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功能内墙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 国知局
- 2024-10-15 09:51:09
本发明属于模块化集成建筑,具体地说是一种模块化功能内墙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1、目前的墙体多以混凝土或钢结构体系为主,在使用这两种体系的墙体时,会采用小规格预制条板进行围护。小规格预制条板的安装工序在墙体封顶结束后进行,施工周期较长,无法与墙体的主体结构同步施工,且小规格预制条板自重大,安装时需要耗费大量体力,在搬运过程中易受到破坏。当拼接的条板数量较多时,拼缝处可能会出现开裂、变形、渗漏等情况。因此,对于上述的搭建过程,方法繁琐,工期较长,对工人专业能力要求较高,增大了施工量。
2、墙体和小规格预制条板安装完成后,向墙体内铺设水路或电路时,在施工现场需要对小规格预制条板进行切割,并现场对墙体进行开槽,以在墙体内部铺设相应管路,这不仅会造成条板材料的浪费,还会破坏已经成型的墙体。在墙体内铺设好管路,重新封装好墙体后,墙体自身可能会出现开裂和渗漏的情况,由于墙体中产生了裂缝,会影响墙体的隔声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以上不足,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模块化功能内墙,以简化搭建过程,优化施工方法,达到降低工人工作量,并缩短施工周期的目的;同时,还可以在其内部预埋管道,解决了普通墙体在安装完成后,为安装管道还需要对墙体进行开槽的问题,同时还提供了一种制造所述模块化功能内墙的方法。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模块化功能内墙,包括至少一个模块单元,每个模块单元包括相互分开制造的支撑结构、第一隔层、第二隔层;在支撑结构中固定架设有与模块化功能内墙的使用场景相适应的管道;第一隔层填充在支撑结构中,第二隔层固定连接在支撑结构的两侧;在支撑结构其中一侧的第二隔层上,开设有与管道直径相适配、供管道穿过的第一通孔。
3、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模块单元还包括与支撑结构、第一隔层、第二隔层均相互分开制造的第三隔层;第三隔层固定连接在第二隔层的两侧;在第二隔层其中一侧的第三隔层上,开设有与管道直径相适配、供管道穿过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的位置相对应。
4、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支撑结构、第二隔层、第三隔层的对应位置上均开设有若干个供紧固部件穿过的孔状结构,支撑结构、第二隔层、第三隔层依次通过紧固部件紧密固定连接。
5、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紧固部件为螺丝钉。
6、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第一隔层、第二隔层、第三隔层的尺寸均大于或等于支撑结构的尺寸。
7、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支撑结构为网状架,第一隔层为石棉或双面贴铝箔的岩棉,第二隔层为欧松板或石膏板中的其中一个,第三隔层为欧松板或石膏板中的另一个。
8、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网状架为矩形网状框架结构的轻钢龙骨、聚氨酯架、轻质混凝土架其中的一种;在网状架中开设有供管道穿过的通道。
9、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管道为给排水管道、通电管道、排污管道其中的一种。
10、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分别制造出支撑结构、第一隔层、第二隔层;根据模块化功能内墙的使用场景,在支撑结构中的固定位置上架设管道;用第一隔层固定填充支撑结构;选取其中一个第二隔层,在其上开设出与管道直径相适配、供管道穿过的第一通孔,在支撑结构靠近功能组件的一侧固定连接上开有第一通孔的第二隔层,并在支撑结构远离功能组件的一侧固定连接上未开有第一通孔的第二隔层。
11、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制造出第三隔层;选取其中一个第三隔层,在其上开设出与管道直径相适配、供管道穿过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的位置相对应;将开设有第二通孔的第三隔层固定安装在开设有第一通孔的第二隔层靠近功能组件的一侧,并在未开设第一通孔的第二隔层远离功能组件的一侧,固定安装上未开设有第二通孔的第三隔层;用紧固部件将支撑结构、第二隔层、第三隔层进行紧密固定连接后,即可得到模块化功能内墙。
12、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有益效果在于:这种预制墙体不必采用小规格预制条板进行围护,可以与建筑主体同步施工,缩短了施工周期。由于省去了安装小规格预制条板的步骤,可以节省施工人员的体力,简化了施工方法,不仅可以降低对工人专业能力的要求,还减少了施工量。
13、这种墙体中预留出了水路或电路通过的管道,无需在墙体拼装完成后,在现场对墙体进行开槽,有利于保护墙体的完整,进而避免了墙体自身可能会出现开裂和渗漏的情况,进一步提升了隔声效果。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墙体自身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也能很好地保持。同时,还根据墙体功能的不同,能够设计出多种管道在墙体中的预留方式。
技术特征:1.一种模块化功能内墙,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模块单元,每个模块单元包括相互分开制造的支撑结构、第一隔层、第二隔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功能内墙,其特征在于:模块单元还包括与支撑结构、第一隔层、第二隔层均相互分开制造的第三隔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块化功能内墙,其特征在于:支撑结构、第二隔层、第三隔层的对应位置上均开设有若干个供紧固部件穿过的孔状结构,支撑结构、第二隔层、第三隔层依次通过紧固部件紧密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块化功能内墙,其特征在于:紧固部件为螺丝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块化功能内墙,其特征在于:第一隔层、第二隔层、第三隔层的尺寸均大于或等于支撑结构的尺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块化功能内墙,其特征在于:支撑结构为网状架,第一隔层为石棉或双面贴铝箔的岩棉,第二隔层为欧松板或石膏板中的其中一个,第三隔层为欧松板或石膏板中的另一个。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块化功能内墙,其特征在于:网状架为矩形网状框架结构的轻钢龙骨、聚氨酯架、轻质混凝土架其中的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模块化功能内墙,其特征在于:管道为给排水管道、通电管道、排污管道其中的一种。
9.一种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模块化功能内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模块化功能内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本发明属于模块化集成建筑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模块化功能内墙及其制造方法。模块化功能内墙包括至少一个模块单元,每个模块单元包括相互分开制造的支撑结构、第一隔层、第二隔层;在支撑结构中固定架设有与模块化功能内墙的使用场景相适应的管道;第一隔层填充在支撑结构中,第二隔层固定连接在支撑结构的两侧;在支撑结构其中一侧的第二隔层上,开设有与管道直径大小相适配、供管道穿过的第一通孔。本发明的模块化功能内墙在墙体内预留出电路或给排水管通过的管道,无需在墙体安装好后,还需要再对墙体开槽来铺设管路,避免墙体出现开裂、变形或渗漏等情况,简化了施工方法,并且缩短了施工周期,可以与建筑主体同步施工,适用于建筑的制造。技术研发人员:姜凯宁,王燕超,刘磊,武国涛,焦占菲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北晶通建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10/10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1015/31560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