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气后处理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27 13:59:21
本技术涉及一种尾气后处理混合装置,属于发动机尾气后处理。
背景技术:
1、研究表明尾气后处理系统(例如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scr系统)管路中氨分布的均匀程度对系统的整体性能和耐久性能有重要的影响。如果氨分布不均匀会导致局部区域氨过多从而易造成氨泄漏,而在另一些氨稀薄区域造成氮氧化合物(nox)转化效率过低。长时间氨的不均匀分布会导致催化剂老化不均匀,从而影响催化剂的整体性能。另外,尿素液滴的不均匀分布会造成局部管壁或混合结构温度过低,形成结晶,严重时会堵塞尾气管、导致发动机动力性能下降。
2、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尾气后处理混合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结晶能力较强的尾气后处理混合装置。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尾气后处理混合装置,包括壳体以及位于所述壳体内的混合组件,其中所述壳体用以安装尿素喷嘴,所述尿素喷嘴配置为向所述混合组件中喷射尿素液滴,所述混合组件包括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一挡板间隔设置的第二挡板、形成在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之间的内部腔体、位于所述内部腔体的底部的弧形板、固定在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二挡板之间且位于所述内部腔体中的第一开口管、以及固定在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二挡板之间且位于所述内部腔体中的第二开口管;所述第一开口管与所述第二开口管并排布置;所述第一挡板设有分别位于两侧的第一进气口与第二进气口;所述第一开口管包括与所述第一进气口相连通的第一进气空间以及与所述第一进气空间相连通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开口管包括与所述第二进气口相连通的第二进气空间以及与所述第二进气空间相连通的第二开口;所述内部腔体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开口管和所述第二开口管之间的混合空间,所述尿素喷嘴配置为至少向所述混合空间中喷射尿素液滴以与尾气进行混合;所述弧形板包括隆起且呈弧形的中间部、自所述中间部的一端延伸的第一延伸部以及自所述中间部的另一端延伸的第二延伸部;所述中间部位于所述混合空间的下方;所述第一延伸部位于所述第一开口管的下方且与所述第一开口管形成与所述混合空间相连通的第一出气腔;所述第二延伸部位于所述第二开口管的下方且与所述第二开口管形成与所述混合空间相连通的第二出气腔;所述第二挡板设有与所述第一出气腔相连通的第一出气口以及与所述第二出气腔相连通的第二出气口。
3、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流经所述第一出气腔以及所述第二出气腔的气流呈双旋流状。
4、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进气口以及所述第二进气口均与进气腔体相连通,所述进气腔体位于所述第一挡板远离所述第二挡板的那一侧;
5、所述尾气后处理混合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弧形板的下方的底部腔体,所述底部腔体与所述进气腔体相连通,所述底部腔体的后端被所述第二挡板封堵,所述弧形板包括连通所述底部腔体与所述内部腔体的连通孔。
6、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连通孔包括贯穿所述第一延伸部的若干第一连通孔、贯穿所述第二延伸部的若干第二连通孔、以及贯穿所述中间部的若干第三连通孔,其中所述若干第一连通孔连通所述底部腔体与所述第一出气腔,所述若干第二连通孔连通所述底部腔体与所述第二出气腔,所述若干第三连通孔连通所述底部腔体与所述混合空间。
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开口管的两端分别焊接固定于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
8、所述第二开口管的两端分别焊接固定于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
9、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挡板设有与所述混合空间相连通的出气孔。
10、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挡板以及所述第二挡板均焊接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内壁。
11、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尾气后处理混合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出气口的下游的第一多孔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出气口的下游的第二多孔板,所述第一多孔板与所述第一出气口间隔设置且靠近所述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二多孔板与所述第二出气口间隔设置且靠近所述第二出气口。
12、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多孔板以及所述第二多孔板焊接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内壁。
13、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开口管由一块金属板片折弯而成,所述第二开口管由一块金属板片折弯而成。
14、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尾气后处理混合装置包括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形成在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之间的内部腔体、位于所述内部腔体的底部的弧形板、固定在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二挡板之间且位于所述内部腔体中的第一开口管、以及固定在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二挡板之间且位于所述内部腔体中的第二开口管,自第一进气口以及第二进气口流入所述混合组件中的尾气,先进入第一进气空间以及第二进气空间;然后再进入位于所述第一开口管和所述第二开口管之间的混合空间;尾气与尿素液滴混合后再流向第一出气腔以及第二出气腔,并从所述第一出气口以及所述第二出气口离开。本实用新型的尾气后处理混合装置充分利用了横截面,增加了尿素蒸发的距离和时间,提高了气流混合的均匀性。
技术特征:1.一种尾气后处理混合装置,包括壳体以及位于所述壳体内的混合组件,其中所述壳体用以安装尿素喷嘴,所述尿素喷嘴配置为向所述混合组件中喷射尿素液滴,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组件包括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一挡板间隔设置的第二挡板、形成在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之间的内部腔体、位于所述内部腔体的底部的弧形板、固定在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二挡板之间且位于所述内部腔体中的第一开口管、以及固定在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二挡板之间且位于所述内部腔体中的第二开口管;所述第一开口管与所述第二开口管并排布置;所述第一挡板设有分别位于两侧的第一进气口与第二进气口;所述第一开口管包括与所述第一进气口相连通的第一进气空间以及与所述第一进气空间相连通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开口管包括与所述第二进气口相连通的第二进气空间以及与所述第二进气空间相连通的第二开口;所述内部腔体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开口管和所述第二开口管之间的混合空间,所述尿素喷嘴配置为至少向所述混合空间中喷射尿素液滴以与尾气进行混合;所述弧形板包括隆起且呈弧形的中间部、自所述中间部的一端延伸的第一延伸部以及自所述中间部的另一端延伸的第二延伸部;所述中间部位于所述混合空间的下方;所述第一延伸部位于所述第一开口管的下方且与所述第一开口管形成与所述混合空间相连通的第一出气腔;所述第二延伸部位于所述第二开口管的下方且与所述第二开口管形成与所述混合空间相连通的第二出气腔;所述第二挡板设有与所述第一出气腔相连通的第一出气口以及与所述第二出气腔相连通的第二出气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后处理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流经所述第一出气腔以及所述第二出气腔的气流呈双旋流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后处理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口以及所述第二进气口均与进气腔体相连通,所述进气腔体位于所述第一挡板远离所述第二挡板的那一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尾气后处理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孔包括贯穿所述第一延伸部的若干第一连通孔、贯穿所述第二延伸部的若干第二连通孔、以及贯穿所述中间部的若干第三连通孔,其中所述若干第一连通孔连通所述底部腔体与所述第一出气腔,所述若干第二连通孔连通所述底部腔体与所述第二出气腔,所述若干第三连通孔连通所述底部腔体与所述混合空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后处理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管的两端分别焊接固定于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后处理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挡板设有与所述混合空间相连通的出气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后处理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以及所述第二挡板均焊接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内壁。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后处理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后处理混合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出气口的下游的第一多孔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出气口的下游的第二多孔板,所述第一多孔板与所述第一出气口间隔设置且靠近所述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二多孔板与所述第二出气口间隔设置且靠近所述第二出气口。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尾气后处理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多孔板以及所述第二多孔板焊接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内壁。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后处理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管由一块金属板片折弯而成,所述第二开口管由一块金属板片折弯而成。
技术总结一种尾气后处理混合装置包括壳体以及混合组件。所述混合组件包括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内部腔体、弧形板、第一开口管以及第二开口管。所述第一挡板设有第一进气口与第二进气口。所述第一开口管包括第一进气空间以及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开口管包括第二进气空间以及第二开口。所述内部腔体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开口管和所述第二开口管之间的混合空间。所述弧形板包括隆起且呈弧形的中间部、第一延伸部以及第二延伸部。所述中间部位于所述混合空间的下方。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第一开口管形成第一出气腔。所述第二延伸部与所述第二开口管形成第二出气腔。本技术的尾气后处理混合装置充分利用了横截面,提高了气流混合的均匀性。技术研发人员:严才宝,王晨,方必杰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纳克(苏州)排放系统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218技术公布日:2024/7/15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6/12842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