出的另一部分光束且使其进入所述弧形反射面,所述弧形反射面对所述另一部分光束进行反射。

5、具体的技术效果是:在光源的光路方向上设置第一反射部以及一个或多个反射单元,使得光源发出的光束尽可能多的被投射到第一反射部上,降低了第一反射部的零件精度要求、提升了光线的反射效率。

6、进一步地,所述反射单元的数量为一个且所述第二反射部的数量为一个时,所述第二反射部设置于所述光源的一侧。

7、具体的技术效果是:第二反射部设置于光源的一侧,可以保证光源向侧边发出的光束能够被反射到第一反射部上,提升光线的反射效率。

8、进一步地,所述反射单元的数量为一个且所述第二反射部的数量为两个时,两所述第二反射部对称设置于所述光源的两侧,所述光源位于两所述第二反射部的下端面与对称中心面的交线上。

9、具体的技术效果是:可以保证光源向两侧发出的光束能够被反射到第一反射部上,提升光线的反射效率,并且通过两对称设置第二反射部来控制光型的宽度。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反射部的一端至少设置有一平面连接部,每一所述平面连接部与一所述第二反射部一体连接。

11、具体的技术效果是:通过平面连接部将第二反射部与第一反射部连接,可以提高第二反射部反射至第一反射部上的光束利用率。

12、进一步地,所述反射单元的数量为一个且所述第二反射部的数量为三个时,其中一所述第二反射部设置于所述光源的后端并与所述平面连接部连接,该其中一所述第二反射部的两端分别与另外两所述第二反射部连接,另外两所述第二反射部对称设置于所述光源的两侧。

13、具体的技术效果是:通过在光源的两侧和后端均设置一第二反射部,使得光源向两侧和后端发出的光束均能够被反射到第一反射部上,提升光线的反射效率,并且在光源的后端设置的第二反射部可以控制光上下扩散的角度。

14、进一步地,所述反射单元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所述反射单元沿所述第一反射部的宽度方向依次阵列设置,每一所述反射单元均通过一所述平面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反射部的一端一体连接。

15、具体的技术效果是:可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反射单元的数量,从而控制最终从第一反射部反射出的光型的宽度。

1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反射部呈平面状结构设置或弧形结构设置,所述平面状结构或所述弧形结构的上端均向远离所述光源的方向倾斜设置。

17、具体的技术效果是:采用此种倾斜式的设计保证光源发出的另一部分光束被更好的投射到第一反射部的弧形反射面上。

18、进一步地,所述弧形反射面上设置有不同图案的光学花纹。

19、具体的技术效果是:通过设置不同图案的光学花纹可以控制光线传播、增强光提取效率、抑制反射、改变光谱特性和实现特殊光学效果。

2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反射部的另一端向所述光源的光轴方向延伸以形成类抛物面形状,当每一所述反射单元均包括两个第二反射部时,两所述第二反射部对称设置于一个所述光源的两侧,两所述第二反射部的后端均与所述第一反射部的一端一体连接。

21、具体的技术效果是:采用这种类抛物面形状的设计,能够提高光上下扩散的角度。

2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3、(1)、在光源的光路方向上设置第一反射部以及一个或多个反射单元,使得光源发出的光束经过反射单元尽可能多的被投射到第一反射部上,降低了第一反射部的零件精度要求、提升了光线的反射效率。

24、(2)、通过设置的反射单元的数量,或者设置的第二反射部的数量能够改变反射出的光型的宽度,从而起到控制光型的宽度的效果。

25、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技术特征:

1.一种反射式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光源(1)和第一反射部(2),所述第一反射部(2)形成有一弧形反射面(3),所述光源(1)设置于所述弧形反射面(3)的内侧并位于所述弧形反射面(3)的焦点位置,所述光源(1)的一部分光束投射至所述弧形反射面(3)上,所述弧形反射面(3)对所述一部分光束进行反射;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反射式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单元(4)的数量为一个且所述第二反射部(6)的数量为一个时,所述第二反射部(6)设置于所述光源(1)的一侧。

3.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反射式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单元(4)的数量为一个且所述第二反射部(6)的数量为两个时,两所述第二反射部(6)对称设置于所述光源(1)的两侧,所述光源(1)位于两所述第二反射部(6)的下端面与对称中心面的交线上。

4.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反射式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部(2)的一端至少设置有一平面连接部(5),每一所述平面连接部(5)与一所述第二反射部(6)一体连接。

5.如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一种反射式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单元(4)的数量为一个且所述第二反射部(6)的数量为三个时,其中一所述第二反射部(6)设置于所述光源(1)的后端并与所述平面连接部(5)连接,该其中一所述第二反射部(6)的两端分别与另外两所述第二反射部(6)连接,另外两所述第二反射部(6)对称设置于所述光源(1)的两侧。

6.如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一种反射式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单元(4)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所述反射单元(4)沿所述第一反射部(2)的宽度方向依次阵列设置,每一所述反射单元(4)均通过一所述平面连接部(5)与所述第一反射部(2)的一端一体连接。

7.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反射式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射部(6)呈平面状结构设置或弧形结构设置,所述平面状结构或所述弧形结构的上端均向远离所述光源(1)的方向倾斜设置。

8.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反射式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反射面(3)上设置有不同图案的光学花纹。

9.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反射式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部(2)的另一端向所述光源(1)的光轴方向延伸以形成类抛物面形状,当每一所述反射单元(4)均包括两个第二反射部(6)时,两所述第二反射部(6)对称设置于一个所述光源(1)的两侧,两所述第二反射部(6)的后端均与所述第一反射部(2)的一端一体连接。

技术总结本技术属于光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反射式光学系统,其中包括:至少一光源、第一反射部和一个或多个反射单元,第一反射部形成有弧形反射面,光源位于弧形反射面的焦点位置,第一反射部对光源的一部分光束进行反射;反射单元设置于弧形反射面的内侧,每一反射单元均沿一光源的光路方向设置,每一反射单元均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二反射部,第二反射部布置为能够反射光源发出的另一部分光束且使其进入弧形反射面,第一反射部对另一部分光束进行反射,这种一种反射式光学系统在光源的光路方向上设置第一反射部以及一个或多个反射单元,使得光源发出的光束尽可能多的被投射到第一反射部上,降低了第一反射部的零件精度要求、提升了光线的反射效率。技术研发人员:徐岩修,臧琦智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州星宇车灯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40521技术公布日:2024/12/23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1226/34724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