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电气元件制品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 密封圈、钟罩下盘及注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  正文

密封圈、钟罩下盘及注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10-09 14:41:13

本技术涉及电池,具体涉及一种密封圈、钟罩下盘及注液装置。

背景技术:

1、二次电池等储能装置因其可循环利用特性,而被广泛用作诸如手机、笔记本电脑、车辆、无人机等用电设备的主要动力来源。在电池的生产制造过程中,注液(电解液)工序是关键工序之一,该工序要求电池置于一个密封的腔室内,再将电解液注入电池内部,使电解液在电池正极与负极之间起到传导电子的作用。目前,放置电池的腔室的气密性通常是通过在两个待密封件(例如,上待密封件与下待密封件)之间设置具有燕尾结构的密封圈来实现的。

2、然而,在注液过程中,异物,例如电解液容易产生的电解液结晶,容易堆积在燕尾结构与待密封件之间,影响密封圈的密封效果,进而导致腔室的密封性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密封圈、钟罩下盘及注液装置。

2、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密封圈。密封圈包括环形的本体部和环形的遮盖部。所述本体部包括相背的内侧和外侧、及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遮盖部设置于所述本体部的第一端,所述遮盖部相对所述本体部的内侧凸出形成第一凸檐,所述遮盖部相对所述本体部的外侧凸出形成第二凸檐,所述第一凸檐和所述第二凸檐中至少一个靠近所述本体部的第一端面设有凹槽。

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密封圈在上待密封件和下待密封件结合的过程中,密封圈受到上待密封件和/或下待密封件的挤压后,凹槽两侧向外变形,凹槽内的气体被挤压出去,被挤压的本体部会填充进凹槽内,直至凹槽的底面与下待密封件紧密贴合,以形成良好的密封。此外,如果凹槽内有较小的异物,压力会将这些异物一同排出,凹槽的底面与下待密封件紧密贴合,也形成良好的密封;若异物较大,凹槽可以容置较大的异物,此时,第一凸檐的第一端面和第二凸檐的第一端面可保持与下待密封件紧密贴合,仍可形成良好的密封。

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所述凹槽被垂直于所述密封圈的轴向的平面截得的截面呈环形,所述凹槽的底面为弧形。

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弧形没有尖角,能够保证凹槽两侧向外变形,凹槽内的气体被挤压出去时,凹槽的底面与下待密封件的表面完全贴合,不易残留气体。此外,弧形的底面也能够在密封圈受到挤压力时,受力能更均匀,使凹槽的底面均匀地与下待密封件的上表面完全贴合。

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在所述第一凸檐和所述第二凸檐的第一端面均设有凹槽的情况下,两个所述凹槽关于所述本体部对称设置。

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两个凹槽关于本体部对称设置,能够在上待密封件下压密封圈的过程中让第一凸檐和第二凸檐均匀受力,保证两个凹槽的底面均能够与下待密封件的上表面完好贴合而形成良好的气密性。

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两个所述凹槽的容量及两个所述凹槽的底面形状均相同。

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两个凹槽的容量及凹槽的底面形状均相同,能够保证两个凹槽在密封圈受到挤压力的过程中,两个凹槽对挤压力的形变反应一致,保证密封圈的受力均匀,进而保证两个凹槽的底面均与下待密封件的上表面完好贴合而形成良好的气密性。

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所述遮盖部包括与所述第一端面相背的第二端面,所述第二端面为拱形。

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一方面,第二端面为拱形,即第二端面具有一定的上凸弧度,相比于第二端面为平面或设有燕尾槽,第二端面能够让电解液结晶从拱形表面滑落,避免电解液结晶残留在第二端面,从而使密封圈与上待密封件压合后不存在间隙,提高气密性。第二方面,第二端面为拱形,还能够避免第二端面与上待密封件压合时产生负压区导致第二端面与钟罩之间的吸合力较大,进而导致上待密封件上升而与下待密封件脱离的过程中,密封圈被上待密封件从下待密封件上的限位槽中带出并掉落,影响上待密封件与下待密封件再次结合时钟罩与法兰组件之间的密封效果。

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所述本体部的第二端设有多个相互间隔的开孔,所述开孔用于调节所述本体部内部的受力。

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体部的第二端设有多个相互间隔的开孔,当开孔被挤压而扩容时,开孔两侧的侧壁被撑开,本体部的内侧和外侧能够更紧贴下待密封件上的限位槽的侧壁,从而增加本体部与下待密封件上的限位槽的侧壁的摩擦力,防止上待密封件上升而与下待密封件脱离的过程中,密封圈被上待密封件从下待密封件上的限位槽中带出并掉落,影响上待密封件与下待密封件再次结合时的密封效果。

1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所述密封圈还包括配合件,所述配合件设置于所述开孔中,所述配合件用于挤压所述开孔的侧壁。

1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开孔的侧壁被配合件挤压而扩容,开孔两侧的侧壁被配合件撑开,本体部的内侧和外侧能够更紧贴下待密封件上的限位槽的侧壁,从而增加本体部与下待密封件上的限位槽的侧壁的摩擦力,防止上待密封件上升而与下待密封件脱离的过程中,密封圈被上待密封件从下待密封件上的限位槽中带出并掉落,影响上待密封件与下待密封件再次结合时的密封效果。

1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所述开孔为多个,相邻所述开孔在所述本体部的周向上均匀分布。

1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相邻开孔在本体部的周向上均匀分布,即相邻开孔在本体部上的周向间距相同,能够均匀地在本体部的周向上施加挤压力,使本体部各处都能更紧贴下待密封件上限位槽的侧壁,以防止上待密封件上升而与下待密封件脱离的过程中,密封圈被上待密封件从下待密封件上的限位槽中带出,影响上待密封件与下待密封件再次结合时的密封效果。

1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在所述密封圈的轴向上,所述开孔的深度小于或等于所述本体部长度的一半。

1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开孔的深度小于或等于本体部长度的一半,能够在上待密封件下压密封圈后,本体部的内侧和外侧依然保持紧贴限位槽,不会向开孔内部凹陷,保证密封圈的密封效果。

2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在垂直于所述密封圈轴向的方向上,所述开孔的尺寸w1与所述本体部的尺寸w2的比值的取值范围为[1/2,2/3]。

2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开孔的尺寸w1与本体部的尺寸w2的比值的取值范围为[1/2,2/3],能够保证开孔的侧壁的厚度适宜,即能够传递配合件对开孔的侧壁的挤压力至下待密封件上的限位槽的侧壁上,增加本体部与限位槽的侧壁之间的挤压力,也能够在密封圈的轴向上支撑密封圈。

2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钟罩下盘。钟罩下盘包括法兰组件及任意一项实施方式所述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安装于所述法兰组件。

2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密封圈在上待密封件(钟罩)和钟罩下盘结合的过程中,密封圈受到上待密封件和/或法兰组件(下待密封件)的挤压后,凹槽两侧向外变形,凹槽内的气体被挤压出去,被挤压的本体部会填充进凹槽内,直至凹槽的底面与法兰组件紧密贴合,以形成良好的密封。此外,如果凹槽内有较小的异物,压力会将这些异物一同排出,凹槽的底面与法兰组件紧密贴合,也形成良好的密封;若异物较大,凹槽可以容置较大的异物,此时,第一凸檐的第一端面和第二凸檐的第一端面可保持与法兰组件紧密贴合,仍可形成良好的密封。

2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所述法兰组件包括法兰盘及安装于所述法兰盘的安装盘。所述安装盘的上表面设有环形的限位槽,所述本体部容置于所述限位槽中,所述遮盖部位于所述限位槽外,并与所述安装盘的上表面贴合。

2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密封圈的本体部设于限位槽中,在钟罩下压钟罩下盘时,本体部能够紧密地填充在限位槽内;遮盖部位于限位槽外,在钟罩下压钟罩下盘时,遮盖部能够贴合在钟罩和安装盘之间,由此实现密封圈对钟罩与法兰组件的良好密封。

2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所述法兰盘包括底部、侧部及多个法兰部,所述侧部自所述底部的周缘延伸,多个所述法兰部自所述侧部向所述法兰盘的中心轴的方向凸出延伸,多个所述法兰部相互间隔地环绕所述法兰盘的中心轴,所述底部、所述侧部及所述法兰部围成收纳腔,所述安装盘容置于所述收纳腔中,在所述法兰盘的中心轴的方向上,多个所述法兰部之间的间隙与所述遮盖部对应。

2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钟罩下降至与钟罩下盘贴合后,多个法兰部之间具有间隙,且该间隙与遮盖部对应,在钟罩与钟罩下盘结合时,钟罩上的凸出部会穿过间隙,且钟罩的下端面对密封圈的遮盖部第一次施加压力,使密封圈压紧于钟罩和法兰组件之间形成了良好密封。进一步地,若法兰组件旋转,密封圈会跟随法兰组件一起旋转,则钟罩会再次对密封圈施加压力,使密封圈更紧密地位于钟罩和法兰组件之间,提升了密封效果。

28、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注液装置。注液装置包括钟罩及钟罩下盘,所述钟罩可移动地设于所述钟罩下盘的上方。

2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密封圈在钟罩和钟罩下盘结合的过程中,密封圈受到钟罩和/或法兰组件的挤压后,凹槽两侧向外变形,凹槽内的气体被挤压出去,被挤压的本体部会填充进凹槽内,直至凹槽的底面与法兰组件紧密贴合,以形成良好的密封。此外,如果凹槽内有较小的异物,压力会将这些异物一同排出,凹槽的底面与法兰组件紧密贴合,也形成良好的密封;若异物较大,凹槽可以容置较大的异物,此时,第一凸檐的第一端面和第二凸檐的第一端面可保持与法兰组件紧密贴合,仍可形成良好的密封。

3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所述钟罩接近所述钟罩下盘的一端的外侧壁设有多个相互间隔的凸出部,多个所述凸出部与所述法兰组件中法兰盘上多个法兰部之间的多个间隙分别对应。

3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多个凸出部与法兰组件中法兰盘上多个法兰部之间的多个间隙分别对应,在钟罩与钟罩下盘结合时,钟罩上的凸出部会穿过间隙,使密封圈压紧于钟罩和法兰组件之间形成了良好密封。进一步地,若法兰组件旋转,密封圈会跟随法兰组件一起旋转,则钟罩会再次对密封圈施加压力,使密封圈更紧密地位于钟罩和法兰组件之间,提升了密封效果。

32、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1009/30610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