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驾驶室骨架结构及悬挂式轨道列车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1 08:52:05
本技术涉及轨道交通,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驾驶室骨架结构及悬挂式轨道列车。
背景技术:
1、悬挂式轨道列车的轨道设置在列车的顶部,列车通过转向架悬挂在轨道梁上行驶,具有建设成本低、建设周期短、建设维护方便、可迁移、可持续发展的优势,目前在国内仍处于发展初期,特别适宜我国人口众多、地形复杂的城市及旅游景区交通需求,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2、受普通轨道列车驾驶室结构的影响,现有技术中,悬挂式轨道列车的驾驶室也采用下部前凸的流线型设计,当列车悬挂在轨道梁上行驶时空气动力学性能较差,不仅造成增大风阻,增加能耗的问题,并且还存在从轨道梁上掉落物体砸坏驾驶室内部设施的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减小风阻,并且提高驾驶室的安全性。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驾驶室骨架结构,包括:
3、上底架,所述上底架适于与车体的车顶横梁连接,所述上底架包括上横梁,所述上横梁沿所述车体的宽度方向设置,并位于所述上底架远离所述车顶横梁的一端;
4、下底架,所述下底架适于与所述车体的车底横梁连接,所述下底架包括下横梁,所述下横梁平行于所述上横梁设置,并位于所述下底架远离所述车底横梁的一端;
5、面罩骨架,所述面罩骨架适于与所述车体的车体立柱连接,所述面罩骨架包括面罩立柱,所述面罩立柱的一端与所述上横梁连接,所述面罩立柱的另一端与所述下横梁连接;
6、于所述车体的长度方向上,所述上横梁至所述车体的前端面的距离大于所述下横梁至所述前端面的距离。
7、可选地,所述上底架还包括第一上纵梁和第二上纵梁,所述第一上纵梁和所述第二上纵梁呈八字形设置,所述第一上纵梁和所述第二上纵梁相互较近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上横梁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一上纵梁和所述第二上纵梁相互较远的一端分别适于与所述车顶横梁的两端连接。
8、可选地,所述下底架还包括第一下纵梁和第二下纵梁,所述第一下纵梁和所述第二下纵梁呈八字形设置,所述第一下纵梁和所述第二下纵梁相互较近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下横梁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一下纵梁和所述第二下纵梁相互较远的一端分别适于与所述车底横梁的两端连接。
9、可选地,所述下底架的外轮廓与所述前端面合围形成的区域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位于所述上底架的外轮廓与所述前端面合围形成的区域在水平面上的投影范围之内。
10、可选地,所述面罩骨架还包括面罩横梁,所述面罩横梁平行于所述上横梁设置,并与所述面罩立柱连接。
11、可选地,所述面罩骨架还包括面罩纵梁,所述面罩纵梁设有两个,两个所述面罩纵梁呈八字形设置,两个所述面罩纵梁相互较近的一端分别与所述面罩横梁的两端连接,两个所述面罩纵梁相互较远的一端分别适于与所述车体立柱连接。
12、可选地,所述面罩骨架的外轮廓与所述前端面合围形成的区域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位于所述上底架的外轮廓与所述前端面合围形成的区域在水平面上的投影范围之内。
13、可选地,所述上底架还包括加强横梁,所述加强横梁设置在所述上横梁与所述车顶横梁之间,所述加强横梁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上纵梁连接,所述加强横梁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上纵梁连接。
14、可选地,所述下底架包括加强纵梁,所述加强纵梁设置在所述第一下纵梁与所述第二下纵梁之间,所述加强纵梁的一端与所述下横梁连接,所述加强纵梁的另一端适于与所述车底横梁连接。
15、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面罩立柱的一端与上横梁连接,面罩立柱的另一端与下横梁连接,于车体的长度方向上,上横梁至车体的前端面的距离大于下横梁至前端面的距离,使得面罩骨架呈上端朝前,下端朝后的倾斜状,可以减小面罩骨架与上底架之间的夹角,有利于减小列车行驶时的风阻,同时,上底架对面罩骨架进行遮挡,可以防止从轨道梁上掉落的物体砸坏驾驶室内部设施,提高了列车的安全性。
17、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悬挂式轨道列车,以解决如何减小风阻,并且提高驾驶室的安全性。
18、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19、一种悬挂式轨道列车,包括车体和如上所述的驾驶室骨架结构,所述驾驶室骨架结构的上底架适于与所述车体的车顶横梁连接,所述驾驶室骨架结构的下底架适于与所述车体的车底横梁连接,所述驾驶室骨架结构的面罩骨架适于与所述车体的车体立柱连接。
20、所述悬挂式轨道列车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与上述的驾驶室骨架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技术特征:1.一种驾驶室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驾驶室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底架(1)还包括第一上纵梁(12)和第二上纵梁(13),所述第一上纵梁(12)和所述第二上纵梁(13)呈八字形设置,所述第一上纵梁(12)和所述第二上纵梁(13)相互较近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上横梁(11)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一上纵梁(12)和所述第二上纵梁(13)相互较远的一端分别适于与所述车顶横梁(101)的两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驾驶室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底架(2)还包括第一下纵梁(22)和第二下纵梁(23),所述第一下纵梁(22)和所述第二下纵梁(23)呈八字形设置,所述第一下纵梁(22)和所述第二下纵梁(23)相互较近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下横梁(21)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一下纵梁(22)和所述第二下纵梁(23)相互较远的一端分别适于与所述车底横梁(102)的两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驾驶室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底架(2)的外轮廓与所述前端面合围形成的区域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位于所述上底架(1)的外轮廓与所述前端面合围形成的区域在水平面上的投影范围之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驾驶室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罩骨架(3)还包括面罩横梁(32),所述面罩横梁(32)平行于所述上横梁(11)设置,并与所述面罩立柱(31)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驾驶室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罩骨架(3)还包括面罩纵梁(33),所述面罩纵梁(33)设有两个,两个所述面罩纵梁(33)呈八字形设置,两个所述面罩纵梁(33)相互较近的一端分别与所述面罩横梁(32)的两端连接,两个所述面罩纵梁(33)相互较远的一端分别适于与所述车体立柱(103)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驾驶室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罩骨架(3)的外轮廓与所述前端面合围形成的区域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位于所述上底架(1)的外轮廓与所述前端面合围形成的区域在水平面上的投影范围之内。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驾驶室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底架(1)还包括加强横梁(14),所述加强横梁(14)设置在所述上横梁(11)与所述车顶横梁(101)之间,所述加强横梁(1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上纵梁(12)连接,所述加强横梁(1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上纵梁(13)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驾驶室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底架(2)还包括加强纵梁(24),所述加强纵梁(24)设置在所述第一下纵梁(22)与所述第二下纵梁(23)之间,所述加强纵梁(24)的一端与所述下横梁(21)连接,所述加强纵梁(24)的另一端适于与所述车底横梁(102)连接。
10.一种悬挂式轨道列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100)和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驾驶室骨架结构,所述驾驶室骨架结构的上底架(1)适于与所述车体(100)的车顶横梁(101)连接,所述驾驶室骨架结构的下底架(2)适于与所述车体(100)的车底横梁(102)连接,所述驾驶室骨架结构的面罩骨架(3)适于与所述车体(100)的车体立柱(103)连接。
技术总结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驾驶室骨架结构及悬挂式轨道列车,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其驾驶室骨架结构包括上底架、下底架和面罩骨架,上底架的上横梁沿车体的宽度方向设置,并位于上底架远离车顶横梁的一端;下底架的下横梁平行于上横梁设置,并位于下底架远离车底横梁的一端;面罩骨架的面罩立柱的一端与上横梁连接,面罩立柱的另一端与下横梁连接;于车体的长度方向上,上横梁至车体的前端面的距离大于下横梁至前端面的距离。本技术中面罩骨架呈上端朝前,下端朝后的倾斜状,可以减小面罩骨架与上底架之间的夹角,有利于减小风阻,同时,上底架对面罩骨架进行遮挡,可以防止从轨道梁上掉落的物体砸坏驾驶室内部设施,提高了列车的安全性。技术研发人员:周自谦,张春园,王碧奇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工程机械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0831技术公布日:2024/4/24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18/23375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