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空调器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30 14:44:13
本发明属于压缩机,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压缩机、空调器和车辆。
背景技术:
1、压缩机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噪音,压缩机产生的噪音是影响车辆舒适性的重要因素,目前对于压缩机的噪音控制方式通常是采用安装减震脚垫/安装消音器等措施,上述方式降噪效果差且安装方式且增加结构复杂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2、有鉴于此,第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压缩机,包括:主体;盖体,盖体与主体相连接,盖体的第一侧朝向主体,盖体的第二侧背离主体;隔音部,设置于盖体上,位于盖体的第二侧,隔音部至少两个隔音材料层,至少两个隔音材料层以层叠的方式设置在盖体上,相邻的两个隔音材料层的平均吸声系数不同。
3、本发明提供的压缩机,盖体与主体之间能够围合形成电控腔,压缩机中的电控件安装在电控腔内,盖体的第一侧朝向主体,盖体的第二侧背离主体,隔音部位于盖体的第二侧。
4、隔音部安装在盖体上,且隔音部位于盖体的第二侧,因此隔音部安装在盖体靠外的一侧。隔音部由多个隔音材料层组成,多个隔音材料层堆叠在盖体上,通过在盖体上设置隔音材料层,隔音材料层能够降低压缩机内部通过盖体向外传播的噪音。相关技术中,并没有对盖体上的隔音防护进行重视,然而,压缩机内部的噪音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盖体向外传播的,因此,通过在盖体上设置隔音部件,能够极大降低压缩机运行时的噪音。
5、多个隔音材料层的平均吸声系数不同,例如,第一层的隔音材料层的平均吸声系数与第二层的隔音材料层的平均吸声系数不同,相比于单个平均吸声系数的隔音结构,通过不同平均吸声系数的多个隔音材料层配合使用,能够进一步提高隔音部的隔音效果,从而有效降低压缩机产生的噪音,有利于提升乘客在车辆上的乘坐舒适性。
6、另外,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压缩机,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隔音部的平均吸声系数α满足,0.3≤α≤1。
8、在该技术方案中,隔音部的平均吸声系数位于0.3至1之间,即,多个隔音材料层作为一个整体时的平均吸声系数位于0.3和1之间。当隔音部的平均吸声系数小于0.3的情况下,隔音部的平均吸声系数过小,导致隔音部的隔音效果较差,难以有效降低压缩机运行时的噪音,因此,将平均吸声系数限定在0.3和1之间,能够有效阻隔壳体内部噪音通过盖体向外传导,车辆上的乘客受压缩机运行噪音的影响降低。
9、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相邻两层隔音材料层的材料不同;或相邻两层隔音材料层的厚度不同。
10、在该技术方案中,在隔音部中,相邻两层隔音材料层的平均吸声系数不同,可以通过改变相邻两层隔音材料层的材料,而使得相邻两层隔音材料层的平均吸声系数不同,也可以通过改变相邻两层隔音材料层的厚度,而使得相邻两层隔音材料层的平均吸声系数不同。即,隔音材料层的材料或厚度都会对隔音材料层的平均吸声系数产生影响,因此,可以通过压缩机运行时的噪音,对多个隔音材料层的材料或者厚度进行选择,从而有效降低压缩机的运行噪音。
11、在一种可能的应用中,也可以设置相邻两层隔音材料层的材料和厚度均不相同。
12、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盖体包括:盖板,隔音部与盖板相连接;侧板,与盖板相连接,侧板沿盖板的周向分布;隔音部的厚度d1与盖板的厚度d2满足,1.7≤d1/d2≤8。
13、在该技术方案中,盖板由侧板和周向设置的侧板组成,侧板沿盖板的周向分布,侧板可以为环形结构,侧板与盖板的周向相连接。
14、隔音部与盖板相连接,盖板对隔音部起到承载的作用,隔音部的厚度d1和盖板的厚度d2满足下面关系式:1.7≤d1/d2≤8,当隔音部的厚度与盖板的厚度的比值小于1.7的情况下,此时隔音部的厚度较小,难以对盖板上传导出的噪音进行有效消除,当隔音部的厚度与盖板的厚度的比值大于8时,此时隔音部的厚度过大,隔音部容易发生断裂或与盖板脱离的问题,因此,将隔音部的厚度和盖板的厚度限定在1.7和8之间,既能够对盖板上传导出的噪音进行有效消除,也能够保证隔音部与盖板的连接稳定性。
15、当压缩机的尺寸增大时,压缩机运行产生的噪音也会增加,因此,随着压缩机的尺寸增大,需要增大隔音部的厚度,从而对噪音进行有效控制。当压缩机的尺寸增大时,盖板的厚度也会按比例增大,因此,将隔音部的厚度与盖板的厚度相关联,可以根据盖板的厚度对隔音部的厚度进行选择,提高对压缩机运行时的噪音的控制效果。
16、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盖板中背离主体的一侧的面积为s1,隔音部与盖板的接触面积为s2,s1和s2满足,0.4≤s2/s1≤0.99。
17、在该技术方案中,盖板的一侧朝向主体,盖板的另一侧背离主体,盖板中背离主体的一侧与隔音部相接触。其中,盖板背离主体的一侧的面积为s1,隔音部与盖板的接触面积为s2,s1和s2满足,0.4≤s2/s1≤0.99。s1和s2的比值小于0.4的情况下,隔音部和盖板的接触面积较小,隔音部对盖板的覆盖面积较小,难以对盖板上传导出的噪音进行有效消除,当s1和s2的比值大于0.99的情况下,隔音部的材料使用量较大,过多的增加材料使用成本。因此,将s1和s2的比值限定在0.4至0.99之间,既使得隔音部能够对盖板上的大部分区域进行覆盖,也能够避免材料过量使用,在保证隔音效果的基础上,降低材料的使用成本。
18、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隔音部包括:第一隔音材料层,与盖板相连接;第二隔音材料层,与第一隔音材料层相连接,第二隔音材料层位于第一隔音材料层和盖板之间,第一隔音材料层的厚度为d3,第二隔音材料层的厚度为d4,0.1≤d4/d3≤10。
19、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隔音材料层和第二隔音材料层层叠设置在盖板上,其中,第一隔音材料层位于底层,第二隔音材料层位于第一隔音材料层的上层。第一隔音材料层的厚度与第二隔音材料层的厚度的比值位于0.1和10之间,第一隔音材料层和第二隔音材料层的厚度比值会对隔音效果产生影响,因此,通过调整第一材料层和第二隔音材料层的厚度比值,能够有效隔绝噪音。
20、在一种可能的应用中,隔音部还包括第三隔音材料层、第四隔音材料层等,其它的隔音材料层层叠设置在第二隔音材料层之上。
21、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一隔音材料层中朝向盖板一侧的面积为s3,第二隔音材料层中朝向盖板一侧的面积为s4,满足,0.5≤s3/s4≤1。
22、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隔音材料层中朝向盖板一侧的面积为s3,即,第一隔音材料层覆盖在盖板上的面积为s3,第二隔音材料层中朝向盖板一侧的面积为s4,即,第二隔音材料层中接触第一隔音材料层的一侧的面积为s4,s3和s4满足,0.5≤s3/s4≤1,因此,第二隔音材料层具有更大的覆盖面积,从而使得第二隔音材料层能够对第一隔音材料层进行有效覆盖,使得两层隔音材料层能够同时进行隔音。
23、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一隔音材料层包括:至少两个隔音体,隔音体与盖板相连接,相邻两个隔音体之间设有间隙,间隙用于对盖板上的一部分结构进行避让。
24、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隔音材料层可以为分块式结构,第一隔音材料层由多个隔音体组成。
25、盖板中背离主体的一侧可能并不是平整的平面,在盖板上存在凸起结构的情况下,隔音材料层难以平整的铺设在盖板上,因此,将位于底层的第一隔音材料层设置为分块式结构,使得多个隔音体之间形成用于避让的间隙,相邻两个隔音体之间的间隙用于避让盖板上的凸起结构,因此多个隔音体均能够平稳的铺设在盖板上,使得第一隔音材料层能够对上层的隔音材料层进行平稳支撑。
26、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压缩机还包括:密封件,位于盖体和隔音部之间,密封件用于对盖体和隔音部之间进行密封。
27、在该技术方案中,在盖体和隔音部之间设置由密封件,密封件能够对盖体和隔音部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水和杂质不易进入到盖板和隔音部之间,避免盖体和隔音部之间受到腐蚀,有利于提高隔音部和盖体的连接稳定性。
28、在一种可能的应用中,密封件可以为密封胶,或者密封件为密封橡胶圈。
29、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压缩机还包括:支撑凸起,设于盖体中朝向隔音部的一侧,支撑凸起与隔音部相连接。
30、在该技术方案中,在盖体中朝向隔音部的一侧设置支撑凸起,隔音部能够与支撑凸起相连接,支撑凸起为盖板的一部分,通过在盖板上设置支撑凸起,能够增大隔音部与盖板的接触面积,从而壳体提高盖板和支撑凸起的连接稳定性。
31、在一种可能的应用中,为了保证隔音部和盖板的接触面积,需要在隔音部的底部设置凹陷结构,凹陷结构对支撑凸起进行避让,支撑凸起伸入凹陷结构内并于凹陷结构相连接。
32、第二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如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压缩机,因此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器具有上述技术方案中所提供的压缩机的全部有益效果。
33、第三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车辆,包括:如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压缩机或空调器,因此本发明提供的车辆具有上述技术方案中所提供的压缩机或空调器的全部有益效果。
34、其中,车辆可以为传统的燃油车,也可以为新能源汽车。其中,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等。
35、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9/16809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