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视镜调节方法及相关装置与流程
- 国知局
- 2024-08-02 16:29:28
本技术涉及智能控制,尤其涉及一种后视镜调节方法及相关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工业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伴随着汽车的广泛应用,后视镜是保证安全驾驶不可或缺的零部件,合适的后视镜角度能使驾驶员更清楚看到后方车辆,提供清楚的视野以便于并线、转弯、倒车等驾驶操作。
2、当前车辆的后视镜角度调整主要依靠驾驶员上车后手动调整左右侧后视镜或者利用固定的标准驾驶员眼点,将驾驶员眼点与标准眼点对比调整后视镜角度,完成后视镜的调节,如此,调节精度不够高,且用户使用体验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后视镜调节方法及相关装置,能够通过摄像头采集驾驶座座椅上的人的人眼位置,得到更为精确的人眼位置,提高确定后视镜目标角度的准确性,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从而提升了用户的行车安全性。
2、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后视镜调节方法,用于调节车辆的后视镜,所述车辆还包含所述后视镜、驾驶座座椅和摄像头,所述后视镜角度可调整,所述方法包括:
3、通过所述摄像头采集所述驾驶座座椅上的人的人眼位置;
4、根据所述人眼位置和所述后视镜中心的位置,确定所述后视镜的目标角度,其中,所述后视镜的目标角度和所述人眼位置与所述后视镜中心的位置的距离相关。
5、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调节处理装置可以通过摄像头采集驾驶座座椅上的人的人眼位置,并根据人眼位置和后视镜中心的位置,确定后视镜的目标角度。由于不同的人的人眼位置可能不同,通过摄像头采集驾驶座座椅上的人的人眼位置,调节处理装置可以得到更为精确的人眼位置,调节处理装置确定的后视镜的目标角度会更加准确,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从而提升了用户的行车安全性。
6、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人眼位置和所述后视镜中心的位置为xyz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位置,其中,所述x轴为所述车辆前进的方向,所述y轴为驾驶员正向落坐时的左右方向,所述z轴为与地面垂直,指向车顶的方向。
7、在第一方面的又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人眼位置与所述后视镜中心的位置的距离包含所述人眼位置与所述后视镜中心的位置的x轴方向的距离、所述人眼位置与所述后视镜中心的位置的y轴方向的距离和所述人眼位置与所述后视镜中心的位置的z轴方向的距离,所述后视镜的目标角度包含后视镜绕y轴的旋转角度和后视镜绕z轴的旋转角度。
8、如此,通过人眼识别,结合人眼位置、摄像头位置与后视镜中心位置构建空间关系,而且将后视镜的目标角度分解为后视镜绕y轴的旋转角度和后视镜绕z轴的旋转角度,分别求解不同方向的最佳后视镜角度,确定的后视镜的目标角度会更加准确,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从而提升了用户的行车安全性。
9、在第一方面的又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驾驶座座椅包含图像识别参考点,所述根据所述人眼位置和所述后视镜中心的位置,确定所述后视镜的目标角度,包括:
10、获取所述图像识别参考点的位置与所述摄像头的位置的z轴方向的距离和所述人眼位置与所述后视镜中心的位置的x轴方向的距离,所述图像识别参考点的位置和所述摄像头的位置为所述xyz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位置;
11、根据所述图像识别参考点的位置与所述摄像头的位置的z轴方向的距离,确定所述人眼位置与所述摄像头的位置的z轴方向的距离;
12、根据所述摄像头的位置与所述后视镜中心的位置的z轴方向的距离和所述人眼位置与所述摄像头的位置的z轴方向的距离,确定所述人眼位置与后视镜中心的位置的z轴方向的距离;
13、根据所述人眼位置与后视镜中心的位置的z轴方向的距离与所述人眼位置与所述后视镜中心的位置的x轴方向的距离,确定所述后视镜绕y轴的旋转角度。
14、在第一方面的又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驾驶座座椅包含图像识别参考点,所述根据所述人眼位置和所述后视镜中心的位置,确定所述后视镜的目标角度,包括:
15、获取所述图像识别参考点的位置与所述摄像头的位置的y轴方向的距离和所述人眼位置与所述后视镜中心的位置的x轴方向的距离,所述图像识别参考点的位置和所述摄像头的位置为所述xyz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位置;
16、根据所述图像识别参考点的位置与所述摄像头的位置的y轴方向的距离,确定所述人眼位置与所述摄像头的位置的y轴方向的距离;
17、根据所述摄像头的位置与所述后视镜中心的位置的y轴方向的距离和所述人眼位置与所述摄像头的位置的y轴方向的距离,确定所述人眼位置与后视镜中心的位置的y轴方向的距离;
18、根据所述人眼位置与后视镜中心的位置的y轴方向的距离与所述人眼位置与所述后视镜中心的位置的x轴方向的距离,确定所述后视镜绕z轴的旋转角度。
19、如此,通过人眼识别,结合驾驶座座椅位置、摄像头位置与后视镜位置构建空间关系,可以得到更为精确的人眼位置,同时引入图像识别参考点,并将待测点到参考点的距离与图像中位置进行映射,依靠标定的方法可根据单摄像头实现空间位置识别,求解最佳后视镜目标角度,确定的后视镜的目标角度会更加准确,后视镜角度自动调整准确度更高,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从而提升了用户的行车安全性。
20、在第一方面的又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21、在触发条件下,通过摄像头获取第一图像,所述第一图像包含第一用户对应的图像;
22、根据所述第一图像,确定所述第一用户是否为新用户;
23、将所述后视镜的角度调节为第一角度;
24、其中,在所述第一用户为非新用户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角度为所述第一用户对应的后视镜角度;
25、在第一用户是新用户的情况下,则所述第一角度为所述目标角度。
26、在第一方面的又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27、获取第二角度,所述第二角度为第一用户手动调节后视镜的角度;
28、确定所述第二角度与所述第一角度的角度差;
29、在所述第二角度与所述第一角度的角度差大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用户对应的后视镜角度更新为所述第二角度。
30、如此,可以通过车辆信息和用户信息的融合判断,使得后视镜目标角度调整和保存更为智能,优化用户体验。
31、在第一方面的又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触发条件包括车门解锁、驾驶位车门打开、驾驶位压力打开、驾驶位车门关闭和车辆点火或车辆上电中的一项或多项。
32、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调节处理装置,所述调节处理装置用于调节车辆的后视镜,所述车辆还包含所述后视镜、驾驶座座椅和摄像头,所述后视镜角度可调整,所述调节处理装置包含获取单元和处理单元,
33、所述获取单元用于通过所述摄像头采集所述驾驶座座椅上的人的人眼位置;
34、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人眼位置和所述后视镜中心的位置,确定所述后视镜的目标角度,其中,所述后视镜的目标角度和所述人眼位置与所述后视镜中心的位置的距离相关。
35、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人眼位置和所述后视镜中心的位置为xyz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位置,其中,所述x轴为所述车辆前进的方向,所述y轴为驾驶员正向落坐时的左右方向,所述z轴为与地面垂直,指向车顶的方向。
36、在第二方面的又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人眼位置与所述后视镜中心的位置的距离包含所述人眼位置与所述后视镜中心的位置的x轴方向的距离、所述人眼位置与所述后视镜中心的位置的y轴方向的距离和所述人眼位置与所述后视镜中心的位置的z轴方向的距离,所述后视镜的目标角度包含后视镜绕y轴的旋转角度和后视镜绕z轴的旋转角度。
37、在第二方面的又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驾驶座座椅包含图像识别参考点,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获取所述图像识别参考点的位置与所述摄像头的位置的z轴方向的距离和所述人眼位置与所述后视镜中心的位置的x轴方向的距离,所述图像识别参考点的位置和所述摄像头的位置为所述xyz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位置。
38、在第二方面的又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驾驶座座椅包含图像识别参考点,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39、根据所述图像识别参考点的位置与所述摄像头的位置的z轴方向的距离,确定所述人眼位置与所述摄像头的位置的z轴方向的距离;
40、根据所述摄像头的位置与所述后视镜中心的位置的z轴方向的距离和所述人眼位置与所述摄像头的位置的z轴方向的距离,确定所述人眼位置与后视镜中心的位置的z轴方向的距离;
41、根据所述人眼位置与后视镜中心的位置的z轴方向的距离与所述人眼位置与所述后视镜中心的位置的x轴方向的距离,确定所述后视镜绕y轴的旋转角度。
42、在第二方面的又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驾驶座座椅包含图像识别参考点,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获取所述图像识别参考点的位置与所述摄像头的位置的y轴方向的距离和所述人眼位置与所述后视镜中心的位置的x轴方向的距离,所述图像识别参考点的位置和所述摄像头的位置为所述xyz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位置。
43、在第二方面的又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驾驶座座椅包含图像识别参考点,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44、根据所述图像识别参考点的位置与所述摄像头的位置的y轴方向的距离,确定所述人眼位置与所述摄像头的位置的y轴方向的距离;
45、根据所述摄像头的位置与所述后视镜中心的位置的y轴方向的距离和所述人眼位置与所述摄像头的位置的y轴方向的距离,确定所述人眼位置与后视镜中心的位置的y轴方向的距离;
46、根据所述人眼位置与后视镜中心的位置的y轴方向的距离与所述人眼位置与所述后视镜中心的位置的x轴方向的距离,确定所述后视镜绕z轴的旋转角度。
47、在第二方面的又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在触发条件下,通过摄像头获取第一图像,所述第一图像包含第一用户对应的图像。
48、在第二方面的又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49、根据所述第一图像,确定所述第一用户是否为新用户;
50、将所述后视镜的角度调节为第一角度;
51、其中,在所述第一用户为非新用户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角度为所述第一用户对应的后视镜角度;
52、在第一用户是新用户的情况下,则所述第一角度为所述目标角度。
53、在第二方面的又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获取第二角度,所述第二角度为第一用户手动调节后视镜的角度。
54、在第二方面的又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55、确定所述第二角度与所述第一角度的角度差;
56、在所述第二角度与所述第一角度的角度差大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用户对应的后视镜角度更新为所述第二角度。
57、在第二方面的又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触发条件包括车门解锁、驾驶位车门打开、驾驶位压力打开、驾驶位车门关闭和车辆点火或车辆上电中的一项或多项。
58、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调节处理装置,该调节处理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执行存储中存储的指令,以使得所述调节处理装置实现前述第一方面任一项所描述的方法。
59、可选的,所述调节处理装置还包括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用于接收和/或发送数据,和/或,所述通信接口用于为所述处理器提供输入和/或输出。
60、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是以通过调用计算机指定来执行方法的处理器(或称通用处理器)为例进行说明。具体实施过程中,处理器还可以是专用处理器,此时计算机指令已经预先加载在处理器中。可选的,处理器还可以既包括专用处理器也包括通用处理器。
61、可选的,处理器和存储器还可能集成于一个器件中,即处理器和存储器还可以被集成在一起。
62、第四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被调节处理装置运行时,使得所述调节处理装置实现前述第一方面任一项所描述的方法。
63、第五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指令被调节处理装置运行时,使得所述调节处理装置实现前述第一方面任一项所描述的方法。
64、可选的,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为一个软件安装包或镜像文件,在需要使用前述方法的情况下,可以获取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并在计算设备上执行该计算机程序产品。
65、本技术第二至第五方面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其有益效果可以参考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18/25098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