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重型卡车的转向垂臂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1 07:55:13
本技术涉及汽车转向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重型卡车的转向垂臂。
背景技术:
1、重型卡车行驶中,驾驶员通过操纵转向盘,经过汽车转向系统,使转向轮在路面上偏转一定角度来改变车辆行驶方向,以确保车辆稳定安全的正常行驶,在此过程中,汽车转向系统的作用是使转向轮偏转以实现汽车转向。机械式的转向系统,无需借助外在动力,以驾驶员的体力作为转向动力来源,一般由转向操纵机构、转向器和转向传动机构三大部分组成,其中,转向传动机构中的转向垂臂起到关键的传递作用。现有的转向垂臂未考虑产品通用性,往往一个车一个垂臂,通用率低,而且结构设计不够合理,产品重量大,易扭转形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重型卡车的转向垂臂。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一个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该概括部分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其唯一目的是用简单的形式呈现一些概念,以此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2、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提供一种应用于重型卡车的转向垂臂,包括:垂臂主体、转向器安装圆台、拉杆连接圆台以及两个加固圆片;所述转向器安装圆台设置于所述垂臂主体的顶端,且所述转向器安装圆台上开设第一通孔;所述拉杆连接圆台设置于所述垂臂主体的底端,且所述拉杆连接圆台上开设第二通孔;所述转向器安装圆台与所述拉杆连接圆台的厚度大于所述垂臂主体的厚度;所述垂臂主体上还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两个加固圆片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三通孔的两侧孔口位置处。
4、进一步的,所述垂臂主体包括:直板部,所述直板部的顶端向一侧弯曲以形成折弯部,所述转向器安装圆台设置于所述折弯部的顶端,且所述转向器安装圆台的外表面与所述折弯部的表面之间设置有圆滑过渡面。
5、进一步的,所述垂臂主体的两侧面开设倒角。
6、进一步的,所述第三通孔开设在所述直板部上,所述两个加固圆片上均开设有圆孔,所述圆孔的内孔径与所述第三通孔的内孔径相同,所述两个加固圆片的外径与所述直板部的宽度相同。
7、进一步的,所述直板部上还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一端与所述加固圆片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拉杆连接圆台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加强筋呈v型。
9、进一步的,所述加强筋的顶侧两端的外边缘延伸至所述垂臂主体的两侧面上开设的所述倒角处,并与所述加固圆片的外侧面圆滑过渡连接。
10、本实用新型所带来的有益效果:
11、1.可同时匹配双拉杆结构与单拉杆结构,不仅提高产品通用率,而且对于单拉杆结构还可以起到轻量化的作用;
12、2.结构设计更加合理,在保证轻量化的前提下,本申请结构强度更大,不易出现扭转变形,从而保证行车的稳定性。
技术特征:1.一种应用于重型卡车的转向垂臂,其特征在于,包括:垂臂主体、转向器安装圆台、拉杆连接圆台以及两个加固圆片;所述转向器安装圆台设置于所述垂臂主体的顶端,且所述转向器安装圆台上开设第一通孔;所述拉杆连接圆台设置于所述垂臂主体的底端,且所述拉杆连接圆台上开设第二通孔;所述转向器安装圆台与所述拉杆连接圆台的厚度大于所述垂臂主体的厚度;所述垂臂主体上还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两个加固圆片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三通孔的两侧孔口位置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重型卡车的转向垂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垂臂主体包括:直板部,所述直板部的顶端向一侧弯曲以形成折弯部,所述转向器安装圆台设置于所述折弯部的顶端,且所述转向器安装圆台的外表面与所述折弯部的表面之间设置有圆滑过渡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重型卡车的转向垂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垂臂主体的两侧面开设倒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应用于重型卡车的转向垂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通孔开设在所述直板部上,所述两个加固圆片上均开设有圆孔,所述圆孔的内孔径与所述第三通孔的内孔径相同,所述两个加固圆片的外径与所述直板部的宽度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应用于重型卡车的转向垂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板部上还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一端与所述加固圆片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拉杆连接圆台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应用于重型卡车的转向垂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呈v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应用于重型卡车的转向垂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的顶侧两端的外边缘延伸至所述垂臂主体的两侧面上开设的所述倒角处,并与所述加固圆片的外侧面圆滑过渡连接。
技术总结本技术公开一种应用于重型卡车的转向垂臂,包括:垂臂主体、转向器安装圆台、拉杆连接圆台以及两个加固圆片;转向器安装圆台设置于垂臂主体的顶端,且转向器安装圆台上开设第一通孔;拉杆连接圆台设置于垂臂主体的底端,且拉杆连接圆台上开设第二通孔;垂臂主体上还开设有第三通孔。可同时匹配双拉杆结构与单拉杆结构,不仅提高产品通用率,而且对于单拉杆结构还可以起到轻量化的作用;结构设计更加合理,在保证轻量化的前提下,本申请结构强度更大,不易出现扭转变形,从而保证行车的稳定性。技术研发人员:郭海洋,郑伟,庄毅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汽重型汽车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208技术公布日:2024/7/4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2/22947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