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道路铁路或桥梁建设机械的制造及建造技术 > 一种箱梁拼宽桥压重箱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  正文

一种箱梁拼宽桥压重箱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 国知局
  • 2024-09-11 14:28:08

本发明涉及桥梁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箱梁拼宽桥压重箱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1、基础设施工程飞速发展的今天,桥梁改扩建工程越来越多,出现了很多钢箱梁拼宽桥,钢箱梁拼宽施工中多采用分离式拼接,需对拼宽侧防撞护栏进行拆除后拼宽新桥,但是在切除后会造成桥梁自重、汽车过载等荷载的横向布置改变,导致其受力状况较拼宽前变化较大,导致待施工桥体行车过程发生倾覆的风险激增,待施工桥体倾斜也会导致桥梁支座受力不均,发生支座破坏等不利现象。

2、传统工艺中一种采用边切除、边加压、边卸载的形式,保证桥梁整体稳定,此方法工序繁多,不易控制,且后期需对桥梁采取局部切除、增设压重等改造措施,导致成本高,另外一种则是采用支架支撑,此方法会占用既有道路影响交通,又存在安全隐患大的问题,同时也会造成材料人工成本的增加;

3、因此设计一种安全、便捷、永临结合的箱梁拼宽桥压重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箱梁拼宽桥压重结构及施工方法。

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箱梁拼宽桥压重结构及施工方法,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部安装有若干隔板,所述底板一侧安装有腹板,所述腹板朝向所述隔板的侧面分别与每个所述隔板一侧连接,使得所述压重结构沿着所述底板的延伸方向形成若干顶部和侧面开口的分隔空间;

3、所述腹板高度高于隔板的高度,将压重结构的开口侧部位分别与待施工桥体连接,形成填充压重材料空腔。

4、进一步,位于最外侧的所述隔板与所述底板的端部边缘连接;

5、或位于最外侧的所述隔板与所述底板的端部边缘相隔设定距离连接,使得相邻的所述压重结构的底板拼接后形成新的分隔空间。

6、进一步,所述腹板与所述隔板之间、和/或所述底板与所述隔板之间设置若干加劲肋。

7、进一步,若干所述隔板一侧与所述腹板一侧焊接;所述底板顶部与所述隔板另一侧卡接,所述隔板底部设置有若干安装槽。

8、进一步,所述加劲肋上均连接有吊耳。

9、进一步,所述腹板顶部设置有对应待施工桥体每个挑臂位置的u型槽,且所述腹板顶部还设置有灌浆孔,且所述隔板顶部位于u型槽底部。

10、一种箱梁拼宽桥压重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1、s1,压重结构分段重心距腹板1距离0.24米处,设置两吊点,压重结构分段设置4个吊耳,每个吊点位置通过使用两根长度不同的钢丝绳分别连接一个吊耳进行吊装,在待施工桥体顶板对应吊点位置开设φ350的吊装孔,且在两吊装孔之间安装3个围成三角区域的倒链;待施工桥体桥面对应压重结构位置,每跨开设2个500×600的临时人孔,供进入压重结构内部的作业时人员的上下;

12、将压重结构通过吊机连接吊耳吊起吊,当将压重结构吊至距离待施工桥体顶板50cm左右时吊机停止起吊,使用倒链连接压重结构,启动倒链完成压重结构就位;

13、s2,焊接所述腹板与待施工桥体顶板之间的坡口焊缝、焊接底板与待施工桥体底板的对接焊缝以及焊接所述隔板与待施工桥体腹板之间的双面角焊缝;通过腹板上的u形槽口在焊接过程中进行通风;

14、s3,焊接完成后,通过灌浆孔灌入箱梁压重混凝土。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6、本发明箱梁拼宽桥压重结构施工中既可作为临时结构既可平衡桥梁荷载,也可防止倾覆,该压重结构施工时安全、便捷,施工结束后,又可作为永久结构与既有桥梁一同承载上部车辆荷载。

技术特征:

1.一种箱梁拼宽桥压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部安装有若干隔板,所述底板一侧安装有腹板,所述腹板朝向所述隔板的侧面分别与每个所述隔板一侧连接,使得所述压重结构沿着所述底板的延伸方向形成若干顶部和侧面开口的分隔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箱梁拼宽桥压重结构,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箱梁拼宽桥压重结构,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箱梁拼宽桥压重结构,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箱梁拼宽桥压重结构,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箱梁拼宽桥压重结构,其特征在于,

7.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箱梁拼宽桥压重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技术总结本发明涉及桥梁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箱梁拼宽桥压重箱及施工方法,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部安装有若干隔板,所述底板一侧安装有腹板,所述腹板朝向所述隔板的侧面分别与每个所述隔板一侧连接,使得所述压重结构沿着所述底板的延伸方向形成若干顶部和侧面开口的分隔空间;所述腹板高度高于隔板的高度,将压重结构的开口侧部位分别与待施工桥体连接,形成填充压重材料空腔;本发明既可作为临时结构既可平衡桥梁荷载,也可防止倾覆,该压重结构施工时安全、便捷,施工结束后,又可作为永久结构与既有桥梁一同承载上部车辆荷载。技术研发人员:赵展,焦仲伟,韩明涛,刘江江,于海平,曹广飞,李小猛,韩志攀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建七局第四建筑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9/9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911/29098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