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工程元件,部件,绝热,紧固件装置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 一种用于交叉滚柱导轨的密封结构  >  正文

一种用于交叉滚柱导轨的密封结构

  • 国知局
  • 2024-09-14 15:12:45

本发明涉及交叉滚柱导轨,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交叉滚柱导轨的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1、交叉滚柱导轨是一种精密的导向装置,常用于自动化设备和精密仪器中。

2、目前的交叉滚柱导轨通常包括定轨、动轨以及连接在定轨和动轨之间的保持架,在其使用过程中,通常会在保持架处加入例如润滑油的润滑介质以实现润滑。然而,随着精密设备应用环境的发展,很多制造及测量工艺正在转变为在真空环境中使用。在动轨相对于定轨进行滑动后,润滑介质容易自定轨和动轨之间流失泄漏在真空环境中,这将严重影响真空度的要求,限制了很多精密设备的广泛使用。另外,润滑介质的减少也会加速导轨的磨损,导致导轨运行不畅,从而影响导轨的使用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提高交叉滚柱导轨的使用可靠性并防止润滑介质泄漏污染外部环境。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交叉滚柱导轨的密封结构,包括固定组件和移动座;所述固定组件上形成有朝一侧开口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用于供交叉滚柱导轨安装;所述移动座穿设于所述安装槽的开口,所述移动座的一端用于与所述安装槽内的所述交叉滚柱导轨的动轨相连,所述移动座的上侧与所述安装槽的上槽壁形成有呈连续弯折设置的第一连通缝,所述第一连通缝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安装槽的内部和外部,所述移动座的下侧与所述安装槽的下槽壁形成有呈连续弯折设置的第二连通缝,所述第二连通缝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安装槽的内部和外部。

3、可选地,所述第一连通缝包括沿所述安装槽的自内向外的方向依次连接的多个第一窄缝段,在垂直于所述交叉滚柱导轨延伸方向的平面内,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窄缝段的投影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

4、可选地,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窄缝段的壁面凹陷以形成第一空腔;和/或,在垂直于所述交叉滚柱导轨延伸方向的平面内,相间隔两个所述第一窄缝段的投影的延伸方向相反或相同。

5、可选地,所述第二连通缝包括沿所述安装槽的自内向外的方向依次连接的多个第二窄缝段,在垂直于所述交叉滚柱导轨延伸方向的平面内,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窄缝段的投影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

6、可选地,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窄缝段的壁面凹陷以形成第二空腔;和/或,在垂直于所述交叉滚柱导轨延伸方向的平面内,相间隔两个所述第二窄缝段的投影的延伸方向相反或相同。

7、可选地,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座、第一槽壁板、第二槽壁板和两个挡板;所述固定座具有安装侧面,所述安装侧面的下端连接有底板;所述第一槽壁板设于所述底板的上端;所述第二槽壁板设于所述固定座的上端并延伸至所述第一槽壁板的上方;两个所述挡板分别设于所述固定座的前后两端,并均与所述底板和所述第二槽壁板相连;所述安装侧面、所述第一槽壁板、所述第二槽壁板和两个所述挡板共同围成所述安装槽。

8、可选地,所述移动座与所述第二槽壁板配合形成所述第一连通缝;所述移动座与所述第一槽壁板配合形成所述第二连通缝。

9、可选地,所述安装侧面凹设有沿所述交叉滚柱导轨的延伸方向延伸的固定槽,所述固定槽与所述交叉滚柱导轨的定轨形状相适配,所述固定槽用于供所述交叉滚柱导轨的定轨安装。

10、可选地,所述移动座包括本体和两个盖合部,所述本体穿设于所述开口,所述本体的位于所述安装槽内的端部与所述动轨相连,两个所述盖合部设于所述本体的位于所述安装槽外的端部,且分别位于所述本体的前后两侧,两个所述盖合部用于盖合所述开口的位于所述挡板和所述本体之间的部分。

11、可选地,所述移动座在所述交叉滚柱导轨延伸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开口在所述交叉滚柱导轨延伸方向上的长度。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交叉滚柱导轨的密封结构,具有但不局限于以下技术效果:

13、本发明提供的用于交叉滚柱导轨的密封结构中,固定组件上形成有朝一侧开口的安装槽,且安装槽用于供交叉滚柱导轨安装,以使得交叉滚柱导轨被包围且仅能通过开口与外界相通,这样可以减少交叉滚柱导轨的润滑介质泄漏;同时,通过将连接于动轨的移动座穿设于安装槽的开口,且移动座的上下两侧分别与安装槽的上槽壁和下槽壁形成第一连通缝和第二连通缝,且第一连通缝和第二连通缝均连续弯折设置,可以进一步阻碍交叉滚柱导轨的润滑介质向外泄漏。具体的,在动轨相对于定轨滑动时,保持架附近的润滑介质在通过第一连通缝和第二连通缝向外泄漏时,因第一连通缝和第二连通缝均连续弯折设置,使得润滑介质的泄漏路径长且曲折,利于阻碍润滑介质的流失,保证导轨运行顺畅,从而提高导轨的使用可靠性;另外,当导轨处的高速挤压气流经第一连通缝或第二连通缝向外流动时,会使得连通缝内的压强低于固定组件外部的压强,连通缝内的润滑介质不易向外泄漏,进一步阻碍润滑介质的流失,提高导轨的使用可靠性;同时,因润滑介质不易向外泄漏,从而也会减少润滑介质向外部环境的挥发,可以防止润滑介质泄漏污染外部环境。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交叉滚柱导轨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组件(1)和移动座(2);所述固定组件(1)上形成有朝一侧开口的安装槽(3),所述安装槽(3)用于供交叉滚柱导轨(4)安装;所述移动座(2)穿设于所述安装槽(3)的开口(31),所述移动座(2)的一端用于与所述安装槽(3)内的所述交叉滚柱导轨(4)的动轨(43)相连,所述移动座(2)的上侧与所述安装槽(3)的上槽壁形成有呈连续弯折设置的第一连通缝(5),所述第一连通缝(5)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安装槽(3)的内部和外部,所述移动座(2)的下侧与所述安装槽(3)的下槽壁形成有呈连续弯折设置的第二连通缝(6),所述第二连通缝(6)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安装槽(3)的内部和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交叉滚柱导轨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通缝(5)包括沿所述安装槽(3)的自内向外的方向依次连接的多个第一窄缝段(51),在垂直于所述交叉滚柱导轨(4)延伸方向的平面内,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窄缝段(51)的投影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交叉滚柱导轨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窄缝段(51)的壁面凹陷以形成第一空腔(52);和/或,在垂直于所述交叉滚柱导轨(4)延伸方向的平面内,相间隔两个所述第一窄缝段(51)的投影的延伸方向相反或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交叉滚柱导轨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通缝(6)包括沿所述安装槽(3)的自内向外的方向依次连接的多个第二窄缝段(61),在垂直于所述交叉滚柱导轨(4)延伸方向的平面内,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窄缝段(61)的投影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交叉滚柱导轨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窄缝段(61)的壁面凹陷以形成第二空腔(62);和/或,在垂直于所述交叉滚柱导轨(4)延伸方向的平面内,相间隔两个所述第二窄缝段(61)的投影的延伸方向相反或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用于交叉滚柱导轨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1)包括固定座(11)、第一槽壁板(12)、第二槽壁板(13)和两个挡板(14);所述固定座(11)具有安装侧面(111),所述安装侧面(111)的下端连接有底板(112);所述第一槽壁板(12)设于所述底板(112)的上端;所述第二槽壁板(13)设于所述固定座(11)的上端并延伸至所述第一槽壁板(12)的上方;两个所述挡板(14)分别设于所述固定座(11)的前后两端,并均与所述底板(112)和所述第二槽壁板(13)相连;所述安装侧面(111)、所述第一槽壁板(12)、所述第二槽壁板(13)和两个所述挡板(14)共同围成所述安装槽(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交叉滚柱导轨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座(2)与所述第二槽壁板(13)配合形成所述第一连通缝(5);所述移动座(2)与所述第一槽壁板(12)配合形成所述第二连通缝(6)。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交叉滚柱导轨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侧面(111)凹设有沿所述交叉滚柱导轨(4)的延伸方向延伸的固定槽(113),所述固定槽(113)与所述交叉滚柱导轨(4)的定轨(41)形状相适配,所述固定槽(113)用于供所述交叉滚柱导轨(4)的定轨(41)安装。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交叉滚柱导轨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座(2)包括本体(21)和两个盖合部(22),所述本体(21)穿设于所述开口(31),所述本体(21)的位于所述安装槽(3)内的端部与所述动轨(43)相连,两个所述盖合部(22)设于所述本体(21)的位于所述安装槽(3)外的端部,且分别位于所述本体(21)的前后两侧,两个所述盖合部(22)用于盖合所述开口(31)的位于所述挡板(14)和所述本体(21)之间的部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交叉滚柱导轨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座(2)在所述交叉滚柱导轨(4)延伸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开口(31)在所述交叉滚柱导轨(4)延伸方向上的长度。

技术总结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交叉滚柱导轨的密封结构,涉及交叉滚柱导轨技术领域,密封结构包括固定组件和移动座;固定组件上形成有朝一侧开口的安装槽,安装槽用于供交叉滚柱导轨安装;移动座穿设于安装槽的开口,移动座的一端用于与安装槽内的交叉滚柱导轨的动轨相连,移动座的上侧与安装槽的上槽壁形成有呈连续弯折设置的第一连通缝,第一连通缝的两端分别连通安装槽的内部和外部,移动座的下侧与安装槽的下槽壁形成有呈连续弯折设置的第二连通缝,第二连通缝的两端分别连通安装槽的内部和外部。本密封结构可提高导轨的使用可靠性,防止润滑介质由内向外挥发,避免了润滑介质的浪费,确保了润滑效果的持久性,同时可防止润滑介质挥发污染外部环境。技术研发人员:吴剑威,姚一可,李一帆,高席丰,刘欢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哈尔滨工业大学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9/12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914/29738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