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非机动车,自行车装置制造技术 > 用于车辆的侧面碰撞防护结构及车辆底部结构的制作方法  >  正文

用于车辆的侧面碰撞防护结构及车辆底部结构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1 07:50:16

本公开总的涉及车辆制造,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侧面碰撞防护结构,以及具有该侧面碰撞防护结构的车辆底部结构。

背景技术:

1、随着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车辆制造商和消费者对车辆性能要求日益增加,相应地,对车辆安全性也越来越重视。侧面碰撞是车辆事故中较为常见的情形。发生侧面碰撞时,由于乘员离侧面较近、空间狭小,车身为侧面碰撞提供的缓冲空间比正面碰撞小很多,使得横向的受力过大,侧面碰撞载荷的能量直接作用于座椅横梁,导致乘员发生伤亡的几率较大。

2、专利文献ep3581471a1描述了一种下部车身结构,其中,外侧座椅支架接合到地板横梁的外侧端部,地板横梁经由外侧座椅支架连接到侧梁。座椅导轨在其前端部固定到外侧座椅支架,并且在其后端部固定到内侧座椅支架。专利文献cn110843934b描述了一种车身抗侧碰结构。其中,车身抗侧碰结构包括地板、门槛和座椅安装横梁。车身抗侧碰结构还包括抗侧碰支撑板和座椅安装支架。

3、虽然已有方案对侧面碰撞提供了防护结构,对于具备动力电池包的新能源车辆而言,受布置的影响,座椅横梁与门槛梁的重叠量较小,导致车辆地板侧向支撑不足。当车辆侧面受到碰撞时,碰撞载荷直接作用于座椅横梁,动力电池包会受到撞击,进而引发安全事故。因此,现有侧面碰撞防护结构难以满足侧面碰撞时对乘员以及动力电池包的安全需求,仍然存在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之一,提出一种用于车辆的侧面碰撞防护结构,将其应用于车辆底部结构后具有正常使用时足够的结构强度,并且受到横向冲击时提供适当的冲击力分散作用,提升侧面碰撞防护性能。

2、为此,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侧面碰撞防护结构,所述侧面碰撞防护结构适于连接在座椅横梁和门槛之间,并包括:本体,所述本体设有用于连接至所述座椅横梁的第一连接部、用于连接至所述门槛的第二连接部,以及适于连接车辆座椅导轨的第三连接部;溃缩部,所述溃缩部布置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之间;其中,所述溃缩部配置为在受到横向冲击时溃缩变形,以分散传递至所述第三连接部的冲击力。

3、根据上述技术构思,本公开可进一步包括任何一个或多个如下的可选形式。

4、在某些可选形式中,所述溃缩部为在纵向上沿所述本体延伸的槽道。

5、在某些可选形式中,所述溃缩部还包括布置于所述槽道上的至少一个通孔。

6、在某些可选形式中,所述侧面碰撞防护结构还包括从所述本体的纵向边缘沿竖向翻折延伸的侧壁,所述侧壁设有沿纵向翻折延伸的第四连接部,用以连接至车辆底板。

7、在某些可选形式中,所述溃缩部包括分别邻近所述侧壁布置的两个通孔。

8、在某些可选形式中,所述侧壁设有与所述槽道连通的凹进部。

9、在某些可选形式中,所述第四连接部在横向上从所述第一连接部所在区域延伸至邻近所述溃缩部所在区域。

10、在某些可选形式中,所述侧面碰撞防护结构还包括邻近所述溃缩部从所述侧壁沿纵向翻折延伸的第五连接部,用以连接至车辆底板,所述第五连接部布置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溃缩部之间。

11、在某些可选形式中,所述侧面碰撞防护结构还包括从所述侧壁沿横向翻折延伸的第六连接部,用以连接至所述门槛。

12、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底部结构,所述车辆底部结构包括车辆底板、门槛、座椅横梁以及上述的用于车辆的侧面碰撞防护结构,其中,所述座椅横梁为包括座椅前横梁和座椅后横梁的前排座椅横梁,所述座椅前横梁和所述座椅后横梁分别通过所述侧面碰撞防护结构与所述门槛连接。

13、在某些可选形式中,所述车辆底部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车辆底板上的电池包纵梁,以适于连接动力电池包。

14、本公开的侧面碰撞防护结构通过本体提供座椅横梁和门槛之间所需的连接结构强度,保证车辆底部结构的正常使用,同时通过溃缩部在车身侧面受到横向冲击或碰撞时以少量位移将冲击力吸收分散,减小冲击力对例如车辆座椅以及动力电池包的破坏,保护了车内乘员人身安全。本公开以简单的结构和几乎没有增加的成本大幅提高了安全性能,适用于各种造型的车辆底部结构。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车辆的侧面碰撞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碰撞防护结构(40,50)适于连接在座椅横梁(30)和门槛(20)之间,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侧面碰撞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溃缩部(44,54)为在纵向(x)上沿所述本体延伸的槽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侧面碰撞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溃缩部(44,54)还包括布置于所述槽道上的至少一个通孔(45,5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辆的侧面碰撞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碰撞防护结构(40,50)还包括从所述本体的纵向边缘沿竖向(z)翻折延伸的侧壁(46,56),所述侧壁(46,56)设有沿纵向(x)翻折延伸的第四连接部(47,57),用以连接至车辆底板(1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车辆的侧面碰撞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溃缩部(44,54)包括分别邻近所述侧壁(46,56)布置的两个通孔(45,55)。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车辆的侧面碰撞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46,56)设有与所述槽道连通的凹进部(49,59)。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车辆的侧面碰撞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连接部(47,57)在横向(y)上从所述第一连接部(41,51)所在区域延伸至邻近所述溃缩部(44,54)所在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车辆的侧面碰撞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碰撞防护结构(40,50)还包括邻近所述溃缩部(44,54)从所述侧壁(46,56)沿纵向(x)翻折延伸的第五连接部(48,58),用以连接至车辆底板(10),所述第五连接部(48,58)布置于所述第二连接部(42,52)和所述溃缩部(44,54)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车辆的侧面碰撞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碰撞防护结构(40,50)还包括从所述侧壁(46,56)沿横向(y)翻折延伸的第六连接部(52a),用以连接至所述门槛(20)。

10.一种车辆底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底部结构包括车辆底板(10)、门槛(20)、座椅横梁(30)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的侧面碰撞防护结构(40,50),其中,所述座椅横梁(30)为包括座椅前横梁(31)和座椅后横梁(32)的前排座椅横梁,所述座椅前横梁(31)和所述座椅后横梁(32)分别通过所述侧面碰撞防护结构(40,50)与所述门槛(20)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底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底部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车辆底板(10)上的电池包纵梁(61),以适于连接动力电池包(60)。

技术总结本公开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侧面碰撞防护结构以及车辆底部结构。侧面碰撞防护结构适于连接在座椅横梁和门槛之间,并包括:本体,所述本体设有用于连接至座椅横梁的第一连接部、用于连接至门槛的第二连接部,以及适于连接车辆座椅导轨的第三连接部;溃缩部,所述溃缩部布置于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之间;所述溃缩部配置为在受到横向冲击时溃缩变形,以分散传递至第三连接部的冲击力。本公开的侧面碰撞防护结构通过本体提供座椅横梁和门槛之间所需的连接结构强度,保证车辆底部结构的正常使用,同时通过溃缩部在车身侧面受到横向冲击或碰撞时以少量位移将冲击力吸收分散,减小冲击力对例如车辆座椅以及动力电池包的破坏,保护了车内乘员人身安全。技术研发人员:汪定学,H·罗贝尔,李兴佳,周中祥,宋秀敏,李兵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标致雪铁龙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6/30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2/22910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