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11-06 14:39:35
本申请涉及电动工具,具体涉及一种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电动工具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家用电动工具已经进入了千家万户,甚至,很多用户同时拥有多种电动工具,例如:吹风机、链锯、电钻等等。这些电动工具都配置有一个或者多个电池包进行供电,从而用户每次使用完电动工具后都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对电池包进行逐一充电。为了缩短用户的等待时间,电动工具的厂商提供了一种可以同时为多个电池包进行充电的多包充电装置,以提高充电效率。
2、多包充电装置由于同时对多个电池包进行充电,多个电池包在充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因此就需要配置散热装置对电池包进行散热,以将电池包温度维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现有的多包充电装置在对多个电池包进行散热时都是通过设置多个风扇来实现的,但是设置多个风扇会占用壳体内的空间,导致多包充电装置体积增大,成本增加。
3、例如,cn112636432a公开了一种充电装置,“壳体、支撑部以及位于支撑部周围的若干充电部,充电部包括与电池包相配合的充电位以及与充电位相对应并安装在支撑部上的多个通风扇,通风扇适于驱动气流自第一通风口、第二通风口中的一个流经,并自另一个流出,以对电池包散热”。该申请通过在支撑部内设置两个通风扇来对两个充电位内的电池包进行散热,两个通风扇的设置导致用于安装通风扇的支撑部体积较大;此外,两个通风扇同停同转,两个充电位中仅使用一个充电位位对电池包进行充电时,未放置电池包的充电位对应的通风扇也会一起转动,从而造成不必要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装置,以在满足对电池包散热需求的同时,减小充电装置的体积,降低成本。
2、为达到以上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充电装置,包括:
3、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收容部,各所述收容部内均设置有充电部,电池包适于可分离地安装于所述收容部并与所述充电部电连接以获取电能;
4、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设置于所述壳体内;
5、以及,散热管件,所述散热管件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通风部和第二通风部,所述第一通风部上开设有至少两个第一通风口,各所述第一通风口与各所述收容部对应设置,以连通各所述收容部和所述第一通风部,所述第二通风部上开设有第二通风口,所述第二通风口与所述散热风扇对应设置,以连通所述散热风扇和所述第二通风部,所述第一通风部于各所述第一通风口处还设置有触发件,所述触发件适于与电池包联动以开启或关闭所述第一通风口;
6、当电池包分离于所述收容部时,所述触发件关闭所述第一通风口;当电池包安装于所述收容部时,所述触发件开启所述第一通风口,所述散热风扇可驱动气流进入所述收容部对电池包进行散热。
7、作为一种优选,所述触发件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风部,所述触发件和所述第一通风部之间还设置有弹性复位件,电池包安装于所述收容部时,所述触发件被电池包由第一工作位置顶推至第二工作位置,电池包分离于所述收容部时,所述触发件被所述弹性复位件由第二工作位置顶推至第一工作位置,当所述触发件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所述触发件关闭所述第一通风口,当所述触发件处于第二工作位置之时,所述触发件开启所述第一通风口。
8、作为另一种优选,所述第一通风部位于所述收容部下方,各所述第一通风口对应各所述收容部的底部设置,所述收容部的底部开设有通风孔,所述收容部可通过所述通风孔和所述第一通风口与所述第一通风部连通。
9、进一步优选,所述通风孔的位置与电池包底部散热孔的位置相对应,以使得当电池包安装于所述收容部内时,所述通风孔与电池包上底部散热孔互不遮挡。
10、进一步地,所述触发件包括主体部、与电池包配合的抵接部以及与所述弹性复位件连接的连接部,所述抵接部设置于所述主体部的上端面,所述连接部设置于所述主体部的下端面,所述收容部的底部开设有供所述抵接部穿过的让位孔,当所述触发件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所述主体部贴合于所述收容部的底部以关闭所述通风孔和所述第一通风口,所述抵接部延伸至所述收容部内。
11、进一步地,所述主体部呈平板状,且所述主体部水平投影的形状与所述第一通风口水平投影的形状相适配。
12、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顶壁、与所述顶壁相对设置的底壁以及位于所述顶壁和所述底壁之间的侧壁,所述顶壁、所述底壁以及所述侧壁共同围设形成容纳腔,所述收容部、所述散热管件以及所述散热风扇均设置于容纳腔内,至少一个所述侧壁上开设有第三通风口,所述第三通风口连通所述容纳腔和外部环境,使得自所述散热风扇流出的气流可从所述第三通风口流出所述容纳腔外。
13、进一步地,所述散热风扇设置于所述底壁,所述散热风扇包括与所述第二通风口相对的第一风口以及与所述第三通风口相对的第二风口,所述第一风口的进风或出风方向平行于竖直方向,所述第二风口的进风或出风方向平行于水平方向。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风部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通风部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通风部的顶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通风部,各所述第一通风口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风部的顶端面,所述第二通风口设置于第二通风部的底端面,进而所述散热风扇可驱动气流同时对各所述收容部内的电池包进行散热。
15、进一步地,所述收容部以不凸出于所述壳体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容纳腔,所述收容部的开口位于所述顶壁上,所述收容部的侧壁上还设置有滑轨,以与电池包上的滑轨进行配合,所述滑轨偏离所述收容部的中心轴线设置,使得电池包只能正向安装于所述收容部内。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
17、(1)散热管件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通风部和第二通风部,第一通风部上开设有第一通风口,各第一通风口与各收容部对应设置,第二通风部上开设有第二通风口,第二通风口与散热风扇对应设置,散热风扇可驱动气流对各收容部内的电池包进行散热,从而只需一个散热风扇就可对多个收容部内的电池包进行散热,无需每个收容部都设置一个对应的散热风扇;
18、(2)第一通风部于第一通风口处还设置有触发件,触发件可在电池包安装于收容部时打开第一通风口、在电池包分离于收容部时关闭第一通风口,使得散热风扇驱动的气流仅能流入安装有电池包的收容部,而无法流入未安装有电池包的收容部,避免散热气流的浪费,提高散热效率。
技术特征:1.一种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件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风部,所述触发件和所述第一通风部之间还设置有弹性复位件,电池包安装于所述收容部时,所述触发件被电池包由第一工作位置顶推至第二工作位置,电池包分离于所述收容部时,所述触发件被所述弹性复位件由第二工作位置顶推至第一工作位置,当所述触发件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所述触发件关闭所述第一通风口,当所述触发件处于第二工作位置之时,所述触发件开启所述第一通风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风部位于所述收容部下方,各所述第一通风口对应各所述收容部的底部设置,所述收容部的底部开设有通风孔,所述收容部可通过所述通风孔和所述第一通风口与所述第一通风部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孔的位置与电池包底部散热孔的位置相对应,以使得当电池包安装于所述收容部内时,所述通风孔与电池包上底部散热孔互不遮挡。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件包括主体部、与电池包配合的抵接部以及与所述弹性复位件连接的连接部,所述抵接部设置于所述主体部的上端面,所述连接部设置于所述主体部的下端面,所述收容部的底部开设有供所述抵接部穿过的让位孔,当所述触发件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所述主体部贴合于所述收容部的底部以关闭所述通风孔和所述第一通风口,所述抵接部延伸至所述收容部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呈平板状,且所述主体部水平投影的形状与所述第一通风口水平投影的形状相适配。
7.如权利要求3-6任一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顶壁、与所述顶壁相对设置的底壁以及位于所述顶壁和所述底壁之间的侧壁,所述顶壁、所述底壁以及所述侧壁共同围设形成容纳腔,所述收容部、所述散热管件以及所述散热风扇均设置于容纳腔内,至少一个所述侧壁上开设有第三通风口,所述第三通风口连通所述容纳腔和外部环境,使得自所述散热风扇流出的气流可从所述第三通风口流出所述容纳腔外。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风扇设置于所述底壁,所述散热风扇包括与所述第二通风口相对的第一风口以及与所述第三通风口相对的第二风口,所述第一风口的进风或出风方向平行于竖直方向,所述第二风口的进风或出风方向平行于水平方向。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风部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通风部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通风部的顶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通风部,各所述第一通风口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风部的顶端面,所述第二通风口设置于第二通风部的底端面,进而所述散热风扇可驱动气流同时对各所述收容部内的电池包进行散热。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部以不凸出于所述壳体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容纳腔,所述收容部的开口位于所述顶壁上,所述收容部的侧壁上还设置有滑轨,以与电池包上的滑轨进行配合,所述滑轨偏离所述收容部的中心轴线设置,使得电池包只能正向安装于所述收容部内。
技术总结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充电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收容部,电池包适于可分离地安装于收容部以获取电能;散热风扇;以及,散热管件,散热管件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通风部和第二通风部,第一通风部上开设有至少两个第一通风口,各第一通风口与各收容部对应设置,以连通各收容部和第一通风部,第二通风部上开设有第二通风口,第二通风口与散热风扇对应设置,以连通散热风扇和第二通风部,第一通风部于各第一通风口处还设置有触发件,触发件适于与电池包联动以开启或关闭第一通风口;当电池包分离于收容部时,触发件关闭第一通风口;当电池包安装于收容部时,触发件开启第一通风口,散热风扇可驱动气流进入收容部对电池包进行散热。技术研发人员:张中昌,刘景龙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齐享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11/4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1106/32337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