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头外壳结构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11-21 11:41:48
本发明涉及电动车,尤其是涉及一种车头外壳结构。
背景技术:
1、电瓶车我们又称为“电动车”,它是由蓄电池(电瓶)提供电能,由电动机(直流、交流,串励、他励)驱动的纯电动机动车辆,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非常广泛的普及。
2、过往的电动车的前围大多为一体式前围,由于一体式前围在装配时受装配结构限制,导致前围在不增加内衬的情况下进行按压装配时整体偏软,容易在按压装配时损坏前围结构。
3、所以针对上述技术问题还需进一步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头外壳结构,以缓解上述相关技术中所提及的技术问题。
2、本发明提供一种车头外壳结构,包括:
3、相扣合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围成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容纳空间,所述第一开口位于所述第二开口的上方,所述容纳空间用于相扣合的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与车框架本体连接,所述第一开口用于显露安装于所述车框架本体上的车把本体,所述第二开口用于显露安装于所述车框架本体上的车轮本体;
4、其中,所述第二壳体背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上具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朝所述第一壳体所在的方向延伸,并通过所述容纳空间与所述第一壳体相抵接。
5、本申请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6、可选地,前述的车头外壳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壳体包括:
7、第一壳体一和第一壳体二,所述第一壳体二与所述第一壳体一沿第一方向依次连接,且所述第一壳体一和所述第一壳体二均分别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以围成所述容纳空间,所述凹陷部朝所述第一壳体二所在的方向延伸,并通过所述容纳空间与所述第一壳体二相抵接;
8、其中,所述第二壳体上开设有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壳体一上开设有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第二开口至所述第一开口的方向。
9、可选地,前述的车头外壳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壳体一、所述第一壳体二以及所述第二壳体围成的所述容纳空间沿所述第一壳体一和所述第一壳体二的连接处至所述第一壳体二远离第一壳体一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一壳体一远离所述第一壳体二的一端的截面积逐渐减小,且所述第一壳体一和所述第一壳体二的连接处朝远离所述第二壳体所在的方向向外凸起。
10、可选地,前述的车头外壳结构,其中还包括:
11、阻泥板,所述阻泥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开口上,并将所述第二开口分隔成第二开口一和第二开口二,所述第二开口一用于显露所述车轮本体,所述第二开口二用于与所述车框架本体上的踏板外壳相连接。
12、可选地,前述的车头外壳结构,其中所述阻泥板与所述第一壳体一为一体式结构。
13、可选地,前述的车头外壳结构,其中所述阻泥板靠近所述第一壳体一和所述第一壳体二的连接处的一端朝所述第二壳体所在的方向形成弧状隆起。
14、可选地,前述的车头外壳结构,其中还包括:
15、盖板,设置于所述凹陷部上,并与部分所述凹陷部围成具有置物口的置物空间,所述置物空间用于储存物件。
16、可选地,前述的车头外壳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以及所述盖板均采用镁合金材料制备而成。
17、可选地,前述的车头外壳结构,其中所述盖板与所述凹陷部之间采用可拆卸的方式进行连接。
18、可选地,前述的车头外壳结构,其中还包括:
19、挂钩,所述挂钩设置于所述凹陷部内。
20、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的车头外壳结构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2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头外壳结构,其第二壳体背离第一壳体的一侧面上具有凹陷部,凹陷部朝第一壳体所在的方向延伸,并通过容纳空间与第一壳体相对的第二壳体的一侧面相抵顶,此结构设计,可保证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连接时,在不具有内衬的情况下,进行装配按压不会使相扣合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组合后形成的整体出现偏软的情况,更不会在按压装配时因力度过大而导致相扣合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组合后形成的整体出现损坏的现象,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技术问题。
技术特征:1.一种车头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头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头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头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头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头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头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头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头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头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技术总结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头外壳结构,涉及电动车技术领域,车头外壳结构,包括:相扣合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围成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容纳空间,第一开口位于第二开口的上方,第二壳体背离第一壳体的一侧上具有凹陷部,凹陷部朝第一壳体所在的方向延伸,并通过容纳空间与第一壳体相抵接。此结构设计,可保证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连接时,在不具有内衬的情况下,进行装配按压不会使相扣合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组合后形成的整体出现偏软的情况,更不会在按压装配时因力度过大而导致相扣合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组合后形成的整体出现损坏的现象,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技术研发人员:王春磊,陈晓强,朱建鑫,朱长青,程立,石璐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爱玛车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11/18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1120/33243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