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电气元件制品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 电极组件和二次电池的制作方法  >  正文

电极组件和二次电池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10-15 10:23:22

本发明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极组件和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1、二次电池的电极组件包括极片和隔膜,而极片包括集流体和涂覆于集流体表面的活性物质层。为了便于与二次电池的电极端子电连接,通常会在集流体上裁切出极耳。在裁切极耳之前,集流体具有涂覆有活性物质层的涂覆区和未涂覆活性物质层的未涂覆区,而极耳则是通过裁切未涂覆区形成。在裁切极耳的过程中,刀具很容易作用在活性物质层上,引发活性物质层脱落的风险,造成物料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极组件和二次电池,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极组件和二次电池。

3、电极组件包括第一极片、第二极片和隔膜,隔膜将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隔开。第一极片包括第一集流体和第一活性物质层,第一集流体包括第一主体部和第一极耳,第一极耳从第一主体部沿纵向的一端延伸。第一主体部包括第一涂覆区和第一过渡区,第一过渡区设置于第一极耳和第一涂覆区之间;第一活性物质层涂覆于第一涂覆区的表面,第一过渡区和第一极耳均未涂覆第一活性物质层。第二极片包括第二集流体和第二活性物质层,第二集流体包括第二主体部和第二极耳,第二极耳从第二主体部沿纵向的一端延伸,第二活性物质层涂覆于第二主体部的表面。沿第一主体部指向第一极耳的方向,第一过渡区的远离第一涂覆区的边缘不超出第二活性物质层的边缘。

4、第一极片为正极极片,第二极片为负极极片,并且沿第一主体部指向第一极耳的方向,第二活性物质层的边缘超出第一活性物质层的边缘。

5、沿第一主体部指向第一极耳的方向,第一过渡区的边缘至少超出第一活性物质层的边缘0.5mm。

6、第一极片还包括绝缘层,绝缘层至少部分涂覆于第一过渡区的表面。

7、绝缘层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涂覆于第一过渡区的表面,第二部分从第一部分延伸且涂覆于第一极耳的表面。

8、沿第一主体部指向第一极耳的方向,第二部分的远离第一部分的边缘超出第二活性物质层的边缘。

9、沿第一主体部指向第一极耳的方向,第二部分的远离第一部分的边缘超出第二活性物质层的边缘0.3mm-14mm。

10、绝缘层的硬度大于第一集流体的硬度。

11、绝缘层包括无机填料和粘结剂,所述无机填料和粘结剂的重量的比值为0.4-6.5。

12、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位于电极组件沿纵向的同一侧。第二活性物质层包括基体区和从基体区延伸的削薄区,且削薄区的厚度小于基体区的厚度。在纵向上,削薄区连接于基体区的靠近第二极耳的一侧。第二极片还包括第三活性物质层,第三活性物质层涂覆于第二极耳的表面且连接于削薄区。沿削薄区指向第三活性物质层的方向,第三活性物质层的尺寸大于削薄区的尺寸。

13、第二主体部包括第二涂覆区和第二过渡区,第二过渡区设置于第二极耳和第二涂覆区之间。第二活性物质层涂覆于第二涂覆区的表面,第二过渡区未涂覆第二活性物质层。

14、二次电池包括所述的电极组件。

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本申请通过集流体上设置第一过渡区,可以避免第一活性物质层在裁切第一极耳的过程中脱落。同时,第一过渡区还能够在二次电池震动时减小传递到第一活性物质层的作用力,降低第一活性物质层脱落的风险。另外,本申请还能够减小第一过渡区和第二活性物质层的重叠面积,减小杂质掉入两者之间的概率,降低两者接触和短路的风险。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极片(1)、第二极片(2)和隔膜(3),隔膜(3)将第一极片(1)和第二极片(2)隔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一极片(1)为正极极片,第二极片(2)为负极极片,并且沿第一主体部(111)指向第一极耳(112)的方向,第二活性物质层(22)的边缘超出第一活性物质层(12)的边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沿第一主体部(111)指向第一极耳(112)的方向,第一过渡区(111b)的边缘至少超出第一活性物质层(12)的边缘0.5mm。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一极片(1)还包括绝缘层(13),绝缘层(13)至少部分涂覆于第一过渡区(111b)的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绝缘层(13)包括第一部分(131)和第二部分(132),第一部分(131)涂覆于第一过渡区(111b)的表面,第二部分(132)从第一部分(131)延伸且涂覆于第一极耳(112)的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沿第一主体部(111)指向第一极耳(112)的方向,第二部分(132)的远离第一部分(131)的边缘超出第二活性物质层(22)的边缘。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沿第一主体部(111)指向第一极耳(112)的方向,第二部分(132)的远离第一部分(131)的边缘超出第二活性物质层(22)的边缘0.3mm-14mm。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绝缘层(13)的硬度大于第一集流体(11)的硬度。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绝缘层(13)包括无机填料和粘结剂,无机填料和粘结剂的重量的比值为4.1-9.6。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无机填料包括勃姆石、al2o3、sio2和tio2中的一种或几种。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粘结剂包括聚偏二氟乙烯。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一极耳(112)和第二极耳(212)位于电极组件(4)沿纵向(x)的同一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沿削薄区(222)指向第三活性物质层(23)的方向,第三活性物质层(23)的尺寸大于削薄区(222)的尺寸。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沿第一主体部(111)指向第一极耳(112)的方向,第一过渡区(111b)的远离第一涂覆区(111a)的边缘不超出削薄区(222)的外边缘。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一极片(1)还包括绝缘层(13),绝缘层(13)至少部分涂覆于第一过渡区(111b)的表面,绝缘层(13)包括第一部分(131)和第二部分(132),第一部分(131)涂覆于第一过渡区(111b)的表面,第二部分(132)从第一部分(131)延伸且涂覆于第一极耳(112)的表面;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一极耳(112)和第二极耳(212)分别位于电极组件(4)沿纵向(x)的两侧。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二主体部(211)包括第二涂覆区(211a)和第二过渡区(211b),第二过渡区(211b)设置于第二极耳(212)和第二涂覆区(211a)之间;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沿第一主体部(111)指向第一极耳(112)的方向,第二活性物质层(22)的靠近第一极耳(112)的一个边缘(t2)超出第一活性物质层(12)的靠近第一极耳(112)的一个边缘;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一过渡区(111b)与第二极片(2)的第二活性物质层(22)之间的间隙大于第一涂覆区(111a)与第二极片(2)的第二活性物质层(22)之间的间隙。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一极片(1)还包括绝缘层(13),绝缘层(13)至少部分涂覆于第一过渡区(111b)的表面,绝缘层(13)的第一部分(131)填充到第一过渡区(111b)与第二极片(2)的第二活性物质层(22)之间的间隙内。

21.根据权利要求1-3及5-2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电极组件(4)为叠片结构。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一极片(1)为多个,第二极片(2)为多个;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一极耳(112)为多个;多个第一极耳(112)层叠布置,且多个第一极耳(112)收拢并焊接在一起。

24.根据权利要求1-3及5-2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电极组件(4)为卷绕式结构。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一极片(1)和第二极片(2)均为一个,且第一极片(1)和第二极片(2)为带状结构;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一极耳(112)为多个;当第一极片(1)卷绕成型后,多个第一极耳(112)层叠并焊接在一起。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二极耳(212)为多个;当第二极片(2)卷绕成型后,多个第二极耳(212)层叠并焊接在一起。

28.根据权利要求1-3及5-2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一集流体(11)为铝箔,第一活性物质层(12)包括三元材料、锰酸锂或磷酸铁锂。

29.一种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2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极组件。

技术总结本申请涉及一种电极组件和二次电池。电极组件包括第一极片、第二极片和隔膜,隔膜将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隔开。第一极片包括第一集流体和第一活性物质层,第一集流体包括第一主体部和第一极耳,第一极耳从第一主体部沿纵向的一端延伸。第一主体部包括第一涂覆区和第一过渡区,第一过渡区设置于第一极耳和第一涂覆区之间;第一活性物质层涂覆于第一涂覆区的表面,第一过渡区和第一极耳均未涂覆第一活性物质层。第二极片包括第二集流体和第二活性物质层,第二集流体包括第二主体部和第二极耳,第二极耳从第二主体部沿纵向的一端延伸,第二活性物质层涂覆于第二主体部的表面。第一过渡区的远离第一涂覆区的边缘不超出第二活性物质层的边缘。技术研发人员:许虎,任苗苗,林永寿,许龙,来佑磊,金海族,朱凌波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10/10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1014/31750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