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信息存储应用技术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主机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  正文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主机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 国知局
  • 2024-07-31 19:58:17

本说明书实施例涉及通信,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主机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1、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多媒体数据不断增长,提供更大的存储容量的存储系统变得尤为重要。其中,嵌入式存储器具有高度集成、体积小、低功耗、低成本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例如移动设备和消费电子产品等各种存储场景中;嵌入式存储器可以包括嵌入式多媒体控制器(emmc)和安全数字卡(sd)等。

2、对于嵌入式存储器,在数据传输的处理过程中,通常采用时钟信号对数据信号进行采样,在此过程中,时钟信号的稳定性决定数据传输的处理质量。

3、然而,由于工艺偏差的影响,即使同一嵌入式存储器也会因为工作环境的变化(例如工作环境的温度、工作电压等的变化)而对时钟信号产生影响,从而导致无法对数据信号进行采样。

4、在此背景下,如何提供技术方案,以提高数据传输处理过程中的稳定性,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主机及存储介质,能够提高数据传输处理过程中的稳定性。

2、本公开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3、执行多次数据处理操作,并基于各次数据处理操作的执行结果,记录各次数据处理操作使用的延时码的标识;所述标识包括在数据处理操作执行成功时,标识数据处理操作使用的延时码为可用的第零标识,以及,在数据处理操作执行失败时,标识数据处理操作使用的延时码为不可用的第一标识;

4、在确定记录的标识中存在多个连续的第零标识时,从多个连续的第零标识中选择第零标识,并将选择的第零标识对应的延时码作为目标延时码;

5、使用所述目标延时码,执行所述数据处理操作。

6、可选地,所述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7、根据执行各次数据处理操作的顺序,对记录的第零标识和第一标识进行排序处理,得到标识序列表;

8、所述在确定记录的标识中存在多个连续的第零标识时,从多个连续的第零标识中选择第零标识,并将选择的第零标识对应的延时码作为目标延时码,包括:

9、确定所述标识序列表中存在连续的第零标识的区域;

10、从确定的区域中选取第零标识,并按序记录所选取的第零标识,得到对应的选取窗口;

11、将位于所述选取窗口预设位置的第零标识对应的延时码作为执行各次数据处理操作时的目标延时码。

12、可选地,所述选取窗口为多个;

13、所述将位于所述选取窗口预设位置的第零标识对应的延时码作为执行各次数据处理操作时的目标延时码,包括:

14、从多个所述选取窗口中选取包含所述第零标识的数量最多的选取窗口,作为目标窗口;

15、将位于所述目标窗口预设位置的第零标识对应的延时码作为所述目标延时码。

16、可选地,在执行所述确定所述标识序列表中存在连续的第零标识的区域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17、判断所述标识序列表中包含的第零标识和第一标识的总数与执行数据处理操作的次数是否相同,并在确定相同时,执行所述确定所述标识序列表中至少存在连续的第零标识的区域的步骤;否则,继续记录后续数据处理操作所使用的延时码的标识。

18、可选地,所述数据处理操作包括数据写操作;

19、所述标识序列表包括在数据写操作执行成功时对应的第零标识,以及在数据写操作执行失败时对应的第一标识。

20、可选地,所述数据处理操作包括数据读操作;

21、所述标识序列表包括在数据读操作执行成功时对应的第零标识,以及在数据读操作执行失败时对应的第一标识。

22、可选地,所述数据处理操作包括数据写操作;

23、所述执行多次数据处理操作,并基于各次数据处理操作的执行结果,记录各次数据处理操作使用的延时码的标识,包括:

24、根据多个延时码对应的延时时长,对时钟信号进行多次延时处理,其中,一次数据写操作使用一个延时码对应的延时时长对时钟信号进行一次延时处理,各个延时码对应的延时时长不同;

25、在时钟信号的各次延时处理下执行数据写操作后,获取各次数据写操作对应的校验信息,所述校验信息用于判断数据写操作能否成功执行;

26、根据各次数据写操作对应的校验信息,记录各次数据写操作使用的延时码的标识。

27、可选地,所述根据各次数据写操作对应的校验信息,记录各次数据写操作使用的延时码的标识,包括:

28、对于任一次数据写操作,在确定数据写操作对应的校验信息与预设校验信息相同时,将数据写操作所使用的延时码的标识记录为第零标识,以及,在确定数据写操作对应的校验信息与预设校验信息不同时,将数据写操作所使用的延时码的标识记录为第一标识。

29、可选地,所述使用所述目标延时码,执行所述数据处理操作,包括:

30、根据所述目标延时码对应的延时时长,对所述时钟信号进行延时处理,以执行数据写操作。

31、可选地,所述数据处理操作包括数据读操作;

32、所述执行多次数据处理操作,并基于各次数据处理操作的执行结果,记录各次数据处理操作使用的延时码的标识,包括:

33、确定执行多次数据读操作的传输模式类型;

34、根据多个延时码对应的延时时长,对与所述传输模式类型相对应的时钟信号进行多次延时处理,其中,一次数据读操作使用一个延时码对应的延时时长对与所述传输模式类型相对应的时钟信号进行一次延时处理,各延时码对应的延时时长不同;

35、在对与所述传输模式类型相对应的时钟信号的各次延时处理下执行数据读操作后,获取各次数据读操作对应的读取结果,所述读取结果用于判断处于所述传输模式类型时,数据读操作是否成功执行;

36、根据各次数据读操作对应的读取结果,记录各次数据读操作使用的延时码的标识。

37、可选地,所述数据读操作包括读取第一存储器存储的数据;

38、所述确定执行多次数据读操作的传输模式类型,包括:

39、根据读取所述第一存储器存储的数据的数据传输速率,确定执行数据读操作的传输模式类型。

40、可选地,所述根据读取所述第一存储器存储的数据的数据传输速率,确定执行数据读操作的传输模式类型,包括:

41、在读取所述第一存储器存储的数据的数据传输速率与设定速率相同时,确定所述传输模式类型为第一传输模式;

42、在读取所述第一存储器存储的数据的数据传输速率与设定速率不同时,确定所述传输模式类型为第二传输模式。

43、可选地,在确定传输模式类型为第一传输模式时,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对应的时钟信号为同步时钟信号,所述同步时钟信号来自于提供读取数据的一方;

44、所述根据多个延时码对应的延时时长,对与所述传输模式类型相对应的时钟信号进行多次延时处理,包括:

45、根据多个延时码对应的延时时长,对所述同步时钟信号进行多次延时处理,其中,一次数据读操作使用一个延时码对应的延时时长对所述同步时钟信号进行一次延时处理,各个延时码对应的延时时长不同。

46、可选地,在确定传输模式类型为第二传输模式时,确定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对应的时钟信号为初始时钟信号,所述初始时钟信号为获取的原始时钟信号;

47、所述根据多个延时码对应的延时时长,对与所述传输模式类型相对应的时钟信号进行多次延时处理,包括:

48、根据多个延时码对应的延时时长,对所述初始时钟信号进行多次延时处理,其中,一次数据读操作使用一个延时码对应的延时时长对所述初始时钟信号进行一次延时处理,各个延时码对应的延时时长不同。

49、可选地,所述在与所述传输模式类型相对应的时钟信号的各次延时处理下执行数据读操作后,获取各次数据读操作对应的读取结果,包括:

50、对于任一次数据读操作,

51、判断在读取所述第一存储器存储的数据时,是否支持发送预设的第一采样指令;

52、若支持,根据预设的第一采样指令,在所述传输模式类型相对应的时钟信号的延时处理下执行数据读操作,以获取与第一采样指令相关的数据读操作的读取结果;

53、否则,根据预设的第二采样指令,在所述传输模式类型相对应的时钟信号的延时处理下执行数据读操作,以获取与第二采样指令相关的数据读操作的读取结果。

54、可选地,所述数据读操作为读取第二存储器存储的数据;

55、所述确定执行多次数据读操作的传输模式类型,包括:

56、在确定读取所述第二存储器存储的数据时,确定所述传输模式类型为第三传输模式。

57、可选地,在确定传输模式类型为第三传输模式时,确定所述第三传输模式对应的时钟信号为初始时钟信号,所述初始时钟信号为获取的原始时钟信号;

58、所述根据多个延时码对应的延时时长,对与所述传输模式类型相对应的时钟信号进行多次延时处理,包括:

59、根据多个延时码对应的延时时长,对初始时钟信号进行多次延时处理,其中,一次数据读操作使用一个延时码对应的延时时长对所述初始时钟信号进行一次延时处理,各个延时码对应的延时时长不同。

60、可选地,所述对与所述传输模式类型相对应的时钟信号的各次延时处理下执行数据读操作后,获取各次数据读操作对应的读取结果,包括:

61、对于任一次数据读操作,

62、判断在第三传输模式读取所述第二存储器存储的数据时,是否支持发送预设的第三采样指令;

63、若支持,根据所述预设的第三采样指令,在初始时钟信号的延时处理下执行数据读操作,以获取与所述第三采样指令相关的数据读操作的读取结果;

64、否则,根据预设的第四采样指令,在初始时钟信号的延时处理下执行数据读操作,以获取与所述第四采样指令相关的数据读操作的读取结果。

65、可选地,所述根据各次数据读操作对应的读取结果,记录各次数据读操作使用的延时码的标识,包括:

66、对于任一次数据读操作,在确定读取结果与预设读取结果相同时,将执行数据读操作所使用的延时码记录为第零标识,以及,在确定读取结果与预设读取结果不同时,将执行数据读操作所使用的延时码记录为第一标识。

67、可选地,所述使用所述目标延时码,执行所述数据处理操作,包括:

68、根据所述目标延时码对应的延时时长,对与所述传输模式类型相对应的时钟信号进行延时处理,以执行数据读操作。

69、相应的,本公开还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包括:

70、第一处理单元,被配置为执行多次数据处理操作,并基于各次数据处理操作的执行结果,记录各次数据处理操作使用的延时码的标识;所述标识包括在数据处理操作执行成功时,标识数据处理操作使用的延时码为可用的第零标识,以及在数据处理操作执行失败时,标识数据处理操作使用的延时码为不可用的第一标识;以及根据标识选择信号,将选择的第零标识对应的延时码作为目标延时码,执行所述数据处理操作;

71、第二处理单元,被配置为在确定记录的标识中存在多个连续的第零标识时,从多个连续的第零标识中选择第零标识,并生成对应的标识选择信号,所述标识选择信号包括与选择的第零标识对应的延时码。

72、可选地,所述数据处理操作包括数据写操作;

73、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包括:

74、第一延时模块,被配置为根据多个延时码对应的延时时长,对时钟信号进行多次延时处理,其中,一次数据写操作使用一个延时码对应的延时时长对时钟信号进行一次延时处理,各个延时码对应的延时时长不同;

75、第一处理模块,被配置为在时钟信号的各次延时处理下执行数据写操作后,获取各次数据写操作对应的校验信息,所述校验信息用于判断数据写操作能否成功执行;以及根据各次数据写操作对应的校验信息,记录各次数据写操作使用的延时码的标识。

76、可选地,所述第一延时模块包括:多个第一延时器、第一逻辑运算器和第一选择器,其中:

77、多个所述第一延时器依次连接,其中,多个所述第一延时器中的第一个第一延时器的第一端适于输入时钟信号、多个所述第一延时器中的最后一个第一延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逻辑运算器的第一端连接、多个所述第一延时器中的各第一延时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选择器的第二端连接;

78、所述第一选择器的第一端适于输入第一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生成对应的第一选择信号,所述第一选择信号用于控制选择执行数据写操作时开启延时功能的第一延时器的数量;

79、所述第一逻辑运算器的第二端适于输入第二控制信号,其输出端适于输出经延时处理后的时钟信号至所述第一处理模块,其中,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用于控制经延时处理后的时钟信号的输出时机。

80、可选地,各所述第一延时器对应的延时时长相同。

81、可选地,所述第一处理单元还包括:模式选择模块,与所述第一延时模块耦接,被配置为响应于模式选择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延时模块的工作状态。

82、可选地,所述数据处理操作包括数据读操作;

83、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包括:

84、第二处理模块,被配置为确定执行多次数据读操作的传输模式类型;以及在对与所述传输模式类型相对应的时钟信号的各次延时处理下执行数据读操作后,获取各次数据读操作对应的读取结果,所述读取结果用于判断处于所述传输模式类型时,数据读操作是否成功执行,且根据各次数据读操作对应的读取结果,记录各次数据读操作使用的延时码的标识;

85、第二延时模块,根据多个延时码对应的延时时长,对与所述传输模式类型相对应的时钟信号进行多次延时处理,其中,一次数据读操作使用一个延时码对应的延时时长对与所述传输模式类型相对应的时钟信号进行一次延时处理,各延时码对应的延时时长不同。

86、可选地,所述第二延时模块包括多个第二延时器、第二逻辑运算器和第二选择器,其中:

87、多个所述第二延时器依次连接,其中,多个所述第二延时器中的第一个第二延时器的第一端适于输入与所述传输模式类型相对应的时钟信号、多个所述第二延时器中的最后一个第二延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逻辑运算器的第一端连接、多个所述第二延时器中的各第二延时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选择器的第二端连接;

88、所述第二选择器的第一端适于输入第三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三控制信号,生成对应的第二选择信号,所述第二选择信号用于控制选择执行数据读操作时开启延时功能的第二延时器的数量;

89、所述第二逻辑运算器的第二端适于输入第四控制信号,其输出端适于输出经延时处理后的与所述传输模式类型相对应的时钟信号至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其中,所述第四控制信号用于控制经延时处理后的与所述传输模式类型相对应的时钟信号的输出时机。

90、本公开还提供一种主机,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至少一个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一条或多条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一条或多条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以执行如前述任一示例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91、本公开还提供一种主机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一条或多条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一条或多条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执行时实现如前述任一示例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92、采用本公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案,基于各次数据处理操作的执行结果,能够记录在数据处理操作执行成功时,标识所使用的延时码为可用的第零标识,以及在数据处理操作执行失败时,标识所使用的延时码为不可用的第一标识,进而在确定记录的标识中存在多个连续的第零标识时,可以从中选择第零标识,并将选择的第零标识对应的延时码作为目标延时码,进而基于目标延时码,能够执行数据处理操作。由于目标延时码是从多个连续且可用的第零标识中确定的,即目标延时码是从多个连续执行成功的数据处理操作所使用的延时码中确定的,其中,第零标识用于在数据处理操作执行成功时,对所使用的延时码进行标识并标识为可用,即使受到环境因素影响,导致目标延时码发生变化,目标延时码仍可用,因而能够提高数据处理过程中的稳定性。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31/18482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