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五金工具产品及配附件制造技术 > 车辆用门闩装置的制作方法  >  正文

车辆用门闩装置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9-23 14:45:13

本技术涉及一种能够将车辆的门保持在关闭状态的车辆用门闩装置。

背景技术:

1、以往,已知有一种能够将车辆的门保持在关闭状态的车辆用门闩装置。一般来讲,在车辆的门设有门手柄和传递门手柄的操作力的操作力传递构件。此外,车辆用门闩装置通常包括能够与设于车体的撞针卡合的闩、能够与闩卡合的棘轮、解除棘轮与闩的卡合的连杆、以及用于使连杆进行动作的各种杆。

2、在车辆用门闩装置中,门手柄与车辆用门闩装置的位置关系因安装车辆用门闩装置的门而发生变化。从成本削减的观点出发,车辆用门闩装置优选为能够安装于门手柄的位置不同的多种门的通用性较高的门闩装置。

3、于是,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车辆用门闩装置,其包括能够保持设于车体的撞针的叉、使叉进行动作的柱、以及供传递门手柄的操作力的传递线缆连结并利用门手柄的操作力使柱进行动作的打开杆。专利文献1的车辆用门闩装置在打开杆形成有第1连结部和第2连结部这两个连结部。而且,与门手柄和车辆用门闩装置的位置关系相应地在第1连结部和第2连结部中的任一者连结传递线缆。由此,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车辆用门闩装置能够安装于门手柄的位置不同的多种门。

4、现有技术文献

5、专利文献

6、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644685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2、但是,专利文献1的车辆用门闩装置在传递线缆连结于第1连结部的情况和传递线缆连结于第2连结部的情况下,打开杆的转动方向与传递线缆所成的角大不相同。因此,专利文献1的车辆用门闩装置存在这样的问题:在传递线缆连结于第1连结部的情况和传递线缆连结于第2连结部的情况下,使叉和柱进行动作所需要的门手柄的操作力大不相同。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用门闩装置,其能够抑制使棘轮进行动作所需要的门手柄的操作力的变化,并且能够安装于门手柄的位置不同的多种门。

4、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5、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车辆用门闩装置,优选的是,包括:

6、闩,其能够与设于车体的撞针卡合;

7、棘轮,其能够与所述闩卡合;以及

8、连杆,其解除所述棘轮与所述闩的卡合,

9、所述车辆用门闩装置还包括:

10、副杆,其能够以第1转动轴为中心地转动,使所述连杆进行动作;以及

11、手柄杆,其能够以第2转动轴为中心地转动,使所述副杆进行动作,

12、在所述手柄杆设有连接部,传递所述门手柄的操作力的操作力传递构件能够连接于该连接部,

13、所述第1转动轴和所述第2转动轴互相平行且在车辆上下方向和车辆前后方向上配置于不同的位置。

14、根据上述的车辆用门闩装置,优选的是,

15、在从所述第1转动轴和所述第2转动轴的轴向观察时,

16、所述连接部以至少一部分在所述手柄杆处于待机位置时位于所述副杆的转动区域和所述手柄杆的转动区域重叠的区域的方式设置。

17、根据上述的车辆用门闩装置,优选的是,

18、所述第2转动轴位于比所述第1转动轴靠下方且靠车辆前方的位置。

19、根据上述的车辆用门闩装置,优选的是,

20、在所述副杆处于待机位置时的所述副杆的下端部设有锤部。

21、根据上述的车辆用门闩装置,优选的是,

22、该车辆用门闩装置还包括杆锁,该杆锁能够切换为锁定了所述闩的动作的锁定状态和未锁定所述闩的动作的解锁状态,

23、所述手柄杆具有与所述杆锁抵接而使所述杆锁进行动作的杆锁动作部。

24、实用新型的效果

25、根据本实用新型,仅与供门闩装置安装的门的门手柄的位置相应地更换副杆和手柄杆就能够有效率地传递门手柄的操作力而使棘轮进行动作。由此,门闩装置仅更换副杆和手柄杆就能够抑制使棘轮进行动作所需要的门手柄的操作力的变化,并且能够安装于门手柄的位置不同的多种门。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辆用门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门闩装置,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门闩装置,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门闩装置,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门闩装置,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用门闩装置,能够抑制使棘轮进行动作所需要的门手柄的操作力的变化,并且能够安装于门手柄的位置不同的多种门。车辆用门闩装置(10)包括:闩(21);棘轮(23),其能够与闩(21)卡合;连杆(31),其解除棘轮(23)与闩(21)的卡合;副杆(32),其能够以第1转动轴(51)为中心地转动,使连杆(31)进行动作;以及手柄杆(33),其能够以第2转动轴(52)为中心地转动,使副杆(32)进行动作。在手柄杆(33)设有操作力传递部(33c),传递内侧手柄(93)的操作力的操作力传递杆(73)能够连接于该操作力传递部,第1转动轴(51)和第2转动轴(52)互相平行且在车辆上下方向和车辆前后方向上配置于不同的位置。技术研发人员:长冈智治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三井金属爱科特株式会社技术研发日:20231206技术公布日:2024/9/19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923/30414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