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非机动车,自行车装置制造技术 > 电动充电口盖自学习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  正文

电动充电口盖自学习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 国知局
  • 2024-08-01 08:17:49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特别涉及一种电动充电口盖自学习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1、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更新,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车辆充电服务的智能化、自动化、无人化需求日益突出,随着无人驾驶技术和智能网联技术的自动泊车等商业化应用场景的逐步实现,对于电动充电口盖的智能控制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2、相关技术中,自动启闭的充电口盖有的采用翻转开启的形式,有的采用伸缩加旋转的启闭形式。在伸缩加旋转的启闭形式中,执行器首先向着车辆外部方向从充电口座中将充电口盖推出,之后执行器开始旋转驱动动作,以将充电口盖旋转驱离充电口座的敞口位置,使充电口座中的充电口暴露出来。在充电完成后,无须手动操作,当拔出充电插头后,按压相应的控制开关,执行器会驱动充电口盖旋转回到初始位置,之后再缩回,令充电口盖回到充电口座中,使充电口盖处于封盖充电口座的状态。

3、然而,在用户的充电操作过程中,由于操作习惯的影响,用户经常会用手扳动充电口盖,企图手动关闭,导致充电口盖偏离其所在的角度位置。当执行器再行驱使充电口盖旋转和缩回时,受充电口盖已经角度偏离的影响,会出现充电口盖不能旋转回到初始角度位置,导致充电口盖不能正常关闭,使得充电口盖在充电口座上松旷,关闭不到位,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动充电口盖自学习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以解决电动充电口盖因出厂设置偏差、用户操作不当以及运行时间过长零部件老化导致的开启或者关闭不到位的问题,保证电动充电口盖的性能和可靠性,提升用户体验。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一种电动充电口盖自学习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底电极、阻变层、过渡层和上电极,以通过电学软击穿操作,将光电忆阻器件的动态光电特性转化为非易失性光电特性,其中,

4、获取电动充电口盖按压开关的被按压时长;

5、在所述被按压时长处于预设区间时,判定所述电动充电口盖满足预设自学习条件;以及

6、基于预设的调节策略,将所述电动充电口盖的开启角度调节至第一预设角度,并将所述电动充电口盖的关闭角度调节至第二预设角度。

7、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基于预设的调节策略,将所述电动充电口盖的开启角度调节至第一预设角度,并将所述电动充电口盖的关闭角度调节至第二预设角度,包括:

8、控制所述电动充电口盖按照预设的开启方向运行,并在所述电动充电口盖开启至第一预设位置时,堵转第一预设时长,直至所述电动充电口盖开启到位角度满足第一预设角度;

9、控制所述电动充电口盖按照预设的关闭方向运行,并在所述电动充电口盖开启至第二预设位置时,堵转第二预设时长,直至所述电动充电口盖关闭到位角度满足第二预设角度。

10、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电动充电口盖开启到位角度满足所述第一预设角度之后,还包括:

11、获取所述电动充电口盖的第一电压;

12、判断所述第一电压是否处于第一预设电压区间,且所述电动充电口盖的失速标志位是否为已置位状态;

13、若所述第一电压处于所述第一预设电压区间,且所述电动充电口盖的失速标志位为所述已置位状态,则判定所述电动充电口盖完成开启自学习动作,否则,判定所述电动充电口盖自学习失败。

14、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电动充电口盖关闭到位角度满足第二预设角度之后,还包括:

15、获取所述电动充电口盖的第二电压;

16、判断所述第二电压是否处于第二预设电压区间,且所述电动充电口盖的失速标志位是否为已置位状态;

17、若所述第二电压处于所述第二预设电压区间,且所述电动充电口盖的失速标志位为所述已置位状态,则判定所述电动充电口盖完成关闭自学习动作,否则,判定所述电动充电口盖自学习失败。

18、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电动充电口盖自学习控制方法,还包括:

19、发送所述电动充电口盖的当前状态至预设终端;其中,

20、所述当前状态包括开启状态、关闭状态、开启角度、关闭角度和自学习状态中的至少一种。

21、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在基于预设的调节策略,将所述电动充电口盖的开启角度调节至所述第一预设角度,并将所述电动充电口盖的关闭角度调节至所述第二预设角度时,还包括:

22、获取车辆的当前状态、当前档位和所述电动充电口盖的当前电压;

23、若所述当前状态为下电状态,或者所述当前档位不为驻车档,或者所述当前电压未处于第三预设电压区间,则停止当前自学习动作。

2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电动充电口盖自学习控制方法,通过获取电动充电口盖按压开关的被按压时长,并在被按压时长处于预设区间时,判定电动充电口盖满足预设自学习条件,基于预设的调节策略,将电动充电口盖的开启角度调节至第一预设角度、关闭角度调节至第二预设角度。由此,通过电动充电口盖按压开关的被按压时长识别电动充电口盖是否需要进行自学习,通过自学习过程自动修正电动充电口盖开、闭角度,解决了电动充电口盖因出厂设置偏差、用户操作不当以及运行时间过长零部件老化导致的开启或者关闭不到位的问题,保证电动充电口盖的性能和可靠性,提升用户体验。

2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一种电动充电口盖自学习控制装置,包括:

26、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电动充电口盖按压开关的被按压时长;

27、判断模块,用于在所述被按压时长处于预设区间时,判定所述电动充电口盖满足预设自学习条件;以及

28、调节模块,用于基于预设的调节策略,将所述电动充电口盖的开启角度调节至第一预设角度,并将所述电动充电口盖的关闭角度调节至第二预设角度。

29、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调节模块,具体用于:

30、控制所述电动充电口盖按照预设的开启方向运行,并在所述电动充电口盖开启至第一预设位置时,堵转第一预设时长,直至所述电动充电口盖开启到位角度满足第一预设角度;

31、控制所述电动充电口盖按照预设的关闭方向运行,并在所述电动充电口盖开启至第二预设位置时,堵转第二预设时长,直至所述电动充电口盖关闭到位角度满足第二预设角度。

32、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电动充电口盖开启到位角度满足所述第一预设角度之后,所述调节模块,还用于:

33、获取所述电动充电口盖的第一电压;

34、判断所述第一电压是否处于第一预设电压区间,且所述电动充电口盖的失速标志位是否为已置位状态;

35、若所述第一电压处于所述第一预设电压区间,且所述电动充电口盖的失速标志位为所述已置位状态,则判定所述电动充电口盖完成开启自学习动作,否则,判定所述电动充电口盖自学习失败。

36、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电动充电口盖关闭到位角度满足第二预设角度之后,所述调节模块,还用于:

37、获取所述电动充电口盖的第二电压;

38、判断所述第二电压是否处于第二预设电压区间,且所述电动充电口盖的失速标志位是否为已置位状态;

39、若所述第二电压处于所述第二预设电压区间,且所述电动充电口盖的失速标志位为所述已置位状态,则判定所述电动充电口盖完成关闭自学习动作,否则,判定所述电动充电口盖自学习失败。

40、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电动充电口盖自学习控制装置,还包括:

41、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所述电动充电口盖的当前状态至预设终端;其中,

42、所述当前状态包括开启状态、关闭状态、开启角度、关闭角度和自学习状态中的至少一种。

43、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在基于预设的调节策略,将所述电动充电口盖的开启角度调节至所述第一预设角度,并将所述电动充电口盖的关闭角度调节至所述第二预设角度时,所述调节模块,还用于:

44、获取车辆的当前状态、当前档位和所述电动充电口盖的当前电压;

45、若所述当前状态为下电状态,或者所述当前档位不为驻车档,或者所述当前电压未处于第三预设电压区间,则停止当前自学习动作。

4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电动充电口盖自学习控制装置,通过获取电动充电口盖按压开关的被按压时长,并在被按压时长处于预设区间时,判定电动充电口盖满足预设自学习条件,基于预设的调节策略,将电动充电口盖的开启角度调节至第一预设角度、关闭角度调节至第二预设角度。由此,通过电动充电口盖按压开关的被按压时长识别电动充电口盖是否需要进行自学习,通过自学习过程自动修正电动充电口盖开、闭角度,解决了电动充电口盖因出厂设置偏差、用户操作不当以及运行时间过长零部件老化导致的开启或者关闭不到位的问题,保证电动充电口盖的性能和可靠性,提升用户体验。

4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第三方面实施例提出一种车辆,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以实现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电动充电口盖自学习控制方法。

48、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第四方面实施例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以用于实现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电动充电口盖自学习控制方法。

49、本技术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2/23105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