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舱结构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1 08:22:29
本公开涉及车辆,具体地,涉及一种前舱结构和车辆。
背景技术:
1、车辆的热管理系统需要多个热管理部件,多个热管理部件通常是分散布置的,一方面会占据很大的布置空间,另一方面,分散的布置导致需要采用大量的冷却管路进行热管理部件的连接,布置困难、成本升高。
2、相关技术中,提供了一种热管理集成模块,该热管理集成模块包括多通道集成板,多通道集成板中形成有多个冷却连接管路,且多通道集成板被配置作为热管理集成模块的承载件;以及至少两个热管理部件,安装在多通道集成板上,且通过冷却连接管路实现彼此之间的连接。然而,热管理集成模块,由于采用了集成设计,整体尺寸相对较大,在前舱内部布置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前舱结构和车辆,该前舱结构通过将热管理集成模块布置固定在稳定杆总成,以实现热管理集成模块在前舱内的安装固定,提高前舱结构的空间利用率,以至少部分解决相关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前舱结构,包括热管理集成模块和稳定杆总成;
3、所述热管理集成模块固定连接于所述稳定杆总成。
4、可选地,所述热管理集成模块与所述稳定杆总成弹性连接。
5、可选地,所述稳定杆总成包括稳定杆本体以及固定连接于所述稳定杆本体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轴套以及套装于所述第一轴套的减振衬套,紧固件穿过减振衬套后连接于所述热管理集成模块的安装部,用以将所述稳定杆总成与所述热管理集成模块连接。
6、可选地,所述紧固件构造为螺纹紧固件;
7、所述安装部构造为螺纹安装孔,所述减振衬套包括第二轴套以及设于所述第二轴套与所述第一轴套之间的橡胶衬套,所述螺纹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二轴套的中心通孔后固定连接于所述热管理集成模块的所述螺纹安装孔。
8、可选地,所述前舱结构还包括下支架,所述下支架的一端连接于纵梁,另一端与所述热管理集成模块远离所述稳定杆总成的侧面弹性连接。
9、可选地,所述下支架形成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内安装有减振胶套,所述热管理集成模块形成有限位销,所述限位销插装于所述减振胶套。
10、可选地,所述限位销的直径小于所述减振胶套的内径。
11、可选地,所述前舱结构包括前舱机盖总成,所述热管理集成模块的上表面与所述稳定杆总成在上下方向处于同一高度,且所述热管理集成模块与所述前舱机盖总成在上下方向上具有第一间隙;和/或
12、所述前舱结构包括车身前围板总成和电驱总成,所述热管理集成模块与所述电驱总成在上下方向上具有第二间隙;所述热管理集成模块与所述车身前围板总成在前后方向上具有第三间隙。
13、可选地,所述前舱结构还包括电驱总成和压缩机总成;
14、所述稳定杆总成的两端分别用于与车身右轮罩和车身左轮罩连接;
15、所述热管理集成模块在上下方向位于所述稳定杆总成与所述电驱总成之间,且在左右方向位于所述压缩机总成的一侧。
16、可选地,所述热管理集成模块包括阀本体,设于所述阀本体前后方向一侧的冷却水泵、四通阀、气液分离器和副水箱,以及设于所述阀本体前后方向另一侧的冷却板换和冷媒通道组件。
17、可选地,所述冷媒通道组件上形成有用于与稳定杆总成连接的螺纹安装孔。
18、本公开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的前舱结构。
1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即本公开的前舱结构,通过将热管理集成模块布置前舱内,并将热管理集成模块固定在稳定杆总成,以实现热管理集成模块在前舱内的安装固定,提高前舱结构的空间利用率。
20、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技术特征:1.一种前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舱体、以及设于所述舱体内部的热管理集成模块和稳定杆总成,所述稳定杆总成的两端分别用于与车身右轮罩和车身左轮罩连接,所述热管理集成模块固定连接于所述稳定杆总成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集成模块与所述稳定杆总成弹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杆总成包括稳定杆本体以及固定连接于所述稳定杆本体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轴套以及套装于所述第一轴套的减振衬套,紧固件穿过减振衬套后连接于所述热管理集成模块的安装部,用以将所述稳定杆总成与所述热管理集成模块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构造为螺纹紧固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舱结构还包括下支架,所述下支架的一端连接于纵梁,另一端与所述热管理集成模块的远离所述稳定杆总成的一侧弹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架形成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内安装有减振胶套,所述热管理集成模块形成有限位销,所述限位销插装于所述减振胶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前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销的直径小于所述减振胶套的内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舱结构包括前舱机盖总成,所述热管理集成模块的上表面与所述稳定杆总成在上下方向处于同一高度,且所述热管理集成模块与所述前舱机盖总成在上下方向上具有第一间隙;和/或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舱结构还包括电驱总成和压缩机总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前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集成模块包括阀本体,设于所述阀本体一侧的冷却水泵、四通阀、气液分离器和副水箱,以及设于所述阀本体另一侧的冷却板换和冷媒通道组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前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通道组件上形成有用于与稳定杆总成连接的螺纹安装孔。
12.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如权利要求1-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前舱结构。
技术总结本公开涉及一种前舱结构和车辆,该前舱结构包括热管理集成模块和稳定杆总成,热管理集成模块固定连接于稳定杆总成。该前舱结构通过将热管理集成模块固定在稳定杆总成,以实现热管理集成模块在前舱内的安装固定,提高前舱结构的空间利用率。技术研发人员:邓超,曾董,牟晓龙,高松化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0831技术公布日:2024/7/18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2/23145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