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支架及液压风扇系统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27 13:31:08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安装支架及液压风扇系统。
背景技术:
1、液压风扇系统主要包括风扇叶片、油箱、液压泵、液压马达和连接管路,具有散热效率高、可调性强的优点,目前,大排量的发动机多安装液压风扇系统来对水箱进行散热。
2、然而,在现有技术中,液压风扇的液压马达与发动机分开布置,这就需要比较多的安装空间,使得液压风扇系统的安装体积较大,部分小型车辆不便于安装液压风扇系统。
3、因此,现有技术中存在液压风扇系统的安装体积较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支架及液压风扇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液压风扇系统的安装体积较大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安装支架,包括:壳体,包括用于容纳液压马达的至少部分的容纳空间,壳体上设置有穿设孔,穿设孔与容纳空间连通,以供液压马达的驱动轴穿过;壳体上设置有连接部,壳体通过连接部与液压马达固定连接;安装板体,安装板体与壳体的外壁固定连接,安装板体上设置有用于与发动机的机体连接的安装部。
3、进一步地,连接部呈柱状,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第一连接孔沿连接部的轴向方向贯穿连接部设置,液压马达包括连接端,连接端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以通过将第一紧固件依次穿设到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内,以使连接部和液压马达紧固连接。
4、进一步地,壳体上设置有多个避让孔,连接部为多个,多个避让孔与多个连接部的第一连接孔一一对应地设置,以使第一紧固件通过避让孔进入容纳空间后依次穿设到相应的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内。
5、进一步地,壳体还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第三板体和第四板体,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相对设置在第三板体和第四板体的两端,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第三板体和第四板体共同围成容纳空间;其中,穿设孔设置在第一板体上。
6、进一步地,第二板体设置有开口,开口延伸至第二板体的外周面,液压马达的至少部分通过开口进入容纳空间;和/或,安装板体与第二板体一体成型。
7、进一步地,安装板体与壳体一体成型;和/或,安装板体上设置有第三连接孔,发动机的机体上设置有第四连接孔,以通过将第二紧固件依次穿设到第三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内,以使安装板体和发动机的机体连接。
8、进一步地,第三连接孔为多个,多个第三连接孔沿安装板体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以在各个第三连接孔内均穿设相应的第二紧固件。
9、进一步地,壳体上设置有散热孔,散热孔与容纳空间连通。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液压风扇系统,包括液压泵、液压马达和油箱,液压风扇系统还包括上述的安装支架。
11、进一步地,液压风扇系统还包括第一连接管,第一连接管分别与液压马达和液压泵连通,液压马达和液压泵分别设置在发动机的机体两侧,第一连接管架设在发动机的机体上方。
12、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安装支架包括壳体和安装板体,壳体包括用于容纳液压马达的至少部分的容纳空间,壳体上设置有穿设孔,液压马达的驱动轴穿过穿设孔与液压风扇的风扇叶片驱动连接;壳体上设置有连接部,壳体通过连接部与液压马达固定连接;安装板体上设置有安装部,壳体通过安装部与发动机的机体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支架通过安装板体实现壳体与发动机的机体连接,通过连接部实现壳体与液压马达的连接,进而实现液压马达与发动机的机体的连接,实现了将液压马达集成安装到发动机的机体上,减小了液压风扇系统的安装空间,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液压风扇系统的安装体积较大的问题,扩大了液压风扇系统的应用范围。
技术特征:1.一种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20)呈柱状,所述连接部(20)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21),所述第一连接孔(21)沿所述连接部(20)的轴向方向贯穿所述连接部(20)设置,所述液压马达(1)包括连接端,所述连接端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以通过将第一紧固件依次穿设到所述第一连接孔(21)和所述第二连接孔内,以使所述连接部(20)和所述液压马达紧固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上设置有多个避让孔(141),所述连接部(20)为多个,所述多个避让孔(141)与多个所述连接部(20)的第一连接孔(21)一一对应地设置,以使所述第一紧固件通过避让孔(141)进入所述容纳空间(11)后依次穿设到相应的所述第一连接孔(21)和所述第二连接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还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板体(14)、第二板体(15)、第三板体(16)和第四板体(17),所述第一板体(14)和所述第二板体(15)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三板体(16)和所述第四板体(17)的两端,所述第一板体(14)、所述第二板体(15)、所述第三板体(16)和所述第四板体(17)共同围成所述容纳空间(11);其中,所述穿设孔(12)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体(14)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体(15)设置有开口(151),所述开口(151)延伸至所述第二板体(15)的外周面,所述液压马达(1)的至少部分通过所述开口(151)进入所述容纳空间(11);和/或,所述安装板体(80)与所述第二板体(15)一体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体(80)与所述壳体(10)一体成型;和/或,所述安装板体(80)上设置有第三连接孔(152),所述发动机的机体上设置有第四连接孔,以通过将第二紧固件依次穿设到所述第三连接孔(152)和所述第四连接孔内,以使所述安装板体(80)和所述发动机的机体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孔(152)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三连接孔(152)沿所述安装板体(80)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以在各个所述第三连接孔(152)内均穿设相应的所述第二紧固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上设置有散热孔(142),所述散热孔(142)与所述容纳空间(11)连通。
9.一种液压风扇系统,包括液压泵(2)、液压马达(1)和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风扇系统还包括所述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安装支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压风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风扇系统还包括第一连接管(4),所述第一连接管(4)分别与所述液压马达(1)和所述液压泵(2)连通,所述液压马达(1)和所述液压泵(2)分别设置在所述发动机的机体两侧,所述第一连接管(4)架设在所述发动机的机体上方。
技术总结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安装支架及液压风扇系统,安装支架包括:壳体,包括用于容纳液压马达的至少部分的容纳空间,壳体上设置有穿设孔,穿设孔与容纳空间连通,以供液压马达的驱动轴穿过;壳体上设置有连接部,壳体通过连接部与液压马达固定连接;安装板体,安装板体与壳体的外壁固定连接,安装板体上设置有用于与发动机的机体连接的安装部,本技术的安装支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液压风扇系统的安装体积较大的问题。技术研发人员:贾帅帅,任小亮,高亚东,刘佰栋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019技术公布日:2024/6/20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6/12646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